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进行到底

2010-01-07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音乐有效课堂自主学习

孙 鹏

摘要:音乐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努力创造给学生锻炼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同时,音乐教师要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音乐;自主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学要突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优秀素质人才的需要。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的音乐课程目标强调对于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即“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上,首先要做到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表现都是各具特色的,比如在个性上,有的学生喜欢被表扬,稍微一点鼓励,就能让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对音乐课充满了期待;有的学生则需要老师严历一些,才能认真的对待。在教学内容方面,有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关注音乐家的生平和趣事;有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特别是港台流行音乐。这些差异性因素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在遵循教学原则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学生们不但学习和欣赏到了他们自己喜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由此获得一种被肯定感、被重视感,教师课利用这种情感,继而展开更深层次的欣赏教学。其次,“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关系,要改变以往那种老师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台下的同学只能被动接受的上课方式,而是要真正的学会去倾听刚学们的意见和感悟,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音乐本身就是一个表现个性,开发思维,注重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根据间学们的观点进行引导和完善,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动听的歌曲要有前奏,动人的戏剧要有序幕,作为一堂完整而成功的课堂,设计一个精彩的导入是必要的而且又是十分重要的。导入课堂的方法有很多,像利用复习旧知识导入、利用相近知识点导入、直接导入、兴趣激励导入、实物示范导入等。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来进行选择,或者单一进行,或者综

合配合进行。例如,在京剧教学的时候,先给学生们观看由几位小孩子演唱的《说唱脸谱》,那富有现代气息的节奏、热烈的气氛,加上小孩子们虽然稚嫩但京腔京韵十足的表演,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了京剧西皮二黄的世界里。在鉴赏歌曲之王舒伯特时,可以先为同学们演唱了舒伯特的《小夜曲》。“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向你飞去……”,优美的旋律加上教师动情的演绎,深深打动了学生,因此学生对接下来的内容十分投入和配合,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满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效果。又如,在欣赏钢琴曲《夜曲》前,由周杰伦的歌曲《十一月的萧邦》作为引入,极大地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优秀的导入设计为课堂找准了切入点,成功创设了利于教学的情境,让老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带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三、善于创设有价值的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对问题产生深层次的探求动机。笔者作为一名有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听过一些不同层次的公开课,发现有的老师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学生难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回答,以至于出现冷场的局面,不得已老师就给出了答案;有的老师理解课堂要互动就是要多提问,老师问、学生答,因而对所提的问题没有针对性,习惯性地当成“口头禅”,总是在问:这是为什么?像什么?说什么等等,一节课下来大大小小的问题不下几十个,容易让学生产生麻痹和疲劳,也就失去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还有的老师缺乏耐性,在提出问题后,不能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马上就公布了答案,也变成了“自问自答”。在一些优秀的课例中,老师无一不足对课堂的提问经过精心的设置,不论足问题本身还是提问的方法、问题出现的时间,都成为了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

四、重视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一堂精彩的音乐课,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准备、引导,更加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表现。高中生虽然心智发育已基本成熟,自我意识开始成熟,学习兴趣明显分化,但是表现的欲望也在减弱,课堂参与的程度远不如小学生,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正好可以使得高中生的这一特点“扬长避短”。它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无疑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在教学中,老师也不再是单纯的“裁判员”的角色,而且也是“指导员”与“参与者”,在民主、和谐的学习(下转第66页)(上接第61页)氛围下,与学生一起欣赏音乐,一起收集资料,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竭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多给他们锻炼的条件,并及时给他们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能力和增强信心。新课程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注定了必须给学生多锻炼的机会,多主动探索知识的机会,多积极发现过程的机会。此外我们还完全可以通过课外阵地创设更多的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正常开展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发现学生中的艺术骨干。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台、电视台的作用,并通过这些给学生锻炼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学生整体素质就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肯定的说,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将是教育更高层次的境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必将是高效课堂最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2,(4).

猜你喜欢

高中音乐有效课堂自主学习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