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体验知识魅力

2021-08-26刘怡然

求知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创新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时,可以考虑从新课导入、内容呈现、问题探究和练习设计等环节呈现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积极与材料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3-0021-0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而忽视将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就容易使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脱节,降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学生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教学方案,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数学学习动力。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动力

数学知识一直被认为是枯燥、单调的代名词,主要原因是数学脱离了实際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自然现象等融入课堂教学中,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导入新知识,让学生每一节数学课程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以良好的情绪进入课堂中,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时,教师由超市购物导入课程:“小朋友们,你们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过蔬菜、饼干和水果吗?”“你们注意到超市是怎么称重的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电子秤称重。”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注意用什么做单位?”学生答:“有的用克,有的用千克。”教师接着问:“一般情况下,什么重量的用克,什么重量的用千克?”学生有些疑惑,有一个学生回答:“一般买饼干等轻的物品用克,重一些的水果用千克。”看着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千克和克”。教师问学生:“你们的体重都是多少?”“一瓶矿泉水是多少克?”学生纷纷回答了这些问题,有学生主动问教师:“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的体积相等吗?”随着课堂气氛越来越愉快,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逐渐掌握了知识。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引入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新课导入生活化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专注力更强,无形中提高了课堂质量,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二、教材呈现生活化,体验学习乐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知识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教材,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转变为“以教材为依据,呈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多变,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教材和生活优化组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教师没有依据课本直接给学生讲解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帮忙布置元旦晚会场景。教师提出要求:学校要在本周五举办元旦晚会,要求每一个班级将教室四面墙都挂上彩带,我们怎么才能算出需要多少米彩带呢?学生开始积极思考,学生1:“要知道教室从前到后的长度才行。”学生2:“还要知道教室的宽才行。”这时,教师给出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10米和5米,学生边观察教室边想如何计算。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将教室四条边相加就可以得到彩带的长度,也就是10+5+10+5=30米。”教师及时肯定了该学生的方法,继续引导学生:“你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看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有学生立刻想到可以10+5=15米,15×2=30米,这样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给出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

上述案例,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数学学习内容,变知识课堂为生活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我设计方案,自我解决问题,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解读,在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尝试将问题解决,不仅使学生提高了探究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之后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数学教材呈现生活化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稳步提升。

三、问题探究生活化,培养意识创新

小学生非常希望应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这个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的知识相联系时,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数学问题,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师要做一名领路人,在设计教案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挖掘学生身边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圆的物体,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车轮、时钟、风车、硬币、月饼、太阳……”教师在PPT上展示飞驰的汽车,你们观察一下,汽车车轮是怎么转动的?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车轮有一个中心点,在转动时轮胎都围绕中心点在运动。教师接着问:“中心点到车轴的距离是相等的吗?”这个问题让学生有点困惑,经过仔细观察,学生发现:中心点到车轴的距离相等。“为什么轮胎一定要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呢?”面对这个问题,学生认真思考,说出了很多具有创新的想法。有的说:“如果轮胎是方的,那它就不能自己转动,走起来一定是颠簸的。”有学生试着解释:“因为中心点到车轴的距离都相等,所以轮胎走起来是平稳的。”有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换成椭圆形呢?三角形呢?”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圆的特征。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创新了思维,让学生养成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的课后数学作业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延伸到实际生活之中,帮助父母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作用,从而更加坚定认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练习设计生活化,体验知识应用

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样才能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教师在教授完新的知识以后,应该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课后练习進行巩固,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常识。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引入生活案例:小明上学在路上要花费15分钟,放学在路上花费13分钟,小明在路上平均花费多少分钟?有学生回答:“将两个数相加再平均就可以了。”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平均数的概念,教师给学生布置了练习题:全班分成8个小组,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学生立即行动,每个小组6名学生,小组长根据组员的身高进行登记,将小组全部成员身高相加得出总身高,再除以小组人数,得出小组的平均身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都很优秀,教师又问:“怎么才能计算全班平均身高?”有学生说:“将全班学生身高相加,再除以全班人数就是平均身高。”教师肯定了该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我们已经有小组的平均身高,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全班平均身高吗?”学生茅塞顿开:可以利用小组平均数相加再除以小组总数来计算。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练习设计生活化,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问题的方式呈现,鼓励学生积极运用已有经验和数学知识来解答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情境充分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生活化练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实际解题水平。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积极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数学课程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先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研究[J].新课程(小学版),2019(12):11.

[2]沈佳慧.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22.

作者简介:刘怡然(1992— ),女,山东济南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创新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