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2016-10-31董茜韩尚容张淑丽

时代金融 2016年23期
关键词:协调性高等教育经济

董茜+韩尚容+张淑丽

【摘要】本文通过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用因子分析对各地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并进行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2013年比2007年协调性增强,并且高度不协调的区域明显减少。

【关键词】高等教育 经济 协调性

一、引言

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即相互促进和相互抑制,对两者协调度测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

(一)指标选取

按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简洁性、典型代表性、客观性、差异性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等基本原则构建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每生拥有的固定资产、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每万人中高校服务人员数、平均每位专任教师课题数、研究生占总在校人数、每生教育经费支出、每万人拥有的学校数。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最终消费率、人均预算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新增固定资产。

(二)指标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三、实证研究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排序

1.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衡量高等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各指标的KMO值均在适合因子分析的临界值内;球形Bartlett检验的相伴概率P值为0.000,可认为相关系数矩阵和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适合于作因子分析。

2.相关矩阵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与综合得分。采用前三个公因子对高等教育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衡量,既简化了结构,又能保证准确性。以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分别得到两者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

高等教育水平综合得分=(A1*F1+A2*F2+A3*F3)/A4 (1)

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B1*F1+B2*F2+B3*F3)/B4 (2)

(A1--A4,B1-B4表示方差贡献率,F1--F3表示公因子),由上式求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和计算等级差,按照《国家统计年鉴》中表示各省份顺序选取前12个省份综合得分及协调性表示如下表1。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借鉴相关文献和结合专家意见,等级差在±2以内为强协调,等级差在±3~±5为协调,±6-~±9为不协调,等级差为±10以上为强不协调。2007年和2013年两者协调状况如下:

2007年两者高度协调的有8个地区,分别为北京、天津、辽宁、福建、湖南、重庆、四川、甘肃;协调的有6个地区,分别为河北、吉林、江苏、安徽、青海、新疆;不协调的有5个地区,分别为内蒙古、山东、湖北、广东、云南;高度不协调的有12个地区,分别为山西、黑龙江、江西、河南、陕西、上海、浙江、广西、海南、贵州、西藏、宁夏。

2013年两者高度协调的有16个地区,分别为北京、天津、辽宁、福建、重庆、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宁夏、新疆;协调的有7个地区,分别为上海、河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甘肃;不协调的有4个地区,分别为黑龙江、江西、陕西、湖北;高度不协调的只有4个地区,分别为河北、内蒙古、山东、青海。

四、结论

由以上各地区协调性结论可看出,2013年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高度协调的地区个数是2007年的两倍,处于低度协调和不协调的地区个数两年基本一样,而处于高度不协调的地区个数2013年比2007年减少了3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两者同步发展的趋势明显。

参考文献

[1]邹阳,李琳.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J]高教探索.2008.

[2]高耀,刘志明.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坛.2010.

[3]毛盛勇.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J]统计研究.2009.

猜你喜欢

协调性高等教育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博物馆扩建设计的环境协调性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一种基于非协调性跳频通信的高效密钥协商方法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