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教育初探

2014-04-14吴干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学

吴干

【关键词】小学?摇语文课堂?摇有效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2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到转变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理念的研究中去。有效教育,即EEPO,是一种集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强、操作性强以及实用性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其更加迎合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心态,更加符合新课改的标准与要求,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小学基础课程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教育。

一、利用要素组合,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听、看、讲、想、做、动、静”七种要素的不同组合来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是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以上七种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通过“看”这个要素进行学习时,学习效率仅为20%;而“听”“看”“讲”“想”四种要素相结合时,学习效率可以提升到50%,因此,授课教师如果充分利用七种要素的排列组合,将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学生的学习也能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情况,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将“想”“做”“看”“动”等多个要素组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的发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转变学习方式,增强团队合作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习惯总是以个人学习为主,只有遇到自己无法克服的问题时,才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样的学习方式将每个学生孤立起来,不利于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也很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在有效教育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则特别强调小组合作与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尤其是小组学习方式被看作是学习方式的最关键因素。所谓小组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一般为2到6人,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背景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关注、互相倾听,共同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而团队合作则是在小组模式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级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有效教育的合作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例如,在古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请学生上台扮演教师的角色讲解课文,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段文章,而每个小组又可以根据组内成员各自的兴趣和能力,负责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上台进行讲解,文字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撰写演讲稿等。这样,则把本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还给他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而教师则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加强技能训练,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掌舵人。教学中,拥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有效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有效教育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有着众多创新之处,如备课方式、课堂模式、评价方式等,这也对授课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余应当加强有计划的技能训练。有效教育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包括有效教育的备课方式、教学课型方式、项目评价方式等,教师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可以按照学科组为单位进行基本技能的模拟课程训练,由一名教师授课,其他教师扮演学生配合技能练习,在训练结束之后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教师每次结束教学活动之后,应当主动总结本次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将实践和反思结合起来,这些对于提高有效教育的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更新评价理念,创新评价方式

2013年6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将教育评价的重点从原来重视学生学业水平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教育的评价方式,突破了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理念,丰富了教学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经典性评价、项目性评价、学科性评价、流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五种评价方式,几乎覆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极为丰富的综合性评价体系。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可以综合有效教育评价方式中的部分内容,摆脱传统的知识性评价方式。例如,在有效教育经典性课程评价中,包含了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性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这就与传统评价方式中的知识性评价不同。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有效教育经典性课程评价中的知识性评价仅仅是其六个评价指标中的一个,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还要参考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是否积极与学生互动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上,不能仅仅把讲授文字知识作为授课的唯一目的,还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既掌握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有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有效教育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富含大量的创新性教学技巧和教学思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汲取有效教育中的创新性思想,完善课堂教学工作,开创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未来。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