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 完善翻转课堂

2021-09-12刘奇云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翻转课堂

刘奇云

摘要:翻轉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而到来,其教育模式的效果备受关注。依托教育信息技术的课内外混合学习,虽然翻转了部分时间和场所,但是教学目标仍应该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以一篇文言文教学为例,从思维提升的角度,谈谈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  深度学习  思维提升

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翻转课堂以其灵活的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广受师生的欢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不少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过于注重翻转的“形”,忽视了翻转的“神”,使课堂落入“为了翻转而翻转”的尴尬境地,其中不乏教师将翻转课堂的理解局限在制作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上,认为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任务,课堂看起来内容丰富,环节众多,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是目前翻转课堂教学不能承受之痛。

聆听过一节《种树郭橐驼传》的翻转课堂教学课,教学流程如下:(1)课前:教师制作微课视频,介绍柳宗元的生平、思想、文章写作背景,介绍“古文运动”,学生扫描二维码观看微课;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作业为疏通文义),阅读教材赏析内容,梳理文脉。(2)课中:积累文言知识,总结阅读方法;学生合作讨论郭橐驼形象特点,郭橐驼种树之理,为官者治民之道,柳宗元作传目的。(3)课后:观看微课,视频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利民的讲话;搜集当今国家政策上的相关资料,围绕“顺民之性以养民”写一篇议论文。这节课后,围绕翻转课堂的任务和本课的教学,我思考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翻转课堂与有信息技术参与的传统课堂相比,在课堂效率上有什么优势?

翻转课堂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增大课堂容量,以期提高学习效率。在本课中,授课者在课前和课后精心制作了两段视频,然而这只是基于工具性的“信息加工”,教与学也只停留在简单的“告诉”与“记得”,学生缺乏高阶思维训练。因此,就本课的课堂效率来说,翻转课堂除了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并无其他优势。此外,回看这两段视频也不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复习。

问题二:翻转课堂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在这节课上有很大提升吗?

无论何种课堂模式,都应该以提升学生思维为核心目标。而本课中,课前教学视频与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形成紧密有效的关联,学生只做“你问我答”的浅层训练,得到的是片段化的知识。

提升思维离不开深度学习,即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独立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不仅更善于保持、整合与迁移所学的知识,而且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愉悦的学习体验。翻转课堂翻转的部分,也应该是学生学习逐步深入的部分,翻转课堂的“形”与“神”都应该为思维的提升服务。

(一)用“形”也是“用心”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为学生提供了高度的自主学习空间,但也要注意避免自由和约束的失衡,“形”怎么用,教师要做好周全的考虑。课前视频除了传授陈述性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即不仅教给学生知识,也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本课来说,授课者利用微课介绍作者生平,补充相关资料,这种简单的呈现缺少了操作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停留在识记这个比较浅的层面,实际上,即便仅是资料的补充,我们也可以让思维走向深处。例如,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翻译资料中的语句“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通津达者道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其既训练了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又补充了必要的知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伶官传序》的文脉梳理方法,要求学生梳理《种树郭橐驼传》的文脉;最后,教师布置思考题:为官者对百姓关怀备至,即便有些过度,也情有可原,老百姓为什么“不识好人心”?至此,教师在课前视频中补充了相关知识,教会了解题的方法,提出了一点质疑,有了这些做基础,课堂教学就可以直奔重难点而去。

(二)存“神”更要“思深”

微课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这就给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合理更科学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习步调不一致的情况,填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据此,翻转课堂的设计要注重课内外教学的关联。

《种树郭橐驼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此篇作为单元的赏析示例,在教材中已有解读,然而学生对于教材解读全盘接受,懒于思考,教师不妨在课堂上设置讨论题:教材解读了他植者与为官者有相同之处,却忘了比较不同之处,你能不能对教材进行补充?这样极易激发出学生挑战权威的欲望。教师也可根据学情进一步引导,比如,他植者扰树是因为爱树,为官者扰民是因为爱民吗?政令多就是扰民吗?利民惠民的政策谁会嫌多?真正关心百姓生活谁会拒绝?这些题目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学生基于课前视频中的思考和相关背景,获取认识,即他植者与为官者并非简单的类比,出发点和归宿都有很大不同,只是管理方式上相似,都是“不顺本”。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搭建桥梁,回忆《寡人之于国也》,思考为官者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民,帮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即“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也即“顺天致性”,这样的深度思考才是翻转的“神”。可以说,一堂翻转课的成功必定是课内外教学资源完美结合的结果,必定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结果。

(三)“翻转”不是“打翻”

首先,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翻转”不是“打翻”,不是否定传统课堂,而是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课前梳理出文脉为“奇人—异事—常理”,课堂上教师继续引导:人物传记的主人公通常都是有突出成就的人,柳宗元为什么要给一个身有残疾的种树人作传?学生交流讨论:郭橐驼坦然面对生活,无谓“橐驼”之称;郭橐驼种树“无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柳宗元以种树之理写为官之理,是对中唐时期豪强地主掠夺土地、强征杂税的讽喻,塑造郭橐驼种树者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顺乎性,利乎民”这一治民思想的呼吁。这样,文脉重新确定为“奇人—异事—常理—明道”。

其次,在“内引”的基础上适当“外联”,引导学生结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从散文的发展和特点上思考柳宗元的文学之道,意在传达“文化归属”的理念,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古文运动”倡导者追求质朴自由的文风,摒弃流于形式的骈文,也是崇尚自然、遵循规律的体现。柳宗元文如其人,为文上,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结合;为官上,他任柳州刺史期间,顺时利民,政绩卓著,深受爱戴。

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谈谈文章的现实意义。文章对于青年一代的追求有着正确的指导,学习要顺乎规律,职业选择要顺乎社会发展,在“顺”的基础上提升自我。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经历了“种树之道—为官之理—古文运动—个人追求”这样逐渐深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与传统课堂的做法也是一致的,当然,翻转课堂延长了教学时间,做好了课堂铺垫,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因此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买椟还珠不可取,但是精美的椟仍具收藏与审美价值。信息技术只要不违背教育规律,便可以为教育锦上添花。翻转课堂是顺应时代趋势的新兴教学模式,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用好翻转之形,不忘翻转之神,形神兼求,提升思维,方显翻转本色。

参考文献:

[1]孙惠敏,李晓文.翻转课堂,我们在路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2]刘玮.为素养而教:深度学习的三重向度与实践建构[J].江苏教育,2020(22):61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翻转课堂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