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1-12-03黄群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9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黄群华

【摘要】小学生阅读活动的本质内涵是理解、吸收、获取文本给予的信息,从中得到情感体验,获得精神滋养,完成人格升华,是一个真实而又奇妙的思维过程。而完成这一思维过程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如何培养起来? “阅图读文”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图梳文”可以帮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降低理解文章的难度,达到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图读文;以图梳文

一、通过“阅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由“阅图”开始,激发兴趣。“阅图”通俗来说就是读图画书,也称之为绘本。图画书图文并茂,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图画书言语简练,适合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培养信心;图画书能弥补学生想象力的不足,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等。那怎样用好图画书?“阅图”方法又有哪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用心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刚入读小学的学生识字不多,图画就是他们的的语言,他们更愿意从读图开始读故事。加拿大著名儿童文学家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曾说过:“一本图画书至少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老师要领着孩子好好读懂这几个方面,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重视封面、封底的解读

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封面是影响读者的最重要因素。封面上的图画通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要素,一定要用好。如《图书馆狮子》一书的封面就特别有意思:一只狮子蹲在一位小女孩的后面静静地和小女孩一起看书,另外一个小男孩也靠着狮子静静地看书,他们背后是一个大大的书架。看到这个封面,老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她们去书本寻找答案。

再如《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光是看封面,孩子很难明白席奶奶为什么会那么讨厌黑夜,难以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但老师引导他们封面和封底一起观察,画面内容就一目了然:席奶奶之所以讨厌,是因为害怕,怕是因为有一只猫头鹰正对着她虎视眈眈……除了怕猫头鹰,还有哪些动物呢?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來了。

(《图书馆狮子》,孩子一看就很感兴趣。《讨厌黑夜的席奶奶》需要引导孩子封面封底一起看)

2.注意图画书里好玩的细节。

如《1只小猪和100只狼》,画面除了刻画了一只猪被一百只狼发现了,它们安静地慢慢靠近,将小猪层层包围,想将它吃掉外,还画了一个小猪思考的小画面,虽然只占了一页里面的一个小角落,但却至关重要,因为它要表达的是小猪临危不惧,想办法逃离的情景。这正是本绘本设计的意图所在,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学生很难发现,更不会去想,读完后也难以达到理解、学会小猪这种精神的目的。再如《鼠小弟的背心》,鼠小弟的表情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但孩子顾着看图,也很容易忽略。

(容易被学生忽略的地方,需要老师引导)

所以类似这样的细节,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认真看图、全面看图的习惯。

(二)精心补充,帮助学生读深读透

选入教材的文章,因限于篇幅,很多进行了删改,删改后的作品文学魅力折损了大半,文学美感削弱了,学生阅读的欲望会大大降低。如《丑小鸭》,原文是一篇六七千字的经典童话作品,收入教材后变成了只有五六百字的短文,这就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树被削减了绿叶,只剩光秃秃的树干,学生不但不爱读,理解起来也不容易。所以,老师授课时可以借助图画书(绘本)补充相关的内容,这样不但让文本更丰富,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图文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让学生连结生活,联系自己的经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爱心激励,提高学生阅读成就感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好动贪玩,如何让他们保持阅读兴趣?花点心思挑选图书,及时给予孩子鼓励是不错的做法。图画书文字少,适合碎片时间阅读,学生可以课间读、饭后读、睡前读……因为能很快能读完一本,短时期内,孩子就会有我读完了10本书、20本书,甚至100本书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是让他们持续阅读的极大推动力。另外,老师夸张、及时的鼓励,也是让他们保持阅读欲望的好方法。只要他们沉下心了,图画书丰富的内容(图画书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的各个方面)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体验,产生独具特色的想法,如同活跃的火山,主要有一个突破口,它们就会喷涌而出,并在彼此的交流和碰撞中,汇聚成更强大的认知和情感的力量。

(四)用心延伸,提高复述和创编能力

组织孩子阅读完后,老师可以精心设计阅读作业,提高孩子的复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编能力。把故事讲给父母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阅读的图画书、续编、改编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读完后,孩子们进行了大胆的创编和续编)

二、借助“梳图”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每天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因此,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鉴于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呢?“以图梳文”是不错的选择。所谓 “以图梳文”,就是借助图画、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记录重点词句、复述故事等,达到进一步理解文本、帮助记忆所学内容的目的。

(一)老师借助图画呈现文本结构特点

在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很难把握文章的结构,更不会提炼重要的信息,这对他们做题影响很大。所以老师在课上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利用图画呈现文本结构,抓住关键,提炼重要信息。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老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猜猜文章写了什么?在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和水时,我们就板书山、水,作为本课思维导图的一级目录,然后引导学生找桂林的山和水的特点,用泡泡图将山水的特点清、静、绿和奇、秀、险写下来,作为二级目录,接着往下引导如何体现这些特点,在他们汇报后,老师简单写上 “静得……,清得……”等关键词作为三级目录,这样的引导、板书,结构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复习,还给了学生学习类似段落的抓手,如《赵州桥》《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的学习,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一举多得。

(二)学生借助图画课后温故知新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图画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另外图画能将纷繁的知识最大限度地简化,有利于提升复习的效果。如字词的复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偏旁相同的或读音一样的字放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将枯燥的字词复习变得有趣,也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将字词记得更牢固。如“请、清、晴、精、情、睛”等字放在一起,就很利于学生对比记忆;再如说明方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等学生容易混淆的,也可以用图画将他们放在一起,便于学生区分和复习。经常这样训练,能做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三)学生借助图画进行故事的复述和创编

由于识字不多,如果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回去将听的的写下来,或者续编,学生不但觉得难,也不喜欢。但如果我们让学生以喜欢的形式画下来,这就比较受欢迎了。学生们基本上都很愿意去做,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引导他们复述和创编故事,效果很不错。

(《1只小猪和100只狼》和《讨厌黑夜的席奶奶》故事续编)

总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申明镜. 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7):2.

[2]王晓雷. 小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37):79.

[3]谭冬菊. 巧用导图 阅读花开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13):2.

[4]松居直. 松居直推荐的50本图画书[M].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1.

[5]顧舟群. 经典绘本阅读与创意教学:二年级分册[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6]陈建霞. 论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8(5):2.

[7]赵美红. 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7):1.

[8]段天喜. 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 000(010):P.109-109.

(责任编辑:邓羽婷)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