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研究

2021-09-14张洁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7期
关键词:必要性培养

张洁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的外贸经济迅速发展,涉外企业的人才需求量增加,对口译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口译并不是语言学习的辅助课程内容,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独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口译人才的要求,完善口译教学工作,加强实训练习,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口译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对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必要性;实训策略

新时期,中国文化输出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路径,对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加大了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贸易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往来,在此背景下,需要大量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应用型口译人才充当沟通桥梁,因此当前各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开始加强对应用型口译人才的培养。而传统口译人才的培养与笔译人才培养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口译与笔译的差别却比较大,口译对人才的翻译能力、反应能力、语言的掌控和应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当前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要结合当前的人才需求,加强实训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

一、 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应用型口译人才市场需求大。从我国口译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呈现不同的层次,呈金字塔分布形式。高级口译人才是金字塔顶尖人物,主要负责国际会议的同声翻译工作,要求具有文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翻译能力。金字塔中部的人才主要为中级口译人才,这部分口译人才主要负责国际贸易方面的谈判翻译,与高级翻译相比对口译的要求相对比较低。金字塔底部口译人才的要求最低,主要负责外事接待、旅游陪同等工作。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各个层级的口译人才需求量都比较大。在多元化、多层次的口译需求市场中,口译人才培养必须要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划分培养层次,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才能够保证各层次口译人才都获得更好地培养环境。

2. 我国具有良好的双语教育水平。口译指的是一种口头翻译的表达形式,需要将听到的信息准确、快速地进行语言转换,从而实现不同语言的交流和传递。口译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语言的输入、转化、输出,同时语言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在转换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结合语言文化进行对译。口译的特点为现场性、及时性和现实性,口译人员需要在现场及时进行语言转换,因此对口译人员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要求高。但是从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已经开展英语启蒙,而且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大四开始开设英语口译课程,大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口译能力,通过实训练习基本可以达到最底层的口译要求。由此可见,我国的口译人才培养方式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人才培养优势。

二、 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策略

1. 从国际视野选择实训教学素材。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需要学生具有国际性视野,并对国外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口译人才实训教学中需要从国际视野合理选择实训素材。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播报一则国际方面的实时报道,具体题材不限。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或者报纸等对国内外的实时报道和新闻进行搜集,然后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整理形成一篇新闻稿件。整理的过程会加强学生对时事的关注,提升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而且长期、大量地积累国际时事新闻素材,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时事素养。学生在搜集素材时可以将素材内容形成一个资源库,在班级的教学平台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大量的口译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奠定基础。

在口译实训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专业化主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还可以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拓展。比如,在口译实训中融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内容。以陕西省的学校为例,在口译实训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口译情景,在口译中结合陕西的外贸沟通以及商务交流等专题开展中西方旅游文化交流会,要求学生作为会议翻译人员进行现场口译工作(交传或同传);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让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布局等進行现场口译,可以引用网络的会议视频,要求学生边看视频边进行翻译,也可以在教师读简报的同时由学生翻译。将口译能力实训工作与专业知识和时事、专题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时事敏感度。

2. 完善口译实训教学方法。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所采取的实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实训效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训模式,通过实训促进学生口译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口译实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手机App、Moodle学习平台等开展线上学习,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实现对实训教学的拓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后,可以开展翻转课堂,将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问题处理能力。比如可以利用Moodle平台为口译实训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动力,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教师在课前将口译实训内容上传到平台上,学生针对教师上传的实训内容和要求自行准备口译资料,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保证口译效果。这对于刚接触口译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刚接触口译的学生在实训中往往比较紧张,不敢张口,或者平时可以翻译的内容,在口译实训现场面对老师和同学会头脑空白,而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口译中表现得更自信,熟悉口译实训活动后,逐渐减少翻转课堂中主题提示内容,形成良好的过渡。

此外,口译中对短时记忆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先记住发言人的发言内容才能够快速翻译,因此提升短时记忆是口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短时记忆实训中,教师可以引入学校简介、景点介绍、G20峰会、TED、世博会等专题对学生的短时记忆技能进行训练。在实训中将这些内容分段播放,学生从尝试重复汉语开始进行短时记忆,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内容后,学生马上复述,逐渐适应短时记忆模式,再转换为英文的方式进行翻译,演练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通过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分享实现对课堂内容的拓展和吸收,提升学生口译学习效果和能力,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拓展中外校企合作实训道路。口译人才培养中需要大量的实训经验,仅凭借学校的实训情景模拟进行实训教学,对于口译人才的锻炼是远远不足的,學校可以探究通过与外企或者涉外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在口译人才培养中与企业结合,为口译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和实战经验。也可以由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展口译教学和口译服务,学校负责提供理论课程教师,企业负责提供实训基地,由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在企业的带动下,学生具有更多参与外企商务活动以及外宾接待的机会。学校方面可以放宽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学生能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同时学校方面也可以针对口译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供参与口译活动实践的机会,比如针对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世博会等活动,学校方面与主办方取得联系,提供外事接待和场内服务志愿者,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服务中会获得更多的实训经验。通过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方式,帮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的限制,参与到更多的口译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口译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锻炼。

4. 完善口译实训教学评价。口译实训教学中,教学评价对实训教学的反馈以及下一步目标的设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传统口译实训教学中往往是由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和打分,导致主观化比较强。为了保证实训评价的科学性,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并开展团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提升口译实训教学的评价效果,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在评价中不仅需要对学生口译的准确度、速度等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状态、心理素质以及发音和文化融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保证评价的全面性。此外,结合不同的学生水平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防止评价目标的单一影响评价效果。给出评语和打分后并不意味着评价完成,还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应用,比如针对口译中的难题、口译听辨能力差、短期记忆弱等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对这方面内容进行总结,并互相分享学习经验,通过集体智慧逐一攻克难题。学生参与企业实训还需要获得企业方面以及所服务客户等方面的评价,这些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这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完善。通过评价不断完善自身的口译能力,加强对国际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服务于涉外交流。

5. 加强口译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口译能力,才能够指导学生的口译,并以自身的经验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但是从当前部分学校口译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口译能力比较弱,虽然具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和口译理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只能纸上谈兵,脱离课本后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指导。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在学校创办模拟口译教研室或者鼓励教师创办工作室,将教学与口译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在大量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会不断提升口译能力,防止口译技能退化,而且可以利用工作室为学生创建口译机会。此外,学校可以与涉外企业合作,实施产教融合发展。派遣教师到企业涉外沟通和谈判岗位锻炼,促进教师自身口译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提供翻译服务,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推动我国政治、文化等国际化交流的基础,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实施的人才培养策略。为了促进口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为口译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改善传统实训模式,丰富实训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为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宗欣.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同传实训理念——商务会谈同传口译实训课程设计[J].中外交流,2017(24):251.

[2]邓琼.应用人才培养方案下独立院校英语口译课程设置探析——以文华学院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8):217,219.

[3]高伟.地方高校实践型口译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1 (2):5-6.

[4]关红梅.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初探——以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16(2):71-72.

猜你喜欢

必要性培养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