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策略

2021-11-10李铭荣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摘要: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内涵的基础之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探索发展该核心素养的形成途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一、目标引领

课程标准是能够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指导作用的纲领性文件,所以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对接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在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达到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终目的。

下面以《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充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依据该课程标准,教师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验证明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并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总结ATP分子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机制,归纳ATP水解和合成能量的来源及去向,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3)通过观察Ca2+主动运输的过程,简述ATP放能的机理,说出ATP与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关系,认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能量“货币”,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生命观念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依次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最终形成“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这一生命观念。

二、情境导入

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如在《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视频《再见,萤火虫》导入情景,借助视频中“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这一诗句引出萤火虫能够发光的特点,并借此提出“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在萤火虫发光的过程中有能量转化吗?”等一系列问题,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的物质是ATP”这一结论。

飞舞的萤火虫在夏天草丛中是可看到的,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视频中发光的萤火虫配上充满感情的朗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视听刺激,因此,教师创设的这一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情境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是体内有ATP的转化,这一现象与本节课主题联系起来,很好地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创设情境的有机统一。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例如在《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共分为三个教学目标,在目标一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对ATP进行模型构建,在此期间随机指导以保证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完成活动。在学生操作完成后,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标注ATP各部分结构名称?

(2)ATP有几个特殊化学键?

(3)ATP结构中两个A是同种物质吗?分别表示什么?

(4)写出ATP结构简式并思考特殊的化学键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5)为什么说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将ATP去掉一个磷酸基团,剩余部分叫什么?去掉两个呢?”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理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复杂内容简单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升华。最后由教师出示针对ATP的组成及结构而设计的目标检测题,将评价镶嵌在教学活动之中,体现教学即评价的理念。

(二)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驱动策略进行教学,问题的设置应呈现递进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本课目标二的教学中学生需完成“写出ATP合成的反应式、能量的来源;写出ATP水解的反应式、产生能量的去向;上述2个反应可逆吗?为什么?;自然界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吗?”等一系列问题。教师通过创设问题串的形式,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分成四个问题展开,并且问题设置都指向目标“通过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机制,归纳ATP水解和合成能量的来源及去向,形成稳态与平衡观”,教师以问题驱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进而催化课堂。

(三)在教授较为抽象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例如在本课目标三的教学中,ATP的利用机理较为抽象,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载体蛋白的磷酸化及载体蛋白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此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Ca2+的主动运输动画,在动画的演示过程,教师出示相应的记忆口诀:“钙结合、酶激活,P脱离、能量移,载体变、钙外散”。教师采用动画演示,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具体的内容形象化,能够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具象化理解。

四、应用知识

應用知识是评价学生课堂所学的重要形式,评价应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地,应该通过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在《细胞的能量“货币”ATP》课堂评价中,教师出示如下目标检测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萤火虫能够发光?

教师所出示的目标检测题是以学生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知识背景,解决的是现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长句式语言表述的训练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锻炼理性思维能力,促使核心素养落地。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仅仅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浓缩和回顾,还应该为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落实服务,在《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该节知识进行回顾后,再次回扣视频,视频结尾的一句“扳指一算,我至少20余年没见萤火虫了”引发学生关于生命问题的思考,为什么现在萤火虫的数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避免萤火虫数量继续减少?通过学生的回答,从情感上升华本节课内容,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陈官兵.生物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与应用[J].教学,2004,(08).

[2]付鑫.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有效落实生物学科素养教育的探讨[J].生物学教学,2015,(12).

作者简介:

李铭荣(1990.10.10),女,汉,山东省威海市人,中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威海市第三中学,264200,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