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器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的设计与实践

2022-06-15郭锐

高教学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郭锐

摘  要: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这项教育基本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武器类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弹药设计理论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探讨新时期工科背景下武器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建设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融入思政元素,并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5-0193-0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basic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re course-Ammunition Design Theor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mbining Weapon specialty cours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re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re integrated,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achieved in practice.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思政教育可以发挥价值导向、德育、凝聚等功能,是實现立德树人这项教育基本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部署[1-2]。新时期党中央非常重视学校思政建设,力图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新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然而目前思政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完善,缺乏与专业课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学生未能将思政课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4]。

新时期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其与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全方位地从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方面完成高质量人才培养[5]。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更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形成高度自觉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武器类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弹药设计理论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为例,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探讨了新时期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的建设方法,以期为传统思政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提供参考。

一、加强武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困惑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上多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高校育人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研究如何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恰当地过渡到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如何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思想融入新时期工科背景下武器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中,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思想过硬、技术过关的武器类专业优秀人才的培养。目前,在武器类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大部分师生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当前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武器类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只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几乎不涉及蕴含在专业知识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军工精神,甚至有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此外,武器类专业多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负责授课的教师也大多毕业于同类工科专业,潜意识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多为空洞枯燥的说教,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会忽略思想政治教育。

(2)武器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不足,相应的教学方法匮乏。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取决于承担专业课程授课任务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思政素质。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武器类专业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大部分专业课教师都存在课程思政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等学校对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宣传贯彻不到位,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大多都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难以兼顾自身课程思政能力的自主学习。

这些问题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施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加强武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

二、加强武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能使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的期望,由三个层次构成: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育成才目标。这三个层次都包含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弹药设计理论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弹药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装药基础知识、弹药作用原理、总体与结构设计、发射安全性与飞行性能分析等内容,为学生今后从事武器弹药的研制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以弹药设计理论这一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例,将思政案例融入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在培养学生弹药设计分析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国防军工专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B5056695-3A62-488D-B89B-0B98875D2A36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授方法应当依据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做出适当地调整。在大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应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和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6]。

以武器类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弹药设计理论为例,介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导入。

1. 课程介绍

(1)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解我国弹药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的过程中,以学生熟悉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发展历史引入,阐明弹药领域起源于我国,且直至明朝时期我国在火器方面的发展仍然十分先进。随后讲解我国清政府闭关锁国对于热兵器发展的阻碍作用,使我国国力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最后,结合时事阐明自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国防建设得到高度重视,我国在武器弹药等领域逐渐跻身世界前列,并在各大国际防务展和航展亮相得到国外专家好评的现状。

在介绍传统设计方法过程中,以我国第一颗氢弹的设计作为思政案例,阐述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白手起家、攻坚克难的精神。氢弹是利用氘或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氢弹的杀伤破坏元素与原子弹相同,但以同等爆炸威力的TNT质量衡量威力时,氢弹的威力甚至可以达到原子弹的上千倍。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罗布泊这个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瞬时升起了一颗极为壮观的“太阳”,迸发出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的光芒。氢弹理论最早的探索者如钱三强、于敏、黄祖洽等,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境地能够依靠的只有最基本的原子核物理原理和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及一块黑板,他们所拥有的最大优势是每个人都有为国家、民族大业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忧患意识,不知疲倦、攻关克难的精神。准确完整的核数据是核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有一次,国外刊物报道了一个数据非常理想的新反应截面,但这个试验的重复需要花费上百万人民币和两三年的时间,于敏经过两天多的苦苦思索,作了详细地分析之后确定这个数据是不可能实现的,经过一段时间,外国刊物上果然有试验证明这个新反应截面是虚假的。为了获得可靠准确的核数据,原子能研究所的何泽慧带领30余名科技人员在丁大钊等曾进行过的关于轻核反应的科研工作基础上,经过半年左右的实验研究,对热核材料的核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给学生灌输重视实验数据及质疑的精神。

(2)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在讲解弹药及其设计方法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同时,将通俗易懂的我国古代火药发展历史和我国第一颗氢弹设计研发过程融入课程内容,结合制度、国防实力与国际地位的变迁,向学生讲明投身国防事业的重要性,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职业认同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2. 总体设计

(1)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解弹药总体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南京理工大学武器弹药领域著名学者的卓越成就与高尚品德开展课程思政。曾担任南京理工大学前身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副院长的“独臂神师”祝榆生前辈,“为将铮铮铁骨,为人磊磊胸怀”充满传奇的一生。1984年,即将退休已66岁高龄的祝榆生临危受命,成为了中国第三代坦克的总设计师。年轻时他为了抗日参军入伍,获得过全国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在战争期间,他根据战斗需要,创造和改进了数十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30岁时,祝榆生身先士卒,在一次火炮试验中他的右臂不幸被炸断,他没有被困难击倒,而是乐观前行,继续进行军工科研。2017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泽山院士,是我国火药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我国发射装药理论体系和火炸药军民融合资源化利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泽山的家乡东北在他出生时就已被日军占领,因此他从小就将“强国方能御侮”的道理铭记于心。1954年,怀揣着强烈的报国之志,19岁的王泽山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选择专业时,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火炸药专业这个“大冷门”。历经数十年的钻研,王泽山在含能材料工程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成为了我国火炸药学科的带头人。即使在达到退休年龄后,王泽山依然二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着火炸药学科的相关研究工作。在这20年中,王泽山利用自己创立的装药新技术和相应的弹道理论研发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依据他独创的补偿装药理论和技术方案,火炮只用一種装填模块即可覆盖全射程,这种装药技术方案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远程火炮的打击能力,使得我国火炮的射程能够提高20%以上,或最大发射过载降低25%以上,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火炮。王院士虽已有85岁高龄,但依然坚守在研究、试制、实验第一线,他的座右铭是“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2)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通过祝榆生总师、王泽山院士等一辈子奉献国防事业的思政实例,培养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理想信念,在工作学习中提高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综合素质。

3. 结构设计与分析

(1)教学设计思路

在进行弹药结构设计与分析过程中,结合弹药的研发应用过程和突出问题攻关开展课程思政。在学习破甲弹作用原理时,穿插讲述我国研制反坦克破甲弹时的经历,我军的各种口径反坦克炮弹,极易产生跳飞现象,无法对T62坦克构成威胁,研制新型穿甲弹、破甲弹的任务就落在了我国弹药科研人员肩上。通过修改弹药头部结构,跳弹问题迎刃而解,由此说明科学研究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保持逆向思维,在教学不经意间传授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在讲授建筑目标毁伤机理时,介绍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所用弹药为精确制导的JDAM钻地弹,几枚弹药从不同角度攻击且穿透多层楼板后爆炸,导致我国多名记者伤亡。由此我们才开始针对楼房建筑、地下深层工事目标开展钻地弹和计层数侵彻引信的相关研究。在介绍弹丸的发射强度时,重点强调我国外贸155 mm底排增程弹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底排药柱强度不足造成该类弹药射击散布大乃至发生近弹等问题攻关的复杂性。通过这些思政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创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丝不苟、坚忍不拔,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刻苦认真,以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努力拼搏。B5056695-3A62-488D-B89B-0B98875D2A36

(2)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通过上述弹药结构设计与分析的思政实例,由此说明科学研究要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保持逆向思维,在教学不经意间传授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4. 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

(1)教学内容设计

在进行弹药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中,结合武器国防相关的时政开展课程思政。在介绍武器弹药发展趋势时,引入习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创新的论述,如:强国必须强军;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要用强军梦捍卫中国梦;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国防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人民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军事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科技兴军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要抓紧搞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运用,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结合最近几年发生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封杀华为等事件,说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创新也要挨打,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而努力。同时开展课程思政,不但要进行构思策划,还要与时俱进。2019年上课介绍到武器弹药结构时,恰值70周年国庆大阅兵,配合学院组织策划了全体武器类专业的师生代表集体观看国庆阅兵典礼。在会场陈列了以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或校友为总师副总师研制的82无后坐力炮、单兵火箭筒、远程火箭制导弹药等装备模型,以南京理工大学为研制单位的155车载榴弹炮、车载122榴弹炮模型,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我军现役装备,感受祖国军备力量。本次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更加切身的感受南京理工大学“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建校使命,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学校、专业的认同感,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2)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通过上述弹药发展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政实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职业认同感。

5. 创新设计与军工精神

(1)教学内容设计

在进行本课程的新概念弹药创新模拟设计过程中,结合人民军工精神和校训“进德修业志道鼎新”开展课程思政。人民军工自1931年创建以来,历经80多年的辉煌历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军工精神。一代代军工人献身国防的精神风貌,为国防科技事业奉献终生的军工人的精神财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信仰和“舍小家顾大家”的军工报国情怀,全社会大力弘扬军工报国、甘于奉献的军工精神。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核实验。在确诊癌症晚期,拒绝手术,马不停蹄地进行着最后的工作,最后因为病情恶化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在生命的最后三天,老院士和时间赛跑,整理电脑资料,召集课题组成员交待后续科研任务,将科研资料整理归档,反复嘱咐身边的人如何整理资料。“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感动中国》给林俊德的颁奖词,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创新方面,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自主创新多体系统传递矩阵“芮方法”的先进事迹。众多飞行器发射方式长期面临三类共性难题,即提高发射精度以大幅提高飞行器的终点性能、减少试验用弹以大幅降低试验成本和缩短研制周期、保证发射安全以避免意外爆炸导致装备和人员毁亡。但是飞行器的实际发射过程内在机理极其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导致计算过程中需要建立繁琐的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组,求解这个方程组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严重制约了飞行器研制周期的缩短与发射精度的提升。芮院士首次将弹炮系统作为多刚柔系统,把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作为系统动力学分析的基本工具,创建了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体系和基本方法,突破了传统火炮发射动力学的基本物理数学模型,避免了繁琐的计算过程,取得了大幅提高计算速度的国际性突破,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2)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通过上述创新设计与军工精神的思政实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终身奉献祖国国防事业的信念和创新精神。

三、加强武器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专业培养计划中构建全课程协同育人体系

课程体系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从专业培养计划入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武器类专业的整体规划中并指导武器类专业设置的各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开发,促进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及各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素质的整体提升。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体系,将培养方案中各门专业课程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设计,搭建多门课程群课程思政的全方位立体构架,与已有的思政课和基础课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系协同育人体系。

(二)全方位激发专业教师的内在动力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工作,必须全方位激发专业教师的内在动力。对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加大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以及科研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专业教师研发课程思政教案,进行教案、大纲编写和思政资源挖掘,引入思政内容和方法,鼓励教师运用课程思政开展育人工作。重视传帮带教育,注重师德传承。利用老教师在长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中积累的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引领带动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

四、结束语

在武器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是新时期下党和国家对高校武器类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在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弹药设计理论课程中融入思政案例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从实践结果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职业情操、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都得到了有效增强。

参考文献:

[1]罗伟,彭静,李华章,等.岩土工程勘察钻探章节教学思政案例的设计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5):12-14.

[2]黄卉.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高效学生评教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廣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7):58-59.

[3]于美亚.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5):46-48.

[4]谭海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J].科学与财富,2016(10):801.

[5]王栋,张明亮,肖景霓,等.浅谈高校环境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9):143-144.

[6]沈树永.谈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J].上海建桥学院学报,2020,6(2):25-27.B5056695-3A62-488D-B89B-0B98875D2A36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