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改班等各类试点班人才选拔机制研究

2022-05-01王飞

民族文汇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摘 要:本文以“教改班等各类试点班人才选拔机制研究”项目为基础,研究国内高等院校试点班的背景及进展,以国家提出的各种纲要文件为方针,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集权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严重缺失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各种问题。该项目以本院的试点班实验为主要研究内容,充分讨论了完成该项目的各种条件与保障措施,包括课题负责人的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分析以及项目进行的时间安排,最后阐明了课题最终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教改班等各类试点班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为其他高校的人才选拔机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试点班;人才选拔;高等教育

自1999年至2005年高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内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同时,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与经济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因此,高校“教改班”等试点班的出现,不仅是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素质人才培养之间矛盾的需要,也是高校生源竞争的必然趋势。2009和2010年教育部先后开展了“珠峰计划”和“卓越计划”,明确提出高校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并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的各类技术人才,这也表明了目前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视。目前,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目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这同时也给我们的高等院校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因材施教、分類培养”的教育原则,为一些基础扎实、素质拔尖的学生创造专门的学习条件及环境,我校局部改革形式的试点班为“教改班”及“卓越工程师班”,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对这些同学进行重点培养。实验班同学开展单独编班、单独教学,拥有专门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注重与硕士生教育体系的衔接;配备优秀的教师及实验环境,同时开设研讨课、知识讲座等;各学院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择实验班同学,并为实验班的每位学生确定指导教师,实现个性化培养。

一、试点班培养存在的问题

人才评价、选拔、培育等各个环节构成了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其中包括人才评价机制、选拔机制、培育机制、激励机制等部分。这些年来,我国虽然一直强调创新型、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但是实践效果不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基本以应试升学为主、比较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使得基础教育主要围绕提高考试分数进行,高校人才的选拔也缺乏综合的考量;同时,这种单一的的人才选拔制度,限制了学校专业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此外,激励制度的缺少,使得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缺乏动力。

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机制是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等工作的量化标准。确定人才的标准是培养人才的依据及前提。综观目前国内人才评价机制,以学习成绩为主,特别是以考试成绩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长时间占据主导地位,人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其单一性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一是测量维度的过分单一。以高考为例,考试内容以对中学课本知识抽查为主,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人才素质的体现得不到较好的考察。二是考试时空的局限性。从时间上来看,考试集中在6月份,时间具有唯一性。空间上,除艺术等特长类考试,大部分考生只能在规定的考场及时间内参加考试,但一些实践、实验等科目很难在在高考进行考查,如物化生学科的实验能力、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等。非常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使基础教育不得不以高考为目标教育学生,非常影响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的开展。在单一的评价机制的影响下,中学教育以学期课程设置与学年教学安排为基础,对不同的同学的要求相同,这也不是非常合理。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开始有自主招生的政策,但由于多种因素以及铺设范围较小的原因,没有完全解决单一的人才评价机制的问题。

集中式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以高考为核心的长效选拔机制缺少灵活性,它的过度集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考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学生,这种选拔方式是在国家统一方针政策以及宏观管理的指导下,有计划实施的进行的,但是由于过度的集权,这种选拔方式也导致了高校在人才选拔中缺乏自主性。

此外,学生对于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可能也会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对于自己高考后的目标院校没有清晰的定位,同时受地域的影响,他们在选择专业与学校时会表现出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这不仅影响了高校的人才选拔,导致高校学科专业的调整受到影响,还降低了高校设置专业时的兼容性,这不利于打破由于文理科分科导致的的局限性。

严重缺乏对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呈现出“严进宽出”的现象,入学后的管理较为宽松,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能正常通过专业考试并取得毕业文凭,学校不愿也很少主动淘汰学生。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感到困惑和”混学历”的情况并不少见。

此外,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教育以及慢慢由所谓的精英教育转变为更大众化的平民教育,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素质却有所降低,高校选拔人才的初衷受到挑战,办学效益也相应降低。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是高校选拔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任务。

二、研究内容

试点班形成后,应脱离普通班级的管理。试点班的特色在于他能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定位,发挥学校的优势,具有社会层次和独特特色,可以广发得到社会的认可。试点班不仅应具有其他普通班级的基本特性,还应该发展出其不同于普通班级的特色,并最终优于其他班级。

特色是高校的办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由各学校在深刻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优势资源和历史底蕴所形成。是经过历史沿革、系统充分论证、且通过各种制度加以保障的结果。此外,试点班应具有时代特色,其建设和管理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总之,试点班的建设要“存共性、显特色、求稳定、谋发展”,充分借鉴其他班级和高校的建设经验,同时要加强管理,并且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教师的责任心,注重基础学科建设,形成反馈式良性发展。我们将从开展试点班研究,完善试点班选拔机制,完善试点班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实施

在建立和逐步改革专业班时,首先要按照 "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 "的国家政策基本原则,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既要适应行业的社会结构,又要提供方向且要有重点地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为此,人才的选拔在试点班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试点班的人员选拔一般是通过广泛宣传、自愿报名、选拔考试和面试,经学校层层审核后批准进入试点班学习。但是,无论是根据考试成绩还是面试选拔,不可否认的是,试点班的学生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试点班的选拔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试点班的学生是根据选拔考试或入学考试的结果来选拔进入试点班的,这一点由于弊端过多因此需要加以改良,例如,有些学生擅长背诵和应试技巧,这很容易导致高分低能;有些学生个性鲜明,这可能影响特殊班级的完整性。一个好的小集体会自发地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集体的每个成员都会变得自律,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良性循环可以得到培养。此外,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学习的兴趣。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知欲,引起对该学科的热情,使学习有明确的方向,并对信息的处理有积极的控制。因此,试点班学生的选拔应以心理测试为基础,结合兴趣测试,注重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试点班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选拔机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来选择学生,才能更好地整合建设一个试点班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完善试点班学生的教育培养机制。首先,我们应该考虑教师本身的教育能力。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教学能力和经验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建立可信的竞争和淘汰机制。试点班级的人才培养管理应提倡 "严进宽出",对学生进行层层选拔,按成绩优先录取,如果学生在试点班级的教育过程中出现拖延和不遵守秩序的情况,应予以淘汰。但是,被淘汰的学生不应该被排除在计划之外,而应该受到监督并纳入普通班级进行管理,如果他们表现良好,可以重新融入试点班计划。最后,学校应大力支持试点班级的发展,例如,教育及培训资金应适当转用以用于试点班级的建设,国内外合作教育或跨学科的教育资金可以适当为试点班级放宽等,这对其他普通班级的优秀人才也是一种激励,结合竞争和淘汰机制,保证试点班的良性循环。

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是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和竞争机制的关键措施。同时,为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在奖学金评定、尖子生选拔、毕业生推荐免试等方面应考虑创新的要求,重视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在高等教育管理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为培养人才创造有利环境。首先,要强调培养高校学生创新精神的思想教学;其次,要建立创造性的教学机制;最后,要建立创新教学方法的培养机制。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理念,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强调对创新素质的认可,消除偏见,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创新型人才,使他们摆脱传统教育的桎梏。同时,通过实验室或者创建研讨会、实习和其他理论联系实践的实践活动,来给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为新想法的产生创造积极的环境。故,中国高等教育有必要在现有的专业和课程选择的基本制度保障基础上,从更高的制度层面鼓励和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包括外出调研活动安排、研究结题报告、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示范辐射效果等,原则上要求重点项目外出调研4次,一般项目外出调研2次。

完善试点班人才选拔和教学机制,加强试点班建设,将对我国高等学校人才管理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产生积极影響。同时,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竞争环境,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试点班的发展离不开可靠的机制,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试点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试点班选拔和培养人才,需要我们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的教育模式,结合西电的实际,反复实践,探索真正适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措施和方案。最终以试点班人才选拔机制创新模式实施效果报告作为项目的研究成果,结题汇报。

参考文献

[1] 王斌,高江波,陈晨. 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8(1):52-55.

[2] 孙康宁,于化东,梁延德.基于新工科的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9(03):93-96.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5):30-36,43.

[4] 刘华彦,毛筱媛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选拔途径探究[J].理论纵横,2012(03): 70-73.

[5]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56-59.

基金项目:校级招生宣传教改项目,教改班等各类试点班人才选拔机制研究(编号ZS221019)。

作者简介:王飞(1986—),男,河南禹州人,研究生,讲师,思想政治教育及本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