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2-05-30李子贵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许多教育专家针对教育教学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以数学这一学科为例,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更在意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的掌握,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加强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感,难以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数学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来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以数学学科为例,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8-0040-03

引  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给学生大量灌输理论知识,耗费大量时间给学生分析不同的概念,并提示学生在面对不同题目时应选择什么样的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下意识地向教师寻求帮助,不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研究不同的数学题目,展开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一、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而不断调整思想和行动的一种能力,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及有效的学习策略等,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存在明显差异。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做主,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自由地对不同的数学问题展开研究。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活跃度

学生如果在数学学习时只是被动地听教师讲解,或者是记忆一些固定的公式和解题思路,会觉得学习过程非常枯燥,长此以往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而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有机会选择自己所擅长的一些学习方式去研究数学问题。

(二)活跃数学思维,完成有效学习

通过观察教学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够活跃,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不同数学题目的具体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或者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思考。正是由于教师的这种疏忽,很多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在遇到数学问题时,习惯选择自己常用的一些方法去解决。但是面对难度增加的题型或者是开放型题目,学生只是采用固定套路,是无法有效解决问题的。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会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并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并且从题目的不同条件入手,找到解题的方法[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让学生占据主动权,以此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学生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也能想到更多实用的解题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借助这一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还能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逐渐养成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了解自身水平,不断查漏补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班级学生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在之前的教学阶段,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统一的。在这种情形下,班级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会逐渐拉大,长此以往,对班级学生的综合成长是不利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针对化的引导模式,且学生也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进行自我提升。但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会采用量身定做的教学模式,即先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薄弱点,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不同的知识探索任务,并在解答不同难度数学题目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内容的研究明确自己是否掌握了与之对应的那些知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渐渐明白,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仅仅掌握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有效进行运用,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在了解自我后,就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不断成长。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引导策略,逐步提高教学质量,逐渐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2]。

二、探讨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遇到的障碍

(一)内容繁杂,存在畏难情绪

在最开始接触数学时,学生出于自己的好奇心理,会以更为主动的心态进行摸索。但是在长期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数学学科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并且随着年级的增加,数学学科的难度也会不断提高。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放弃,不愿意继续完成学习任务。

(二)想法固定,存在认知误区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还存在认知误区。如教师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要完全放任学生去思考,不要干涉学生。实际上,小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教师完全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他们不知道如何选择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形下反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要明确,教师的教学想法对具体的教学质量会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3]。

(三)缺乏有效规划,无法契合需求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班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时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所设置的学习任务都是统一的,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无论给学生预留的自主学习时间,还是为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都很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全匹配。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借助熟悉内容,为学生创造自学时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或者意识。相反,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索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并给予学生机会,那么学生是愿意积极主动进行探索的。之前笔者也发现,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没有考虑到自己所选择的内容和学生之间的适配度。因此,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很多数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借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进行分析,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生活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既能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又能够将二者进行联系,了解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为学生引入相关概念,然后为学生展示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构成;接着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然后让学生去观察,探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够看到几个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构成,剖析两种图形的具体特征。在学生对比两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再让学生将图形进行拆解,如在分析了长方体有几个面组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针对每个面的面积,我们应如何进行计算,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观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对教学产生排斥,还能让学生迅速、灵活地思考,在已掌握内容的辅助下有效完成自主学习任务[4]。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探究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少引导学生的意识,更多是让学生自由学习,或者是向学生全盘灌输概念。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以抽象化具象法为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的应用题,如经典的相遇问题,这一类问题经常会提到两人从两地分别出发,两个人的速度是多少,然后判断两个人最终在什么时间会相遇。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去分析这些数据,学生的整个解题过程或者思路是比较混乱的。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两个人的行走路线变得更为清晰,如可以把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具象的内容,把这些已知信息全部转化成图像,并在图像上进行标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来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在面对不同的题目时,可以探寻不同的解法,没必要所有的题目都采用同样的方式,如果能够转换角度,就会找到更简便的解题方法。借助这样的指导,学生就有了一定的灵感,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去画出相应的路线图,然后列出算式,求得结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在面对一道数学题目时,我们应该思考题目真正想让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能够从题目中获得的条件是什么,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

学生在小学阶段会学习分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巩固知识[5]。例如,根据苹果有8个,梨子有10个这一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提出“梨子的数量是苹果的几倍?梨子的数量比苹果多百分之几?”等问题。在提出问题后,学生能够迅速投入问题的探索中,根据已知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能自主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从被动思考变为主动思考。不仅如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自己的例题内容讲解,还需要带领学生分析一些有用的解题方法,如题干挖掘法。一道题目中是存在题眼的,学生如果能够抓住,就能产生更多的解题思路,在解题的过程中有效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认真思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引導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学会独立解决不同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不同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焦海荣.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4):169-170.

阮征.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探究[J].科教文汇,2017(08):106-108.

张海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7(18):99-100.

高巧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21(28):140.

黄娟.如何提高潜能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分层教学实践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157.

作者简介:李子贵(1968.10-),男,江苏南京人,

任教于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荣获全国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等称号。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