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有“方” 思有“度”

2021-09-10杨鸿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枯燥,且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这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接受知识,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长此以往,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个性化发展也常受到抑制,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特点,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考能力;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4-0018-02

引  言

思考是思想的源泉。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若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可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学习,收获自然会随之增多。同時,这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深化所学知识,实现有“深度”的学习,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思维。

一、依托问题驱动,使思考有准度

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能激起小学生思维的涟漪,促使他们有方向、有目的地思考[1]。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多样化的问题,促使小学生展开进一步思考,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布置预习活动“抛硬币”。设置活动:学生和家长合作抛30次,一人抛硬币,一人记录。这样的预习任务既规定了预习的内容,又规定了抛币的次数。家长和学生合作分工,整个过程有序、科学,保证了活动的流畅性和过程的科学性。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预习情况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问题:“判断抛硬币时会出现哪几种可能情况?”“哪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球队的发球顺序,这公平吗?”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再进行讨论、思考后回答。“提问—思考—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的生生互动模式,激发了全班学生共同思考的兴趣。随着一个个问题地抛出,学生迅速联结到预习场景,进而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回答。随着新问题的提出,学生便想亲自动手抛硬币进行验证。学生的情绪高涨,课堂教学效率也随之提高。这样通过巧妙设置和引导问题,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使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借助错题反思,让思考有深度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出现计算、思路错误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为此,教师应从错题入手,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分门别类整理错误,便于学生展开反思总结,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计算方法不同,即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在实际计算中,学生犯的错误颇多。

如图1所示,学生在计算时先算了6×3=18,然后就把十位、百位直接相加写下来。在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时,教师不应急于纠正,而是要引导学生先自我反思并在小组交流、思考,让学生在讨论、思辨中纠正错误。

生1:我认为他是这样算的,先算了6×3=18,写8进1,然后十位上2+1=3,百位上1直接写了下来。

生2:这样写错了,他只有第一步是乘法,其他都是加法了。

生3:应该分别用6乘3,再用6去乘十位上的2,接着用6去乘百位上的1,最后把结果相加。

在交流时,学生先分析错误,再找出错的原因,最后总结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思考中剖析、诊断问题,直抵知识本质,从而解决问题。

反思错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错误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即将出现相同错误的学生归入一个小组中,并要求他们在改错的同时进行反思,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使其进一步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免同类错误再次出现。教师应宽容、理性地看待小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然后优化教学手段和内容,消除小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更加真实地展现自身的学习过程,从而在纠正错误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实践探索,拓展思考有宽度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甚至有很多小学生会在数学课堂上走神,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教师在教学时,可有意识地组织综合实践类活动,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部分内容时,由于教材要求认识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体会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笔者设计了“骑自行车”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一: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圈能走多远?跟我们所学知识有何关联?

生1:自行车车轮滚动一圈走的路程,就是求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只要知道车轴到车轮边上的长度就行了,也就是车轮的半径就行了。

生2: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直接推车使车轮滚动一圈,记下它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直接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生1属于学习型学生,能迅速把生活和数学联系到一起,动手测量半径、直径,再用周长公式计算;而生2却“脑洞大开”,他将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连在一起,把自行车的周长转化成其在地面上行走后留下的痕迹。学生只有充分思考并理解周长概念,才能更加精准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活动二:利用自行车求出操场的周长

生3:只要知道一圈的长度就可以了,我只要骑车绕操场一周,记录下有几圈就可以求出操场的周长了。

生3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数学知识。

活动三:测算不同的自行车滚动一圈所走的路程。绕操场骑行一周,用所学知识计算出操场的周长,结果一样吗?

生4:不同的自行车滚动一圈走的路程不相等,因为车轮有大有小。

生5:算出来的结果差不多,不是完全一样。

生6:之所以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可能是我们的记录有误差,还有我们骑行的跑道不一样。

经过思考,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圆的周长概念,并懂得测量有误差,更需要认真对待。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巩固了知识,从思辨中深究知识,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透彻,思维也更开阔。

结  语

总之,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因而教师应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其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其成长。当然,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做到“授人以渔”,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吴兴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55-56.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XB019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鸿(1974.6-),女,福建平潭人, 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