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实践研究

2021-09-30田园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7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课程思政

田园

[摘 要] 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各高校的特点不同,对课程思政的研究视角、研究重点和实践模式也不尽相同。在梳理山东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的思路,以“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建设实践进行了研究,系统阐述了课程目标设定、思政素材选取、思政融入点设计、课程评价等课程思政改革关键要素的建设方法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研究项目“《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课程思政示范课”(KCSZ201938)

[作者简介] 田 园(1980—),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7-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4-02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开拓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指导。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2]。高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靠思政课程来完成,还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的立体化思政育人格局。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上海大学在2014年便开始对课程思政的探索,是全国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最早的高等院校,建设了独具特色的“大国方略”系列课程,“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创设与实践获得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课程思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随着会议精神的落实,许多高校开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最早的高校是齐鲁工业大学。该校从2016年开始实施“德融课堂”工作,构建了包括一个领导小组、两个指导文件、三类德育课程的“123”课程思政工作体系[3],山东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在该校设立。2019年4月19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中指出,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鼓励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鼓励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德育元素,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我省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优势,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彰显齐鲁特色。可以看出,山东省将在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的同时,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改革。紧接着,5月10日—11日,召开了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讨会,会议地点定在了齐鲁工业大学。此次会议的召开,引领和启发了山东省各高校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开辟符合各学校实际的更为有效、更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以来,山东省各高校纷纷行动,山东大学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山东财经大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师工作坊,举办打造课程思政金课系列活动;青岛农业大学启动“课程思政教育专项”教学研究项目申报;济宁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等。各高校开始了形式不同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三、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实践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于2019年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建设思路是在每一个本科专业中遴选一门专业课、在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中遴选部分课程作为示范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和德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以点带面,激发教师投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建设周期为一年,建设完成后每门课程将会形成一套能够体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融入点,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教学成效的教学大纲、教案、PPT课件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任课教师面向全校开设至少1次示范公开课。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课程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中获批立项。该课程是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选修,包含了思想理念、科学技术、实践指导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采取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等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涵盖环境问题、环境健康、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理念、生态文明等内容。随着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等世界性问题的出现,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生态环境教育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思想意识保障,要想消除生态环境危机、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就要纠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培养生态环保意识,建設生态文明。因此,该课程在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上就显得尤为必要。

课程思政改革与建设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思政或德育素材的搜集、思政融入点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课程评价等内容。笔者以该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建设实践。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