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出核心问题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2021-07-06孙丽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提出引领性问题、发展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序列性问题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问题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40-02

所谓核心问题是指直指教学内容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启发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課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当前的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多,缺乏层次性;课堂问题零散,侧重点不够明确;课堂问题浅,缺乏启发性;提问面狭窄,不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等现象,直接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从提出核心问题开展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提出引领性问题

引领性问题是指能够对整个教学起到统整、引领、揭示要点,推动课堂进程的问题。在引领性问题中,它首先是问题;其次,在与其他数学问题相比较其地位更为特殊,能够引领学生在思考中直抵问题的本质,对数学要点的整合具有关键作用。数学引领性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逐步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平均分”的概念有足够的认识是学生高效学习分数的前提与基础,它是基于学生对一个整体的量进行平均分之后,能够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出来而形成的,因此对平均分感悟的过程也就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感悟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分蛋糕”的情境引入,让学生对一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数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2]”。有学生是横着折的,有学生是斜着折的,等等。教师让学生说说同样都是“[12]”,为什么它们的折法不同,表示的图形也不一样,却都可以表示“[12]”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以[14],[18]等分数为例,用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并思考:“为什么这些部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为什么却不一样呢?”这些问题都是围绕“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而不是别的分数”这个核心问题提出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才一步一步地走向深入,对平均分的认知在一次次的操作中得以强化,这些引领性问题环环相扣、主线鲜明,推动了教学进程的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二、提出发展性问题

所谓发展性问题是指在基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学习心理和学习困难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它处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来说极具挑战性。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敢于尝试、勇于尝试,更有助于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进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从整数的认识入手,在黑板上写上“1”,然后在“1”的后面写上1个0,2个0,3个0,4个0,等等,让学生说说这些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接下来教师再在黑板上写上“0.1”,让学生思考:假如在“0.1”这个小数中“1”的后面依次添上1个0,2个0,3个0,等等,这个小数的大小会有变化吗?有学生认为小数的大小不变,有学生认为小数的大小会变。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以具体数据来说明。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方法一:0.1元=1角,0.10元=10分=1角,所以0.1元=0.10元,即0.1=0.10。

方法二: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1分米,所以0.1米=0.10米,即0.1=0.10。

方法三:0.1表示有1个十分之一,0.10表示有10个百分之一,就是1个十分之一,所以0.1=0.10。

方法四:用画图来表示0.1和0.10,发现涂色部分大小相等。

……

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说明之后,他们对小数末尾添上0和去掉0的大小一样的性质特点感受更加深刻。

在《小数的性质》的教学中,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基于此,教师以“你会从不同角度说明自己的想法吗”这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地用自己能够理解的理由进行阐述,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三、提出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封闭、单一的问题而言的,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思维狭窄等现象的产生,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这些问题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更有助于不同层次、不同思维、不同个性、不同想法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主攻方向和探究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时,对学生来说,需要明白策略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有什么价值等。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可能同时被用上,肯定会有所侧重,这个有所侧重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就“一一列举”而言,能够有序列举是学生应该实现的学习目标。教师可提出核心问题“你是如何进行有序思考的”,然后让学生借助具体的习题尝试回答,在教师开放性的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想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列表法、画图法,也有列式法,等等。当学生交流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对这些列举法的共性进行提炼,如此教学,学生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思考更为全面,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四、提出序列性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节课的核心问题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展开或者铺路搭桥的问题却有许多,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核心问题展开,且问题之间还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在这种序列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思维也会由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逐步走向深刻,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平移现象的认识”时,虽然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具有了平移现象的知识经验,但对学生来说能够在格子图上判断出平移的距离仍是学习的难点,这平移距离主要靠学生对格子图中“对应点”的理解来解决,而“对应点”的理解又是学生学习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变的基础,是学生准确画出平移后图形的关键环节,基于这些认识,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就可以确定为“什么是对应点?怎样确定对应点以及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教师再以教材中金鱼图的平移为例,让学生观察图形是怎样平移的,在学生纷纷表达自己想法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他们数法的共同之处是什么?(都是金鱼图上同一部位的点或边)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说说数错的原因出是什么。(没有数对应点或对应边之间的距离)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找出一组对应点或者对应边,数数它们之间的距离,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就这样,在“平移”的教学中,围绕核心问题,教师设计了一连串的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小问题,使之形成了“问题序列”,使学生对“对应点”的理解由初步领会逐步发展为熟练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数学核心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特点,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数学核心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孙丽萍(1981—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数学素养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初中数学教学之二三思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