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元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应用

2021-08-24乔华英杨瑞青魏东坡王仲民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应用型

乔华英 杨瑞青 魏东坡 王仲民

摘   要: 在认真研究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建立学校、企业、教育咨询公司三方合作的管理架构,构建学校、企业、教育咨询公司为合作实体的“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以工程实例为教学载体、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三元制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一、人才需要调研

为适应山东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配合省政府“一圈一带”经济发展战略及德州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满足山东省、德州市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对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教高〔2018〕2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实际,切实加强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对德州市及周边地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人才现状、未来需求情况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并就此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

山东省及周边地区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特别是汽车覆盖件模具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公司生产制造关键模具,部分精密模具的设计制造能力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为支撑,逐步形成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中心,集设计研发、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集群,需要一大批懂模具设计制造方面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典型案例[1](9-11)[2],根据调研与案例分析结果,提出学校、企业、教育咨询公司为主导的“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从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架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细化“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原有的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充分利用教育科技公司的资源、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采用统计调查方法,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需求特征和从业标准,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调研各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分析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满足企业实际需求;采用教育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利用教育科技公司的资源优势[3][4],根据工学结合的思想,与我院优秀教师共同将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凝练成“典型项目”,将系列“典型项目”分解到课程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设计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终建立起学校、企业、教育科技公司三方共同育人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三元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三元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本项目研究严格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着重分析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学习全过程,教学活动设计不以学科知识输入为中心,而是以能力输出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主自习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学习完成宽基础培养后,进入专业方向课学习,专业方向课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学生以兴趣和现有水平为依据,选择钟爱的专业方向。

不同的企业岗位对岗位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工程实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不同,学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科技公司一方面熟悉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另一方面掌握众多公司的岗位需求,学校通过教育科技公司培养的学生直接对接企业需求;与教育科技公司、企业工程师共同将企业提供的工程实例转化成教学资源,三元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三元”各展所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将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四、三元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1.联合共建理实一体的课程。

教育科技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根据工学结合的思想,与我院优秀教师共同将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凝练成“典型项目”,将系列“典型项目”分解到课程内容中;遵循职业能力培养与教育规律,将典型项目进行教学加工而形成课程;第七学期开设“冲压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装配与调试”“专业实习”等课程,就是共同开发的课程,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及考核标准,设计“典型项目”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贴近企业的工作过程。

“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试点,通过对学生的培训学习成效和就业状况情况调研,发现这部分学生培训成效好,就业质量较高。通过对部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汽车模具生产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企业对熟练掌握汽车模具设计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为拓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我学院向教务处申请在2016级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冲压模具设计”“拉延模具设计”两门课程。

2.联合培养师资队伍。

通过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我校教师掌握更多的课程资源,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选派教师到企业深入学习,全面了解企业及工作岗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将企业文化、岗位能力需求、工作流程等融入教学过程當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企业需求的符合度。

3.双毕同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元制培养的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企业的行家里手担任指导老师,所教即所用,所学既所需。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结束后,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留在合作单位工作,不仅有效缩短了企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缩短了岗前培训,而且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胜任工作岗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实现三赢。

4.产教融合。

通过课程置换阶段的学生,进入三元制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阶段。该阶段主要教授学生复杂专业技能,包括生产一线的标准、部分实用技巧等高阶学习内容,并且在学生达到标准要求后,直接从事实际生产工程(其生产订单或项目由培训中心提供)。

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的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题目均由企业工程师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作为学生进阶学习的题目,工程师负责讲解、指导,待学生掌握后,学生可自行进行生产项目的相关设计,并由工程师审核、提出指导意见,直至学生独立完成成套项目流程。实现产教融合,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即为企业实际生产订单任务的一部分。

5.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部分专业课程因为有了企业工程师的深度参与,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企业要求,为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习及工作的态度、掌握的知识、具有的素质与能力,考核以企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突出技能考核,建立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核心,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五、阶段性成效

1.落实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双毕同行,效果良好。

按照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企业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选择实习学生,学生以就业需求为标准选择实习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企业、融入企业,并在不同岗位上获得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双毕同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学生的毕业设计同毕业实习紧密相连。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共同指导,两位导师优势互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有效强化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公平、自愿的原则,2020年有32名同学参加三元制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双毕同行的实践当中,毕业设计课题均是来自企业一线的汽车模具设计类课题,并从企业聘请优秀工程师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效果良好。

2.形成校企合作规范的合同文本,并推广使用。

学校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出台《山东华宇工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統筹协调,共同推进的原则。制定工作目标;确定了校企合作形式及工作内容。出台了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工作协调等保障措施。

根据教育部及山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学习兄弟院校的做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相关文件,从学生实践、教师企业实践,共建专业与课程等九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全面了解了校企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校企合作规范的合同文本奠定了基础。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最终形成《校企合作协议书》,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

六、结语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形式单一,自主性较差,当前校企合作方式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缺乏实质性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学校政策支持下,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需要,结合本课题,进一步加强学校、企业、教育科技公司三方的合作,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虹.高职现代学徒“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发展研究,2018(2).

[2]王仲民,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角下“三元制”人才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9,16(6).

[3]王海松,陈义勇.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新模式探究[J].广东化工,2020(22).

[4]刘芳武.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6(1).

[5]王浩程,王晓敏,贾文军.基于过程导向的“三元制”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6,19(2):225-228.

基金项目: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元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2018X18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