APP下载

固本浚源 见微知著

2014-10-21郭建虹

化学教与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微专题实践

郭建虹

摘要:借鉴中医针灸之原理,顺应当今微产品互动性强的特点,在关键处着力,以小而精、小而准的微专题进行初中化学复习,固其根本、浚其泉源,使复习有见微知著之效。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微专题;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0-001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9个月的时间既要完成十二个单元的新课教学,亦要完成2到3轮的复习,更要学生形成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化学思维。因而教学中教师常感慨新课教学仓促、复习枝节众多,作业后常感叹“讲过的怎么还错”,应了“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之说。如何改变“高大全”的复习现状,两年来笔者带领教研组同仁进行了系列“微专题”复习研讨,在关键处着力、以灵活多变之方式完成复习任务,正如唐朝宰相魏征所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一、实践运用中对微专题作用的三点认识

1. 一味良药

2012年,在对市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中发现:校与校之间的差距的形成,并非源于高档题,而往往源于一些教学中重点强调的常规题。如:以下三所学校的数据分析,校1为一所农村初中,生源质量一般,但均分在全市占明显优势;校2为一所市内学校,面向全市招生,生源质量较好;校3为一所郊区学校,除施教区生源外还招生外来务工子女,生源结构复杂。部分数据分析如下:

……

以上述数据可见,校1总均分的优势,源于其常规题的坚守,如5、7、10题为例,对反应现象的描述、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有关X+O2=CO2+H2O反应的守恒计算”都是常抓、常练、常讲的知识点、题型。针对上述分析,在复习中,以校3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微专题”复习模式,将《实验现象》、《表格型质量守恒》、《溶解度曲线》等微专题穿插于整体的复习中。这样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却很快收到了效果,从后期的数据分析可知:这味药有效的。

2. 一道小菜

在尝到甜头后,对微专题的实施得到进一步推广,尝试将它作为一道小菜点缀于枯燥的复习气氛中、换换口味,基于这样的思考,在2013期末复习阶段,又增加了几个微专题,如:气密性检查、推断题等。推断专题是过去常做的专题,但与以往推断题复习不同的是,并没有将着眼点放于寻找推断题眼、罗列推断技巧,而是基于学生元素化合物部分知识掌握较散乱,将主题定为“理顺常见物质化学性质”,5道题目展开,一题一个中心,分别是“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碳物质的转化”、“铁”。多次的数据分析发现,在生源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校3的化学综合水平在市内大幅提升,二卷得分存在明显优势,预防是有效的。可见,微专题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亦可用于预防,且这样的短平快的形式亦为学生所乐见,这道菜合学生的口。

3. 一餐主食

2014年开学初,以“微专题的复习策略”为话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教研探讨,对其特点界定如下:“微专题”应顺应当今微产品的特点:互动性强,提升师生互动的频率;“微”虽意同“小”,却更有一番精当、精妙之意,固有“微言大义”之说,“微”专题不仅“小”,更应小而精、小而准,用力在该用之处,有见微知著之效。经过这番研讨之后,“小菜”变为“大菜”,甚而作为“主食”登场,主食意味着模式的“常态化”、营养的“有效性”,由此正式启动了对“微专题”复习模式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二、微专题复习的运用策略

1. 有效确定复习对象,精准打击

“微专题”的切入口小、针对性强。使用针对性更强的“微专题”复习,更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更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1)以课程标准为确定依据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标即是教学的出发点,亦是最终的落脚点,研读课标,才能找准方向、明确定位。如:二氧化碳性质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具有典型意义,既代表着无现象反应(和水、氢氧化钠的反应)的识别,又体现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对比实验的精髓,因而有必要进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专题复习》。又如: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初中化学学段学生必做的8个实验活动,分别是: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⑤燃烧的条件;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⑧酸、碱的化学性质。围绕这一目标,在学生完成8个实验活动的基础上,教研组组织教师逐一完成8个实验活动,并逐一讨论,从而形成《8个学生必做实验的专项复习》。

教学实践中以课标知识点为确定依据多运用于一轮复习阶段,二轮复习多以题型类、解题技巧性为确定依据。

(2)以中考试卷分析为确定依据

以南通市中考化学试题为例:

从试卷结构分析,根据题型特点,选择复习对象。一卷1~10题通常为知识块类正误之单项选择,选择题所涉及的知识块可以做为复习对象,如溶解度曲线、实验操作;选择题题干同样也可作为复习切入口,如“有关溶液说法是否正确”、“现象说法正确的是”、“运用分类思想认识物质”。二卷中一些重要题型往往涉及面较广、能力要求较高,如:工业流程图题、科学探究专题,可选取切入点加以拆解,一样可以微型化。如工业流程图专题:主要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图形(像)分析能力;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操作作为一轮复习的目标,图形(像)分析能力、基础知识的运用则是二轮复习的要求。实验探究专题是考查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可根据考查对象分为:气体制取和实验探究两类;根据实验探究步骤又可分为猜想专题、方案设计专题、实验评价专题复习等,近期就做了一个“A+B=C+D反应后物质的验证专题”;根据实验方法可分对比实验专题、定量实验专题等。endprint

从试卷覆盖知识点分析,由于化学共15题,仅占60分,试卷需关注核心知识的考查,本市四年均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质量守恒等守恒思想、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守恒思想的专题复习每年必做,同样可可拆解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运用”、“表格型质量守恒计算”等。

(3)以学生学情为确定依据

如果说课标和中考试卷的分析让我们的复习计划性更强,但顺应学情变化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以模拟考试数据分析为确定依据:

依靠大数据制作的《纸牌屋》之火爆,在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还是仅将数据分析用于对教师的评估,是大大落后了。网上阅卷的进一步推广,为我们细探学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中考前,会进行阶段性综合模拟测试,做好这些测试的数据分析,能大大提高“微专题”复习的针对性。这样的数据分析,即可在校与校间进行、亦可在班级间进行、更可进行班级内部的微观数据分析。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存在问题不同,其复习的侧重点也应不同,以其它学校(班级)的得分率为参照对象,确定本校(班)的“微专题”复习内容,这样“量体裁衣”式的复习大大减轻学生负担、针对性更强、更为高效。

以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分化点确定依据:

学生学习中那些难于理解、接收的知识必然应是复习的对象。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学习中,微观表征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且影响学生对符号表征的理解使用、对宏观表征的深化理解,可以此进行《微观示意图专项复习》等。酸碱盐部分涉及反应多、性质杂,一直是教与学的难点,可进行《溶解性表专题复习》《离子专题复习》等。铁、铜两种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初中化学中涉及面广、反应现象复杂的物质,可进行《铁、铜专题复习》。

学生零散接触的知识需要通过复习加以系统化、网络化。如:对于装置气密性检查,学生早在基本操作的学习中有所接触、了解,但随着接触仪器的增加,所用装置逐渐复杂,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日趋多样,因而有必要进行一次《装置气密性检查专题复习》。

2. 有效增进师生互动,激趣增效

教无定法,复习模式很多,但好的模式一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参与度高。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金字塔理论:对同样的学习内容,读能够记住10%,听能够记住20%,看能够记住30%-50%,这些都是被动学习方式。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这些是主动学习。

上图并不少见,其题干无外乎是物质类别的判断,微专题复习中不应满足于选项的确定,可让学生举例,说出A可能是哪些物质?有意识引导学生举不同类型的物质,事例举证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结: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有几类。“举例”不难,难的是“举大量事例”,“穷尽”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提取、重组,思维积极活跃,问题集中于某一个点,人人都可想到一个,课堂参与度;而这样一个小环节却又促使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联系和转换。

复习中,这样“穷尽实例”的方法可大量使用,说一个、再说一个、说说原因、说说规律等说的过程,使“微专题”复习不满足于“有什么”,而是“是什么”“为什么”的境界。

3. 有效建模,助力学生长效发展

将复杂的化学问题去掉非本质的部分,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本质,即“建模”。“模”是“扶手”“台阶”,建立思维模型对知识模块化、能力系统化有着重要作用。运用建模思想梳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梳理基本概念知识,使知识形式化、规律化。建立思维模型,有助于建立命题模型和解题模型。

如:守恒思想既体现在宏观物质质量守恒、元素守恒,亦体现在微观上原子种类、数目、质量的守恒。以其中的《表格型守恒专题》为例:第一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算待测数据,第二步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最后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再加以变式训练,如表格转化成如下“饼状(柱状)图”。

三线:出线和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线表示物质循环使用。

再如:解答鉴别题时,抓“操作→现象→结论”三步曲;推断题抓“题眼→尝试→结论→验证”四过程;计算题抓“思路分析→解题过程→检验核对”三步骤;实验方案评价题强调“科学、安全、可行、简约”四原则等等。建立模型,使知识储备、问题解决方略有序化,从而也是规范答题并提高得分率的有效方略模式。

三、结束语

进行“微专题”复习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选题,专题切入点应精准,选题应既有计划性亦有变化性,瞄准课标、命题方向,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需求,设计具有典型性、基础性的微专题;二是操作方式要灵活多样,给予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增加变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是专题复习注重过程管理,学生出现问题要追本穷源,问题的产生是源于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还是基础识记,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来欣.初中化学实验导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endprint

从试卷覆盖知识点分析,由于化学共15题,仅占60分,试卷需关注核心知识的考查,本市四年均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质量守恒等守恒思想、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守恒思想的专题复习每年必做,同样可可拆解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运用”、“表格型质量守恒计算”等。

(3)以学生学情为确定依据

如果说课标和中考试卷的分析让我们的复习计划性更强,但顺应学情变化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以模拟考试数据分析为确定依据:

依靠大数据制作的《纸牌屋》之火爆,在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还是仅将数据分析用于对教师的评估,是大大落后了。网上阅卷的进一步推广,为我们细探学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中考前,会进行阶段性综合模拟测试,做好这些测试的数据分析,能大大提高“微专题”复习的针对性。这样的数据分析,即可在校与校间进行、亦可在班级间进行、更可进行班级内部的微观数据分析。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存在问题不同,其复习的侧重点也应不同,以其它学校(班级)的得分率为参照对象,确定本校(班)的“微专题”复习内容,这样“量体裁衣”式的复习大大减轻学生负担、针对性更强、更为高效。

以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分化点确定依据:

学生学习中那些难于理解、接收的知识必然应是复习的对象。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学习中,微观表征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且影响学生对符号表征的理解使用、对宏观表征的深化理解,可以此进行《微观示意图专项复习》等。酸碱盐部分涉及反应多、性质杂,一直是教与学的难点,可进行《溶解性表专题复习》《离子专题复习》等。铁、铜两种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初中化学中涉及面广、反应现象复杂的物质,可进行《铁、铜专题复习》。

学生零散接触的知识需要通过复习加以系统化、网络化。如:对于装置气密性检查,学生早在基本操作的学习中有所接触、了解,但随着接触仪器的增加,所用装置逐渐复杂,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日趋多样,因而有必要进行一次《装置气密性检查专题复习》。

2. 有效增进师生互动,激趣增效

教无定法,复习模式很多,但好的模式一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参与度高。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金字塔理论:对同样的学习内容,读能够记住10%,听能够记住20%,看能够记住30%-50%,这些都是被动学习方式。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这些是主动学习。

上图并不少见,其题干无外乎是物质类别的判断,微专题复习中不应满足于选项的确定,可让学生举例,说出A可能是哪些物质?有意识引导学生举不同类型的物质,事例举证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结: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有几类。“举例”不难,难的是“举大量事例”,“穷尽”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提取、重组,思维积极活跃,问题集中于某一个点,人人都可想到一个,课堂参与度;而这样一个小环节却又促使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联系和转换。

复习中,这样“穷尽实例”的方法可大量使用,说一个、再说一个、说说原因、说说规律等说的过程,使“微专题”复习不满足于“有什么”,而是“是什么”“为什么”的境界。

3. 有效建模,助力学生长效发展

将复杂的化学问题去掉非本质的部分,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本质,即“建模”。“模”是“扶手”“台阶”,建立思维模型对知识模块化、能力系统化有着重要作用。运用建模思想梳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梳理基本概念知识,使知识形式化、规律化。建立思维模型,有助于建立命题模型和解题模型。

如:守恒思想既体现在宏观物质质量守恒、元素守恒,亦体现在微观上原子种类、数目、质量的守恒。以其中的《表格型守恒专题》为例:第一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算待测数据,第二步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最后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再加以变式训练,如表格转化成如下“饼状(柱状)图”。

三线:出线和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线表示物质循环使用。

再如:解答鉴别题时,抓“操作→现象→结论”三步曲;推断题抓“题眼→尝试→结论→验证”四过程;计算题抓“思路分析→解题过程→检验核对”三步骤;实验方案评价题强调“科学、安全、可行、简约”四原则等等。建立模型,使知识储备、问题解决方略有序化,从而也是规范答题并提高得分率的有效方略模式。

三、结束语

进行“微专题”复习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选题,专题切入点应精准,选题应既有计划性亦有变化性,瞄准课标、命题方向,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需求,设计具有典型性、基础性的微专题;二是操作方式要灵活多样,给予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增加变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是专题复习注重过程管理,学生出现问题要追本穷源,问题的产生是源于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还是基础识记,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来欣.初中化学实验导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endprint

从试卷覆盖知识点分析,由于化学共15题,仅占60分,试卷需关注核心知识的考查,本市四年均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质量守恒等守恒思想、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守恒思想的专题复习每年必做,同样可可拆解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运用”、“表格型质量守恒计算”等。

(3)以学生学情为确定依据

如果说课标和中考试卷的分析让我们的复习计划性更强,但顺应学情变化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以模拟考试数据分析为确定依据:

依靠大数据制作的《纸牌屋》之火爆,在提醒我们,如果我们还是仅将数据分析用于对教师的评估,是大大落后了。网上阅卷的进一步推广,为我们细探学情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中考前,会进行阶段性综合模拟测试,做好这些测试的数据分析,能大大提高“微专题”复习的针对性。这样的数据分析,即可在校与校间进行、亦可在班级间进行、更可进行班级内部的微观数据分析。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存在问题不同,其复习的侧重点也应不同,以其它学校(班级)的得分率为参照对象,确定本校(班)的“微专题”复习内容,这样“量体裁衣”式的复习大大减轻学生负担、针对性更强、更为高效。

以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分化点确定依据:

学生学习中那些难于理解、接收的知识必然应是复习的对象。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学习中,微观表征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且影响学生对符号表征的理解使用、对宏观表征的深化理解,可以此进行《微观示意图专项复习》等。酸碱盐部分涉及反应多、性质杂,一直是教与学的难点,可进行《溶解性表专题复习》《离子专题复习》等。铁、铜两种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初中化学中涉及面广、反应现象复杂的物质,可进行《铁、铜专题复习》。

学生零散接触的知识需要通过复习加以系统化、网络化。如:对于装置气密性检查,学生早在基本操作的学习中有所接触、了解,但随着接触仪器的增加,所用装置逐渐复杂,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日趋多样,因而有必要进行一次《装置气密性检查专题复习》。

2. 有效增进师生互动,激趣增效

教无定法,复习模式很多,但好的模式一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参与度高。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金字塔理论:对同样的学习内容,读能够记住10%,听能够记住20%,看能够记住30%-50%,这些都是被动学习方式。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这些是主动学习。

上图并不少见,其题干无外乎是物质类别的判断,微专题复习中不应满足于选项的确定,可让学生举例,说出A可能是哪些物质?有意识引导学生举不同类型的物质,事例举证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结: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有几类。“举例”不难,难的是“举大量事例”,“穷尽”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提取、重组,思维积极活跃,问题集中于某一个点,人人都可想到一个,课堂参与度;而这样一个小环节却又促使学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联系和转换。

复习中,这样“穷尽实例”的方法可大量使用,说一个、再说一个、说说原因、说说规律等说的过程,使“微专题”复习不满足于“有什么”,而是“是什么”“为什么”的境界。

3. 有效建模,助力学生长效发展

将复杂的化学问题去掉非本质的部分,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本质,即“建模”。“模”是“扶手”“台阶”,建立思维模型对知识模块化、能力系统化有着重要作用。运用建模思想梳理元素化合物知识,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梳理基本概念知识,使知识形式化、规律化。建立思维模型,有助于建立命题模型和解题模型。

如:守恒思想既体现在宏观物质质量守恒、元素守恒,亦体现在微观上原子种类、数目、质量的守恒。以其中的《表格型守恒专题》为例:第一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算待测数据,第二步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最后根据元素守恒,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再加以变式训练,如表格转化成如下“饼状(柱状)图”。

三线:出线和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线表示物质循环使用。

再如:解答鉴别题时,抓“操作→现象→结论”三步曲;推断题抓“题眼→尝试→结论→验证”四过程;计算题抓“思路分析→解题过程→检验核对”三步骤;实验方案评价题强调“科学、安全、可行、简约”四原则等等。建立模型,使知识储备、问题解决方略有序化,从而也是规范答题并提高得分率的有效方略模式。

三、结束语

进行“微专题”复习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选题,专题切入点应精准,选题应既有计划性亦有变化性,瞄准课标、命题方向,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需求,设计具有典型性、基础性的微专题;二是操作方式要灵活多样,给予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增加变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三是专题复习注重过程管理,学生出现问题要追本穷源,问题的产生是源于思维方式、解题方法还是基础识记,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来欣.初中化学实验导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专题实践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微专题突破郭又来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