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022-06-15贾传洋王海龙张贵彬于献彬

高教学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新工科工匠精神

贾传洋 王海龙 张贵彬 于献彬

摘  要:新工科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注重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等方面,为了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土木工程行业创新型人才,需要重视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塑造,因此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探索。基于文献统计方法,获得工匠精神培育对象、培育手段及研究内容;以新工科建设为出发点,探讨理工科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实施的必要性,运用问卷调查手段,获取土木工程专业工匠精神关注度、接触来源以及工匠精神理解,同时分析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重构人才知识体系,完善创新教学方式与考核评价体系,以工程应用中心为基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工科;工匠精神;工程意识;创新型人才;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5-0010-06

Abstract: As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focuses on systemic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i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olid basic theory,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awareness and shap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Therefor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literature, the study obtains the cultivation objects, cultivation methods and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as a starting poin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The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o obtain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raftsman spirit attention, contact sources and craftsman spirit understand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mbin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engineering, reconstructing the talent knowledge system, improves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enter, we increas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rengthen pract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craftsman spirit;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talents; civil engineering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1-3],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更阐明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职责,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临沂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大学,传承抗大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培育“临大特质”,积淀形成“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和“实”的校风,铸就“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樂奉献”的临大特质和“团结包容、崇实尚贤、艰苦创业、勇于争先”的临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4-6],应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工程意识[7-11]和工匠精神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为了更好地输出适应新形势下的技术人才,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风貌、专注求精的职业品质和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在工程教育培养全过程中融入工程意识和工匠精神,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工匠精神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为了对目前我国工匠精神培养情况有一个理性认识,本文采用文献统计方法,对知网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检索,直观地展示了所选文献资料的关系网络和论文数量统计等。以“工匠精神”为关键词,检索到期刊论文共21 000篇,论文研究主要涉及对象为高职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中职院校等,且研究内容较为广泛,主要体现在工匠精神培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教育等,如图1所示,论文内容涵盖了大国工匠精神在院校中的普及与推广,展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来看(图2),由知网数据分析,2011-2015年期间工匠精神相关文献发表数量达800余篇,大部分以报刊的形式刊出,主要涉及当代劳模人物及大国工匠宣传;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2016年工匠精神相关文献发表数量达3 800余篇,研究内容向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倾斜,大国工匠精神走进校园,部分高职、技工院校将工匠精神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体现了国家、院校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与需求;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发展研究工作[12-13],强调把握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满足学生“求知、增能、成才”的需求,2017-2019年期间,工匠精神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多达13 000篇,论文重心进一步诠释了工匠精神走进校园、融进课堂的重要性,研究内容也体现了对相应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2020年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出了“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输出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工匠精神进一步融进思政教育课堂中,论文发表数量相比往年增加,直观展示了思政课程教育(工匠精神)的热度以及当代工程意识教育中的重要性。

图2 工匠精神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二、新工科建设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新工科建设以“工科”为主,内涵为“新”,“新”的落脚点在于培养理念、培养方式以及教育模式转变。理工科学生培养方向倾向于工程需求,培养方式多元化,教育模式产学研融合。新工科建设对新时代工程教育的要求是致力于培养具备较高综合工程素养与较强实践创新能力[14],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可见,工匠精神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内涵如下:

(1)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多服务于工程施工,学生进入岗位后,往往受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影响,对工作岗位不满意,对专业技能学习存在懈怠心理,弱化了职业修养。若想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工程师,需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等,树立工匠风范。

(2)树立工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风险意识、全局意识与职业伦理意识等多维度系统工程观念。工科学生就业方向倾向于工程施工,而工程管理、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影响人民居住环境,施工过程中把好质量关,树立良好的工程意识,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取决于科技创新,例如装配式建筑、3D打印技术、建筑物抗震性能优化以及海绵城市等均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也展示了创新性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需完善工程人才“创意-创新-创业”的培养模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创新进取。

(4)过硬的职业技能,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土木工程行业工程实践性强,受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涉及面广,涵盖了工程地质勘探、工程测量、力学计算、绘图以及施工等流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施工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5)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具备学会自我学习和有效学习的重要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注重工程实践,技术革新较快,为适应新形势下工程需求,应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

三、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学习存在的问题

为了獲得当代理工科大学生对工匠精神了解情况,采用现场调研方式,以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土木工程专业四个本科年级在校生共643人,2017级、2018级为普通本科班,2019级、2020级分为普通本科与专升本(两年制),具体人数分布如图3所示。以工匠精神关注度、工匠精神接触来源、工匠精神理解为调研内容,643人全部参与调研,通过归纳分类,获取工匠精神调研数据。对于工匠精神关注度,结合图4数据分析,2019级、2020级普通本学生关注度均较低,占比分别为15%、8%,高年级(2019级)学生比例相对(2020级)增高,专升本学生关注度较高,占比分别为70%、46%;2017级、2018级普通本学生工匠精神关注度提高,占比分别为49%、32%,但比例仍不足50%,总体工匠精神关注度偏低,与新工科建设理念不匹配。对于工匠精神接触来源分析,具体如图5、图6所示,当代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关注度不高,与当代教育体系、教学环境、培养理念、教师教学方法以及工程实践平台相关联;通过调查分析,2020级普通本学生工匠精神接触来源稀缺,少数学生了解工匠精神源于媒体宣传,但2020级专升本学生工匠精神关注度提升,源于工匠精神接触来源增多,专升本学生专科阶段大部分为高职院校,职业院校培养理念更倾向于工程实践,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塑造,多层次多角度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培养。2019级普通本学生伴随课程学习、校园文化、主题班会等方面的进行,工匠精神关注度有所提升,对于2019级专升本学生,随着毕业实习与企业求职开展,工匠精神接触来源更为丰富,关注度比重增加到70%,但存在尴尬局面,即学生知道工匠精神却不理解工匠精神真正含义,以及工匠精神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2017级、2018级普通本学生伴随专业课、思政教育、党课培训、毕业实习等新来源的开展,工匠精神在高年级关注度提高,但整体关注情况存在不足,工匠精神理解有待提升。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工匠精神在理工科大学生中存在感偏弱,关注度不高,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匠精神接触来源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缺乏工匠精神教育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由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但当前思想政治学科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脱节,培养方案制订主要涉及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未涉及工程意识、工程素养与工程法律法规等教学,且工匠精神未能与专业课程学习相联系,课程内容缺少专业性、系统性,表现形式单一。

图3 问卷调查人数分布

图4 工匠精神关注度分布比例

图5 工匠精神所占比例趋势

图6 工匠精神接触来源

2. 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部分高校只注重理论知识和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工程道德教育;同时部分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单一,造成学生注重考试分数,而缺乏综合素质培养。

3. 教学方法僵化

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原因,未能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同时教学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少,且实践力度和质量难以保障,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存在赶进度现象,教学内容陈旧或理论脱离实际。

4. 教师对工匠精神不重视

教师的职业精神、专业技能影响到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与培养,目前高校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度偏低,重心往往放在科研、学术交流以及应酬等方面,造成教师自身的工匠素养有限,从而弱化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与培养。

(二)大学生对工匠精神认识程度低

理工类大学生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客体,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影响了工匠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

1. 学习主动性不高

部分理工类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过程中未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同时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存在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对于工匠精神学习,主要来自党建专题报道以及课堂案例扩展,缺失工匠精神的深入学习。

2. 工匠精神关注不足

通过调研,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关注度明显偏低。大学生日常生活时间琐碎,除去正常学习时间,忙碌于社团活动、个人交际、休闲等,在缺乏工匠精神认同感的基础上,更加缺失工匠精神的关注。

3. 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工类大学生学习多局限于课堂,学习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存在“高分即高能”的理解模式,知识掌握与理解存在时效性,现学现用,未能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工程应用与扩展,忽视了社会实践对知识的巩固和更新,缺乏对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实践感知。

四、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一)完善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

1. 重构人才知识体系

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构建“通识课+专业课程”为基础,融入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思政元素[15-16],使学生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培养工匠精神,并将其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基于工程实践平台,突出工程实践、创新创业核心教育,建立起系统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土木工程专业为背景,专业课知识体系制定与教学过程中,应以工程伦理、工匠精神为出发点,结合工程案例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学习视角,培养学生专业领域的精神素养,提升职业技能与道德修养。

2. 重塑人才培养质量观

以工匠精神为抓手,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等职业精神,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学生具备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等职业技能。

3. 创新教学方式

以“课程思政”为出发点,全面培育工匠精神。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授课内容体现工匠精神、突出育人价值。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熱情,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以作者教授的地下工程结构课程为例(表1),地下工程结构课程内容涉及基坑支护、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教学以工程意识、工匠精神为第一课,运用互联网讲解大国重器、国家重点工程,宣传当代大国工匠;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调研分析,多种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学习。

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弱化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的评价模式,确立多种考核形式,将工匠精神融入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更加科学。以地下工程结构课程为例,考核评价体系涵盖笔试考核、考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沟通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笔试考核设有主观题,以工程实例为出发点,考查学生对工程施工的理解,扩展学生知识范围;结合考勤情况植入爱岗敬业精神,以课堂为中心,锻炼学生沟通表达、应变能力及专业知识吸收,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扩展课外教学,以专利、论文与工地实习为加分项,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形成多角度、多层次考核评价体系。

(二)培育双师型队伍素质

工匠精神在院校中的普及与传播,离不开教师队伍,为更好地落实工匠精神,需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17]。作为教育教学载体,应具备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师风师德、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引导大学生,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精干高效,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拥有从业资格与行业资格证书,同时主持企业委托项目,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修养过硬,为传授专业知识、工匠精神提供保障。

(三)思想上认识工匠精神

对于理工类大学生,需转变思想,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工匠精神,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敬业爱岗、专注专一、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时代内涵,真正践行工匠精神,培养理工类大学生脚踏实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态度的发展。对于理工科院校,强化辅导员、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职能,从生活、学习、校园文化等多角度普及工匠精神,加大工匠精神宣传力度,同时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思政元素作为大学生入学第一课,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宣讲会,强化学校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四)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

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专业知识技能大赛等,全面认识和学习工匠精神。基于实验实训平台与工程实践,理工类大学生走进施工现场,亲身感受施工现场氛围,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通过社会活动锻炼学生工匠素养,培养吃苦耐劳、专注负责的职业精神,提升工科学生工程意识。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发展注重实践实训条件建设,学院建有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个,具有工程训练中心、土木工程实验室中心,共建校企临沂大学建筑设计院、山东临大恒通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全国BIM设计大赛、全国结构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等国内大赛中获奖。同时学院与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公路建设公司、东方路桥建设公司等大型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涉及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等课本外知识,更好地反馈到日常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五、結束语

新工科建设背景条件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培养,将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及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新工科建设工匠精神的特点,分析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工匠精神培养措施,以期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及咨询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敏.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内江科技,2019(11):138-139.

[2]曹阳.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 (20):162-163.

[3]张文财.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8.

[4]于贺,鲁丽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多煤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4):60-61.

[5]赵志峰,赵炜书,陈昌禄,等.土建类全课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教改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91-92.

[6]夏嵩,王艺霖,肖平.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72-176.

[7]张天航,张鹏,郑元勋.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0(19):172-174.

[8]张丽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239-239.

[9]蔡燕燕.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95-98.

[10]夏建文.土木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7):116-117.

[11]孟津竹,王军祥,任大林.“党建+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9(26):187-190.

[12]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13]朱正伟,周红坊,李茂国.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15-21.

[14]王荣德,王培良,王智群,等.应用型高校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9(10):59-62.

[15]郭楠,李国东,左宏亮.基于思政建设的专业课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6):42-43.

[16]张雷.专业思政在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9(15):15-16.

[17]李有桂,吴祥,朱成峰,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J].高教学刊,2020(31):169-171.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新工科工匠精神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