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台市桥西区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调查报告

2010-01-07王开琳

新校园·阅读 2010年11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观念家长

王开琳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直接影响着幼儿接受教育的方式,影响着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结合桥西区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家长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正确幼小衔接观念普及。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长;观念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这就是所谓的“幼小衔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点,但作为幼儿教育重要组成的家庭教育,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直接影响着幼儿接受教育的方式,影响着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

一、家长幼小衔接观念的现状认识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市级城市和农村,大多数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观念存在种种不足:

1.认识片面性。幼小衔接在家庭教育领域往往出现“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的局面。很大一部分家长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开发,更不关注儿童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的培养。

2.存在盲目超前性,使幼小衔接教育呈现出突击性。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摸底测验”,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新生的编班情况。为此一些家长将能否掌握上述知识、技能作为衡量幼儿园工作好坏的标准。

为此,我们选取地市级幼儿园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家长幼小衔接观念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家长的实际情况,并尝试提供改进思路。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为了使调查研究更有针对性,结果尽可能地客观、公证。本文针对桥西区幼儿园分布的具体情况,选取3所较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请园方配合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大部分家长积极参与了此项调查工作。参与调查家长的有效样本的构成见表1。

本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被试基本资料及核心问卷两部分。其中包括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指向、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责任意识以及家长评价理念等。数据处理时对每个项目选择情况进行汇总,以百分比的方式加以计算,然后进行分析。

1.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态度是积极的

其中95.1%的家长选择愿意参与幼儿教育研究,4.9%的家长认为“无所谓”。通过调查统计,我们还可以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其中认为在教育子女上应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的百分比率最高,为62.4%,认为“家长为主教师为辅”的占33.1%紧随其后,认为完全是“家长”应该担负的占6.3%。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子女的教育中,家长应该配合老师进行教育。目前,多数城市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以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同时,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更高,家长们愿意加入到教育子女的行列中来,甚至愿意成为子女教育的主导力量。

2.家长的教育观念从重视儿童知识、技能培养转向重情感、能力的培养,但对进行识字、拼音、加减法教学的呼声普遍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都能正确地认识到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幼儿园教育要求”一题的选择中,按家长的认可程度排序分别为孩子应该“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人有礼貌”、“喜欢上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几项的比例超过51.8%。而对于和“100以内的数数”、“20以内的加减”、“会说简单的英语”这几项,家长的选择率低于29.7%。由此可见,幼儿园家长的教育念是比较正确的,对子女的教育重点已经从传统的重知识、技能向重情感、能力转变,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一精神也是有所呼应的。”

同时,仍有47.2%的家长选择“教幼儿识字”这一项。家长对“识字”活动的热衷,主要是为了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着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2年级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所以85%的家长提出幼儿园阶段对“应该教拼音、识字”和“提前学一点总比不学好”的要求有一定合理性。

3.家长更多关注教育的显性结果

调查发现,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评价,仍然强调显性结果,忽视教育过程。例如儿童学习一首儿歌之后,1/3的家长仍停留关心孩子记住了没有、会背了没有。还有29.7%的家长,他们认为单纯记忆不是目的,但仍旧将侧重点放在“孩子是否(下转第11页)(上接第8页)理解儿歌”这样显性结果上,忽视学习的真正目的。

4.大部分家长能正确对待孩子适龄入学的问题

本次调查还涉及到“家长对提早一年让孩子读小学”的意向问题,66.4%的家长比较客观,认为会视孩子的发展而定,也有15.1%的家长表示愿让孩子“早入学”。而在另一个“你选择让孩子中班以后进入那里学习”的问题中,91%的家长选择“学前班”。家长们的选择确实部分反映了当前部分小学入学“门槛”过高的问题。

三、结论与建议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家长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问题,建议

1.幼儿园从自身做起,贯彻幼儿教育精神,防止幼儿教育日趋严重的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强调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我们不能以过早的灌输孩子小学内容的方式,忽视儿童在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把大班幼儿教育重点放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上,同时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幼儿园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扎扎实实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2.加强对家长的相关宣传,积极提高家长的理念

是家长明白非智力因素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比如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从家庭教育中逐渐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使幼儿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有所了解,帮助儿童的有效学习。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目前家长教育理念还是基本正确的。家长忽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过于重视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选择,甚至要求多教“有用”的知识,是目前的幼小衔接现状把他们引向了误区。如果幼儿园和小学能够双方努力,控制住了“小学化”教学严重的这种局面,同时以各种途径多对家长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的话,相信家长的观念也会慢慢转变的。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2]《最新中小学课程标准实施手册》(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吉林电子出版社.2003,3.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观念家长
钓鱼的观念
家长错了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