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2021-08-23刘璇

求知导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教学分析小学数学

刘璇

摘 要:减负增效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创新性教学理念,顾名思义,指的是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及学习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理念下,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会采取题海战术引导学生展开练习,试图借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但这种教学手段的最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性教学手段,真正让学生在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减负增效;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04-02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出现在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现代教育的舞台上,减负增效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如以往那样,利用大量习题或者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该采取更具有技巧性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

充足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带有错误的教学认知,认为小学数学的难度较低,所以只是简单备课,然后按照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预想存在较大差距。教师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就无法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缺乏实际价值。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若想达到良好的减负增效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具体来说,教师需要落实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素质教育正逐渐取代应试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包括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包括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侧重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普及性发展及延展性发展,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第二,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教师应关注的重点之一。基于这一背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健全目标体系,融合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被動转化为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只会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但教材中的知识有限,难以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视频,以视听结合的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由于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教师也可借由网络资源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与学习空间,促进减负增效的实现。

第四,要找准备课的切入点。备课不是单纯地撰写教案,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罗列在教案本上,而是要求教师通过备课,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重难点。在备课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的基础如何;(2)学生还应该学习哪些内容;(3)自己应该在哪些环节给予学生指导;(4)哪些知识点具有延伸价值、拓展价值。根据这四个方面,教师进行有方向性的备课,能够提高备课的完整性、全面性,为实现减负增效奠定基础。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及学习压力的缓解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1]。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很多教师会把学生看作课堂上的附属品,对学生实施单向教育。

小学生是很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群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学氛围十分压抑。学生在压抑的学习环境内无法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对数学学习、数学教师产生恐惧心理。心理压力的存在,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取得的学习效果及效率自然不理想。所以,教师要以自身为出发点,调整教学方法,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讲解问题时,教师可以多参考学生的想法,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优化,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即便学生的回答出现了问题,教师也不能过于急躁,应避免当堂批评学生,可以通过间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自主改正错误。当学生找到正确的解答思路,教师也需要向学生表示肯定及鼓励,使学生树立自信心[2]。

其次,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小学生大多喜欢幽默的教师,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及和蔼的教学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应坚守自己的职业素养,切忌将个人情绪带入课堂,更不可迁怒于学生。当学生能够以轻松自由的状态进入数学学习活动时,整体的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

与减负对应的是增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借由问题这一线索,对知识点进行深层次分析。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学习内容,调整自己的被动学习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在课堂上,针对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做好合理的设计。

首先,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在故事的结尾处提出问题:小猴子在山上种了一棵桃树,每天辛苦地为桃树浇水施肥。等到桃子成熟的时候,小猴子有事下了山。这时,来了一只十分嘴馋的小狐狸。小狐狸第1天偷吃了全部桃子的1/5,第2天偷吃了剩下桃子的1/4,第3天吃了1/3,第4天吃了1/2。第5天,他还没有吃,小猴子就回来了。小猴子数了数,树上现在只有20个桃子了。故事讲到这里,学生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感,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掌握知识点而感到紧张。此时,教师可趁热打铁,提出问题:“请问这棵树上原来一共结了多少个桃子呢?”在问题的驱动及故事情节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反向推理,根据分数的性质,推算出最后的答案。这一方式取得数学的效果要比直接要求学生计算分数练习题更好。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教学分析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