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育人视域下的初中英语报刊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2024-01-12刘召雪国红延李玲玉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群文阅读初中英语

刘召雪 国红延 李玲玉

【摘 要】英文报刊选文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为落实学科育人目标提供了丰富的主题范畴和语篇素材。文章针对传统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文本单一和活动割裂等问题,在学科育人视域下从群文阅读角度对初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进行探索:读前阶段,多维选题,通过系统性选材,增强报刊阅读的目的性;读中阶段,渐进品题,组织主题性讨论,提高报刊阅读的探究性;读后阶段,巧妙用题,拓展实践活动,综合提升多元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学科育人;群文阅读;英文报刊;初中英语

一、引言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学科育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科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应强化育人导向,着力培养核心素养,即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构成,“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2]49。其中,主题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为落实学科育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提供了话题内容,对学生理解语篇意义、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发展思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要围绕主题合理整合语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学习活动链[3],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探究主题意义,这是英语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从而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现行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多以“话题—功能”为主线进行编排,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语篇话题缺少时代性,篇幅较短,语言真实性不足,对于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实现学科育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增强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和语言应用渠道。英语报刊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语言内容丰富、涉及图片等多模态文本资源,语篇凸显主题时效性和多元性等特征,是学生延伸教材主题阅读、体验多样化语篇类型、开拓文化视野的重要渠道之一,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阅读技能与策略,提升阅读流畅性,扩大阅读量,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健康的阅读情趣”[2]41,是辅助教材落实学科育人的重要载体。

然而,传统的初中英语报刊阅读多以单一文本为主,很少围绕主题基于多个语篇构建语境范畴,教学时多以“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方式为主,缺乏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学习,内容碎片化、活动机械化和割裂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笔者引入群文阅读教学,尝试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领下整合同一话题下多篇报刊文本,使报刊阅读由单一文本走向多个文本的关联,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多维解读与深入探究。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与实施原则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多个文本,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个或者多个议题开展学习活动,进行知识构建并在交流讨论中深度理解主题意义[4]。议题是指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5]。议题分为形式议题和内容议题两种不同类型。形式议题强调文本的主体结构,具体包括结构形式、表达形式和文体形式。结构形式强调文本的建构形式,如“总—分—总”结构;表达形式强调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文体形式关注文本的语篇类型,如小说、寓言故事等。内容议题则指文本之间具有相同的描述目标或介绍对象等。教师可尝试单篇带多篇、多篇带多篇、群文齐读和群文分享等群文阅读模式[6]。

群文閱读教学主要包括议题选择、文本建构、对比阅读、拓展议题和评价反思五个步骤,其有效实施需要考虑四项基本原则,即议题的可议论性和开放性、文本的可建构性和系统性、活动的层级性和探究性、评价的过程性和形成性[7]。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首先确定好议题,使之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具有可探讨、可思考的空间和价值[5]。其次,结合议题选择的文本并非是任意组合,而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同一议题下的文本应该在内容或结构上相互关联。再次,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从信息获取到观点提炼再到评价创新,实现主题意义的探究。最后,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倡导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小组内同伴互评和小组间同伴互评,重点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投入度和行为表现,给予恰当的反馈,兼顾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三、初中英语报刊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依托某一主题生成具有育人价值的议题,以多文本为载体开展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从话题内容、语篇类型、语篇结构、语言表达和观点态度等多角度深入探究主题意义,融合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笔者结合教材话题,选取《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二》五个文本开展初中英语报刊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初步建构由“读前阶段:多维选题”“读中阶段:渐进品题”“读后阶段:巧妙用题”三大步骤组成的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

(一)读前阶段:多维选题

读前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主题语境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围绕具有拓展性与研究性的课题[8]合理选材。阅读应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及生活经验发生联系,因此基于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强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9]。教师可以通过“关联教材—参照课标—选定主题”的方式多维选取群文阅读的主题,精选相互联系的多个报刊文本。

英文报刊阅读是课本内容的重要补充。关联教材单元话题、合理补充群文阅读材料,是实现课内外有机联动的重要途径。报刊中的专栏大多汇总了同一话题的多个文本,教师可巧妙利用专栏主题,有效关联教材,选取群文阅读的材料。本次教学中,笔者梳理了《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二》2020—2021学年第21—25期专刊中六个专栏的话题,即“国漫崛起”“科幻成真”“考古探秘”“原版美文”“欢乐冬日”“青春随笔”。每个专题都由多篇与主题相关且难度相当的文章构成,为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自主选择的空间。

人教版初二年级英语教材中包含以“卡通”为话题的模块单元。学生对此话题很感兴趣,通过课本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话题内容和语言知识。但教材相关话题内容有限,素材也并未及时更新,与学生实际生活中关注的漫画有偏差,这为群文拓展阅读提供了契机。教师参照《课标》对“人与社会”范畴“文学、艺术与体育”及“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中的“中外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中的文化价值和作品赏析,优秀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等子主题反映的文化立场和育人价值,结合学生当下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锁定A2-A8版“国漫崛起”专栏作为群文阅读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探究国漫作品基于文化传承、匠心精神、艺术创新和故事创编等要素获得的发展和取得的突破,增强文化自信,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

专栏共涉及七个文本,数量较多。教师围绕形式结构议题及文本内容议题的基本类型,聚焦其中具有相似语篇结构和不同内容素材的五篇文章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材料,并基于“总—分”结构关系对语篇进行整合,明确本课例的主要教学目标:(1)以介绍国漫发展历程及特色的“Crazy for cartoons”(A2版)作为导入文章,师生共读,引入文本主题,获取国漫发展的历程及背景知识,阐释国漫崛起的主要原因;(2)以介绍不同国漫作品的“Releasing the beasts”(A3版)、“Gods see what our lives are about”(A4版)、“Barber cant end lives”(A5版)和“Travel through time”(A7版)四篇结构相同的文章作为群文阅读文本,学生小组合作拼图阅读,基于共读课生成的结构化知识自主探究语篇主题意义,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论证和评价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运用语篇组织结构理性表达对国漫崛起及未来发展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二)读中阶段:渐进品题

读中阶段,教师在课时一导读课和课时二群文小组阅读课中利用导入主题、例文引领、巧用导图、多文并用等策略,围绕群文阅读的议题实现主题意义的导入、初探、深化和拓展,引导学生品味主题,与自身认知需求和生活经验建立关联,在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

1.多样方式,导入主题

结合国漫话题的多模态特征及其与学生兴趣爱好的关联,教师在导读课中采用联系现实、视听激趣和热点引领等多样化方式导入主题。首先,选用国漫作品《大闹天宫》导入话题。该作品文学色彩比较浓厚,在教材同话题的文本中有所涉及,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密切相关;学生比较熟悉,且在国漫兴起的过程中有着比较重要的衔接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已有基础。

接下来,以电影视频MV的形式引入学生熟知的《大鱼海棠》主题曲,引导学生感知国漫作品中色彩丰富的画面特点和趣味浓厚的视觉效果。在视听多模态的画面感受与歌曲赏析中,学生可以与传统动漫进行对比,感知国漫作品的快速发展,加深对当下国漫作品的印象,为后续分析文本时间发展的结构顺序和内容要义做好铺垫。此外,教师还选用了时下最新上映且受学生欢迎的《白蛇:缘起》《大闹天宫》《哪吒》《姜子牙》等国漫作品的海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识别作品名称,浅谈自己对国漫作品的了解及感受,并适时板书关键词汇,给予学生必要的语言支架。

2.例文引领,初探主题

在导入主题后,教师通过问题链引领学生共读例文“Crazy for cartoons”,初探主题。首先,以问题“Q1-Which number occurs the most time in the passage?Why?”引领学生快速閱读获取“2019”这一关键数字信息,再通过浏览全文关注“2019年是国漫发展中最为特殊的年份”这一核心事实性信息。随后,通过问题“Q2-Why do you think 2019 is a special year for Chinese animation?”引领学生在细节性寻读中,梳理2019年国漫发展大事记,概括文本内容大意。最后,以问题“Q3-What leads to the big success of Chinese animation?”引领学生回读全文,梳理文章关键信息,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探析和推断国漫崛起背后的四大主要原因,即中华传统文化传承(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漫画家的匠人精神(the animatorshard work)、创新的艺术技巧(artistic technique)和生动的故事创编(strong story telling),理解文本深层的文化内涵。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主题意义进行初步探索。随后,教师鼓励学生绘制导图,对文本主题结构进行可视化梳理,为自主分析同一形式议题下的群文文本做好程序和结构铺垫。本次群文阅读的选文皆为介绍国漫影视作品特征及获得成功要素的说明文,教师应推荐清晰明了且形象生动的鱼骨图(如图2),引导学生基于细节证据归纳事件发展的整体脉络,体悟国漫崛起的深层原因。

3.比较评价,深入主题

教师在第二课时运用学案导读、对比阅读和小组拼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刺客伍六七》《功夫兔与菜包狗》《大理寺日志》《非人哉》四部国漫作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巩固共同阅读中形成的知识结构,逐步加深对国漫崛起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学案沿用鱼骨图任务形式,引导学生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漫画家的匠人精神、创新的艺术技巧和生动的故事创编四个维度梳理概括文本的内容结构,在任务单支架的帮助下从教师导读逐渐过渡到自主群文阅读,实现“以一文带多文”的拓展阅读模式,通过对比深入理解主题意义。

鉴于群文阅读文本篇数较多且课时有限,教师采用拼图式阅读教学法(Jigsaw reading)。学生四人一组,领取小组群文阅读鱼骨图任务单(如图3),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分别选取一篇文章自主精读。完成自主精读后,阅读同一篇文章的学生重新结成同质专家组,结合鱼骨图任务单互相交流和共享同一文本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与文化信息。随后学生回到异质原始组,向其他组员介绍自己阅读的文章内容,内化语言,探讨不同国漫作品的相似及特性,对同一主题下的四篇群文语篇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三)读后阶段:巧妙用题

群文阅读教学中,读后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阅读中获取的主题知识、技能方法和思想观点进行迁移运用,多角度、深层次认识现实世界的相关问题,在新情境中表达情感态度,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巧妙设计读写结合、读说结合、读绘结合等具有批判性和创意性的英语学科实践活动或项目化任务,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课例中,笔者“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业余生活中真实的兴趣爱好,从读写结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国漫推介的一份海报介绍)、读说结合(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做一次关于国漫作品的个人演讲)和读绘结合(学生根据所学为国漫社绘制一个社标)三个任务中任选一项。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展示、自评和互评。学生对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取得的收获进行反思与总结,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认识,还能结合动漫发展的国际比较对国漫作品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合理建议,对国漫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立场生发深刻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达到润物无声、“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10]。

四、反思与启示

教师围绕主题意义探究设计与实施初中英语报刊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报刊阅读教学中选材和活动模式单一的问题,对学生融合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系统性选材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性

英语报刊群文阅读围绕主题系统性选材和教学规划,打破了以往学生在阅读英语报刊时的随意性、无序性和碎片化学习模式,使其更具目标性。学生通过关注主题意义、梳理语言结构等有序的阅读步骤,突破以往单纯以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为目标的枯燥、单一、机械的学习方式,在多模态文本情境中通过感知、模仿、观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自主拓展阅读中学会运用多种资源,对照学习目标评价和反思学习过程,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实践性活动提高阅读过程的探究性

英语报刊群文阅读以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为引领,以意义探究作为阅读活动设计的内在标准,教师通过巧设问题、巧用导图等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激活自身与主题相关的已有知识基礎,在与教材文本、报刊拓展群文文本、同伴和教师的多重对话中逐步深入理解主题,并在读写结合、读绘结合、读说结合等具有关联性和真实性的读后活动中对主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加以运用,围绕群文阅读的议题,分析和解决与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反思性评价培养思维品质的多元化

英语报刊群文阅读输出活动让学生结合多个文本相似的组织结构和不同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迁移表达,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中追求阅读理解练习题准确性的求同思维,鼓励学生与多个文本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互动,拓宽多元文化视野,提高文化意识,通过合理质疑、独立思考提升逻辑思辨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提高想象创造能力,综合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突破终结性评价的思维模式,鼓励自评和互评,通过反思性评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赵连杰. 基础英语教育的学科育人价值探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52-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梅德明,王蔷. 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基础教育课程,2022(10):19-25.

[4]赵镜中. 教会学生阅读[J]. 小学语文教学,2011(1):19-21.

[5]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 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 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6]张萍. 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J]. 上海教育科研,2016(4):75-78.

[7]蒲冰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6):29-33.

[8]程晓堂.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9]袁顶国,朱德全. 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 课程·教材·教法,2006(12):19-23.

[10]武银强,武和平. 以文化人:文化教学的课标理念与课堂实践[J]. 英语学习,2022(3):4-12.

(责任编辑:周彩珍)

【作者简介】刘召雪,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海淀区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国红延(通讯作者),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讲师,博士;李玲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教师,朝阳区优秀青年教师和拔尖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群文阅读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