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的几点思考

2023-11-27张琴

求知导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作业是数学学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拓展与迁移,还能帮助教师跟踪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虽然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实现了作业减量,改变了机械重复的作业问题,但是作业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需要从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难度等方面优化作业设计,以充分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作者简介:张琴(1986—),女,甘肃省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减量提质的目标,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话题。随着对小学数学作业的不断优化探究,教师们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一些问题仍然存在,未能充分发挥出作业的价值。比如书面作业比重太大,且过于简单、缺乏创新,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从学生作业态度、作业类型、作业数量、作业难度以及作业评价方面对嘉峪关市育才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数学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只有30%左右的学生是非常认真努力地完成作业的,而有超过20%的学生抱着无所谓、敷衍的作业态度,甚至存在抄袭、直接不做等现象。在数学作业价值的认知方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业可以培养学习习惯、解决生活问题以及有利于知识积累,更多学生认为完成数学作业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数学考试成绩。除此之外,我校数学作业大部分源于教材习题和配套练习册,教师另外设计的习题较少,且基本上是书面作业。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未能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作业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根据对我校数学作业现状的研究,笔者总结了目前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作业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创新,教师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学资源,忽视了作业设计和学生参与,这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雖然作业的整体数量减少,但作业频次有所增加,一些教师基本上每天都会布置作业,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加上教师没有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数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较快地完成作业,但基础性的作业限制了他们拓展学习的步伐;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还可能因为题目难度大而无法完成。这会对学生整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三是作业评价单调,一些教师习惯自行批改作业,而后返给学生,让其自行修改,只针对学生错得比较多的习题进行统一讲解。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不足,未能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二、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明确作业目的

在传统作业设计中,作业目的比较单一,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提高其数学成绩。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关注以下三个数学作业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技能;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帮助其及时查漏补缺;三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结合具体内容,落实作业目标。对于目前作业设计中忽视学生知识延展的问题,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比如在学习运算知识后,教师可让学生计算家庭一年的水电消费、自己搭乘交通工具上下学的消费等,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关注学生实际需求

关注学生实际需求,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差异,禁止根据成绩给学生“打标签”。教师应该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客观看待学生。一方面,教师应该深入了解班级学生在当前学习阶段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兴趣、性格、能力水平等,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差异性,通过测验、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认知情况等,重点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性,为作业分层提供依据[2]。此外,教师要从作业量、作业难度方面调查学生需求,明白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不同,并根据学生需求控制作业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学习题,作业难度要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

(三)丰富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

作业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或者配套练习册,教师要改变以往作业枯燥单一的形式,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应用一些趣味性素材,让作业内容生活化、趣味化,且具备开放性,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素材,丰富作业资源,使得作业内容体现多样性和融合性,提高作业质量[3]。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题型:一瓶水连瓶的重量为800克,喝掉一半之后连瓶还有550克,请你计算现在瓶中的水重以及瓶子的重量。在探索多种解题方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不同的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不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考虑数学作业要实现的价值和发挥的功能,创新作业形式。一般书面作业可以达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目的,而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创新作业形式。比如:口头作业,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讲述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锻炼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动手操作类作业,让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动手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了解各个面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推导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探究类作业,通过下发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让学生自行去搜集相关数据并分析汇总,实现知识延伸与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4]。

(四)重视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应该让家长、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学生,要在课堂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主体评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能让评价更为客观,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对于一些要求家长参与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评价作业成果。教师则作为一个监督者,确保作业的完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评是自我评价,要求学生自主检查作业并总结;互评则要求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其取长补短,并实现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要想提高评价效果,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包括掌握批改作业的方法和标准,让学生有能力去完成对作业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多主体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作业评价指导与评价总结反思,全面掌握学生作业情况,了解学生问题,不断优化教学与作业设计。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评价的维度应该多元化,除了关注习题的对错和学生成绩,还应该将作业态度、知识迁移、生活实践、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纳入评价内容,让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二是评价语言应多元化,除了对错的判断,教师还要重视使用激励性语言,通过幽默、肯定、期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5]。

三、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实践

(一)小学数学书面类作业设计

书面类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最为常见的作业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书面作业的设计要体现知识的整合和难度分层。

案例:“条形统计图”

在学习该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作业目的:除了复习与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将作业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性习题。教师整合现有的习题,选取一些典型的、具有针对性的習题,题型设计从简到难,形成一套新的习题,让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不断深入。

第二部分:综合性作业。教师联系以往所学的知识,如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等,设计问题串。习题要层层递进,比如教师可给出小明家四个季度的水费、电费、燃气费数据,并设计任务。任务一,使用表格整理出小明家一年四个季度的水费、电费、燃气费使用情况。任务二,对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哪一个季度哪一项消费最高,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任务三,对比自家一年四个季度的水电费情况,制作表格。任务四,根据数据整理内容,绘制条形统计图。

这样,从基础题型到最终的运用题,体现了分层性,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完成对应习题,达成相应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在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评价,总结本次作业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生活实践类作业设计

生活实践类作业设计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社会调查、动手实践、生活探究等,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该类型作业应该以趣味、实践、开放为主,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案例:“长方体与正方体”

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并课堂中完成了对其表面积计算的学习。因此,教师明确本次作业目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探究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并且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师设计作业任务,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寻找身边存在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并自行测量和分析,设计数学运用题型(题型数据应符合实际)。每一个小组要设计一道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题型,并且找出解题办法和结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分析。这样的作业具有开放性和思维性,需要学生主动去寻找和发现身边存在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同时还需要学生主动测量,获得相应的数据。

此外,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逻辑思考,保证题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比如:妈妈生日到了,你自己制作了一个泥塑要送给她,泥塑高15厘米、长7厘米、宽5厘米左右。需要准备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多少?如果要用包装纸装饰盒子需要多少纸?学生要先自主算出答案,然后在课堂中将题型拿出来,全班一起交流解决。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实现了有效的相互学习。

结语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中关于作业的减量提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作业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从明确作业目的、关注学生需求、丰富作业模式、重视作业评价等方面入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参考文献]

[1]李丹.“双减”新举措 作业“巧”变革: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点滴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3(8):186-188.

[2]魏敬源.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7):54-56.

[3]房佳彤.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2):58-60.

[4]张琦.“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改进的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广州: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2023:967-971.

[5]张洁.探索“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浅论[J].小学生(下旬刊),2023(1):121-123.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优化策略小学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