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化视域下的史料教学

2021-09-12程磊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4期
关键词:近代化史料教学

程磊

摘要:在社会转型下的太平天国运动,历史赋予了它一种新的内涵。本文以人教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来探讨视阈下的史料教学,该课以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载体,用近代化的视野,通过大量史料,展现农民起义的新时代的特色,并通过历史叙述着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近代化  史料教学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一课课标表述为“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立足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对已学知识的遗忘和新知记忆理解的“认知负荷”,以及对农民起义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认识观点与方法的不足,通过呈现史料,构建知识框架来解决主要问题;并通过民主革命的任务和太平天国历程的分析,解决“认知问题”。策略如下:一是浏览教材,分类找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大事,用知识线索盘点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并得出结论;二是围绕《天朝田亩制度》的讲解与示例举一反三;三是从近代化的角度探讨农民起义的意义、局限性及其破解。史料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一致,本文用近代化的视角,通过史料解读、探究问题等方法,以期培育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情境导入

师:李大钊曾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孙中山说过:“我是洪秀全第二”。近代伟人如此高度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那么,这场运动又是怎样掀起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伟人的经典评价来引出太平天国运动,开宗明义,聚焦主题,引发悬念,激活旧知,学习新知。

学习过程

(一)“天国惊雷”缘何起

材料1:鸦片战争赔款来源比例统计表

材料2:道光年间增至4亿多人,出现了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均耕地数急剧下降。

材料3:1846—1850年两广地区的水、旱、虫灾并发,农民无收成,政府没有力量救济,饥民只有参加起义,饥饿使人丧失理智,铤而走险。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阅读梳理整合,培养学生归纳和史料实证能力。

(二)“天国惊雷”大盘点

1.“找一找”

教师指导学生用分类的方法,找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活动。

2.军事行动盘点

教师利用太平军前后军事活动示意图(图略)重点讲解:

(1)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前、后期军事行动。

(2)北伐、西征是太平天国军事斗争的高潮,扩大了太平天国的控制范围。

(3)天京变乱,致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4)天京陷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

3.改革社会的纲领性措施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定都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想一想:材料中“分田”和“分物”体现的原则是什么?其体现了什么思想?

解读:①该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充分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②由于是“天国理想”改造社会的产物,分田、分物的原则和方法体现了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在当时来说严重脱离现实,是无法实现的。

(情境练习)

情境一:江苏吴县的田大叔一家人这些天来可高兴啦!太平军不仅给他家分到了地,还因为在家门口分到的地不够数量,也不肥沃。于是太平军的监军又在不远的地方将一块肥沃的土地分给他家。田大叔兴奋地告诉孩子:“我家世代给地主家当长工,还是太平军好哇!以后,如果天国有难,我们要自带武器,参加太平军,保卫太平天国。”

想一想:田大叔一家为什么高兴?他们为什么要主动参加太平军?这说明什么?

情境二:张二婶子望着田里丰收在望的庄稼,先是一阵子喜悦,紧接着又紧锁眉头,叹了一口气。

想一想:张二婶子为何喜悦,又为何叹气呢?这又说明什么?

情境三: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相关史料,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形成两个不同的观点。甲组认为该制度不值得肯定;而乙组则认为应该充分肯定。结合上述学习,请两个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并对这两个观点进行答辩。

师总结:两个小组的答辩都有道理。如果两个小组的观点统一起来,就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也就是新课标核心素养强调的唯物史观。

(2)《资政新篇》(1859年刊行,以下简称《资》)

师:阅读教材,回答《资》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

师:在当时清军大举围困天京的前提下,这种方案能否实施?

解读:《资》是在太平天国岌岌可危的局势下出台的,虽未能实行,但是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二者表面看似对立,但从反封建任务的角度看,《资》显然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继续,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这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所独有的特征之一。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对起义重大活动进行归纳。旨在明确学习任务,有利于课堂学习,在教学设计下围绕“军事活动”和“社会改革”进行有效教学,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注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培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

(三)怎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概念理解:近代化史观的任务是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理性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近代化还有实现民族独立这一艰巨任务。

师:我们的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有几个?

师:下面,我们就以此为标准去评价。

(2)用近代化的眼光打量“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1:洪秀全把天地会“反清复明”的口号改造为“推翻清朝,开创新朝”的斗争纲领,蕴含强烈的反满兴汉的民族观念。

——摘编自崔之清、胡臣友《洪秀全评传》

材料2:《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的斗争纲领,对农民的诱惑力最大。当时农民的物质生活要求非常低,极易满足,它迎合了广大农民对土地和平等平均的渴望。它规定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革命的反封建性。

——《百度·文库》

师:两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肯定太平天国?

教师强调:一个是反清的造反精神,一个是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其实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树起了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大旗。

材料3:近年来,学术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理由如下:一是“借师助”,就是借助外国的势力镇压太平天国;二是利用汉族地方武装力量镇压。

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

师:那么,能否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直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呢?

师:为近代民主革命“树大旗”,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设计意图: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使学生掌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引用材料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近代化的视野打

量太平天国运动更具有时代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特殊背景下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作为一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运动,它肩负起了既反對封建统治又反对外来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近代化的视阈下审视这场农民运动,凸显了近代社会转型中农民运动的新内涵及历史价值。本课以史料为载体,以生成性问题为导向,以着力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师生互动中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侯桂红.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及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周明学.高中历史讲义纲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近代化史料教学
柯树勋改革与西双版纳的近代化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论汉阳铁厂选址对武汉近代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