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预习的策略研究

2021-07-16张红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预习课堂效率作业设计

张红

[摘  要:预习不仅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还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本课题正是针对初中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能力展开的研究,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预习;课堂效率;作业设计;检测与评价]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有“不打无准备的仗”一说,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的学生都能够提前预习,可以想象我们的课堂气氛肯定更加和谐,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一定会有所提升,那是因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大概或已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从而感觉到课堂上老师的每一个“为什么?”“怎样做?”“我都会!”,对于课堂的参与热情高涨,而一些不会的,由于同学的对比,更会认真听讲,默默决定下次一定认真预习,争取下一次自已也能精彩展示。因此,预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课题正是针对初中学生的预习习惯、方法、能力展开的研究,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了解初中生预习的现状 为研究奠定基础

针对我校数学预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开展该课题研究的基础。 以我校数学教学现状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并未为教学很好的服务,大部分老师在完成新课讲授后布置作业时都会说“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或者是“预习第几面到第几面的内容”这样的预习作业,有的学生对此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预习,充其量就是把内容看一遍,毫无目标,有的虽说看了例题,试做了习题,可在课堂上演练时仍错误百出,有的学生干脆不预习。而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导致数学老师在讲授新课时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总是需要教师反复地讲才能理解,课标要求两课时上完的课,我们常常要用三到四课时。有时由于整个学期时间的安排,课时量没有那么充足,这时就会出现“赶课”现象,有些两个课时的课会被老师压缩成一课时完成,如果学生没有提前预习,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许多夹生现象,甚至课后有一部分的学生出现一知半解,不知所云的情况。总之,很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提前预习的意识,即使有,预习的方式方法都比较表面,预习能力还比较弱。

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是自主和自信,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每天都在适应和学习,那么不会学习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那么,作为学生,养成和掌握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是终生学习的保证,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并教给他们正确有效的预习方法更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数学学习中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培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用终生。预习习惯也一样。刚开始学生还没有预习能力或习惯,这时就需要教师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步骤、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探索勾股定理”时,课堂上安排学生完成以下两个活动:问题1:在纸上作出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边长的平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问题2:如教材图1-2,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數量关系吗?你是如何计算的?对教材图1-3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还满足这样的关系?你又是如何计算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小组合作交流、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再用这个结论去解决引入中“电线杆上所拉钢索的长度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再进行习题1.1的检测,基本能单独完成,学习效率就提高了。待学生形成习惯后,再放手让学生课下预习.学生的课下预习同样可以多种方式方法,比如对于计算类的新授课,可布置学生观察例题并模仿解题的预习作业,而对于公式的推导类新授课,如上例中“勾股定理”的推导,则多布置学生通过剪、拼、折、画、量等操作性的预习作业,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另外,课前预习案的应用是学生预习的“指引地图”,是引导、培养学生形成预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式和载体,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应目标明确又要有吸引力,要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预习内容的分析和预习作业设计的研究

课堂活动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尤其是思维的参与。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高水平的预设,这种预设是以学生为重心的精心的预设,是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体现学生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识到新知识、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在预设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这些问题:学生预习情况的效果如何?学生对预习内容理解得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学能学懂?哪些知识需要同伴交流?例题理解的怎样?哪些例题,学生一看就会?哪些知识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有没有理解?哪些知识或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有没有掌握预习方法?哪些内容学生容易理解?哪些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对预习内容的分析、设计非常重要,是就需要老师认真备课,解读教材和分析学生,了解课程特点和重、难点,才能有目的的设计课前预习案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布置预习作业的策略有:

1.可操作性。预习作业的布置要防止前文讲到的“同学们回去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或者是“预习下一节的例×”这样空乏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是忐忑、陌生的,因此,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有具体的要求,便于学生操作的,比如可以将预习内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来呈现。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课: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设置了如下预习案:

2.差异性。在设置课前预习作业时,应完成的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尽量分层设计。一般分为阅读和理解课本和练习册、必做题和选作题。阅读和理解课本内容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作业,对于学困生一般只要求其完成基础作业加部分练习册内容,基础作业、练习册、必做题是中等生组都应完成的题,选作题只要求优生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对于作业的批改,学困生组和中等生组的预习作业应更加仔细地批改,有时还应进行面批。对优生组学生的预习作业,老师可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去深入钻研。

3.点拨性。完成课前预习作业是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环节,此环节暂时脱离老师的指导。因此,预习作业中的问题应尽量细、小,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搭建起思维的“桥梁”,把学习的目标“潜伏”课前预习作业之中,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思考、探究,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设计的预习作业是: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问题1:你能说说题意吗?

问题2:你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问题3:你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上很多同学都能给出两到三种解法:①假设推理法②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③用二元一次方程求解(具体过程在此省略),学生在体验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从而感受方程模型思想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从以上两种方程求解的方法对比中,领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方式的简洁明了性和在解一些等量关系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体现的优越性。这样的课前预习作业的设置,重现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支点,通过教师的引领、点拨,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4.趣味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的,而让学生带着的“我想知道”的学习欲望进课堂是预习作业设计的目的之一。预习的方式或方法并不是是单一、枯燥的,而是富有色彩的,充满情趣的一种媒介,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

5.反馈性。预习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的预习作业的布置不应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预习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想法,以便把预习情况反馈给老师,而教师才可以在上新课时确定教学时间的侧重点,因此教师应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作用。

四、预习内容检测与评价的研究

要想讓预习真正有效,而且做到持之一恒,检测环节的落实尤其重要。达标检测能及时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和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及学生预习情况。所以检测试题的设计不可忽视。对检测题不能出的过于难,否则容易打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但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学生又会因检测题简单,没有必要进行课前预习。所以对检测题的设计要恰当。别外,要想让学生把预习落到实处并坚持下去,教师应对学生完成的预习作业做出及时的检查和评价,如上课时对积极展示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口头表扬“你说的很好”“你总结的很完整”“你做得真棒”等,让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面对下一次的预习充满期待,对预习效果差的同学进行督促和鼓励,尽量利用小组预习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预习的能力,调动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对于那些没有预习或预习敷衍的学生提出批评,形成奖惩的长效机制。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将是民主的、开放的、和谐的、充满激情和创新的。那么,课堂展示将是激起学生思维碰撞的动力,而学生思维碰撞的源动力正是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结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持之以恒地进行学生预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真正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继续摸索和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协民,蒋学勤主编.高效课堂:三步六案教学模式/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7.

[2]庞彦福主编.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2018.6重印).

[3]蒋学勤,杨建强,自主 合作 探究 生成—“三案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价值[J].高效课堂—三案六步教学模式/王协民,蒋学勤主编.--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7.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中学  514000

猜你喜欢

预习课堂效率作业设计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