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失之上,诗意栖居

2021-10-12王博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一

作文新天地 2021年25期
关键词:片面工具理性行文

◎王博安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一(2)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今日扼腕叹息,明日或许额手称庆;今日心花怒放,明日或许悲从中来。生命中,时刻有所得,也时刻有所失。得与失是旧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而以长远观之,得失又是过程,是漫漫长路上的一小步。

人生漫漫,过程难免与得失相伴。得到了金银满屋,或许失去家庭的美满,套用卢梭的话,可以这么说“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是得中之失;失去了纸醉金迷,或许得到精神的充盈,“穷人手中的一个铜板,抵得上非洲海岸的所有黄金”,这是失中之得。“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我们无处不在得失之中,如何看待得失,也即如何看待生活。

将得失视作起点、终点或是过程,则意味着对生活的不同态度。若以得失为起点,意味着“向前看”,却往往忽视了背后曾经走过的路,算计着当下的得失而望着前方,则得者沾沾自喜,失者怨天尤人。以得失为终点,意味着“向后看”,却往往忽视了前方的远景,在自传式的回忆中,结束了自己,或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把人生的高度定格于“终点”的那一刻,即注定了将痛心于过去的黑暗,而一蹶不振。而以得失为过程,意味着“看脚下”,每一步都计较着得与失,却忘了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起点赋予过程以初心,终点赋予过程以使命。没有起点与终点的过程,是荒诞的,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省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片面地以得失为过程,我们患得患失,却不知自己追求什么,“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人生路上,我们既要向前看,展望未来,看明朝海阔天空,也要向后看,铭记过去,忆往昔筚路蓝缕。

但一味地以得失为起点、终点或是过程,都不免把得失看得太重。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太过于计较得失,以至于一切情感和价值都同化为以同一套标准衡量的利益得失。对得失的狂热,其本质是工具理性指导下的人的异化,以及价值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式微。

在将得失视为起点、终点或是过程之时,我们也应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康德说“人是目的”,片面地以得失为起点、终点或过程,最终都会纠结于得失,忘记星空与远方。让我们重拾人的意义,结束人为物役,超然于得失之外,“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简析

文似看山不喜平。王博安的文章层次分明,且有推进和转折,构成行文的波澜与思维上的提升。行文先从现实着笔,揭示出“人生漫漫,过程难免与得失相伴”的事实,点出“如何看待得失,也即如何看待生活”的观点。承接此观点,行文继续加以分析,分别阐释了三种态度(将得失视为起点、终点与过程)的利害关系。最后,又揭示出三种“得失观”的共同局限——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于是,便自然引出“超越得失,诗意栖居”的旨归。行文由浅而深,有承有转,文脉清晰而自然地走向深刻。

猜你喜欢

片面工具理性行文
我国刑法中片面共犯的否定及片面行为的责任认定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
短文改错中行文的“一致性”
论片面实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