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知识,贵于用

2021-06-28林宗智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林宗智

摘  要:在传统的“功利化”、“填鸭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将教学的知识和实际的生活应用分裂开来,导致学生仅仅会在试卷上“用知识”,而在实践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尴尬境遇。而教育的初衷,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有效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的問题,从现状来看,期望和实践是相悖的。因此,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生活问题实际解决能力这一问题,本文展开了几点粗浅的教学分析和探讨,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能够予以斧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问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5-0039-02

【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utilitarian” and “cramming” teaching mode,teachers separate the teaching knowledge from the practical life application,resulting in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that students can only “use knowledge” on the test paper,but can not solve any problems in practice.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ducation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knowledge,effectively apply it to life,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refore,in view of how to cultivat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solve mathematical life problems,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few superficial teaching analysis and discussion,if there are deficiencies,I hope colleagues can correct them.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Life problems;Problem solving ability;Training methods

其实很早之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认为生活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合理的利用生活这一教育的大环境,在教育引导中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大量的生活实践也证明,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盲目的要求学生去记忆法则、题海练习,显然是达不到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教育效果。目前,我们迫切希望可以找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路径。下面,就是笔者的一些数学课教学拙见,分享与此,望与同仁共勉。

1.改变数学教师的教育态度,让观念推陈出新

观念、态度,在数学教育和教学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解读较为深刻,以及经常参阅各位教育家、学者,如陶行知、叶圣陶和陈鹤琴等的教育思想和主张,那么,其教学观念自然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教学观念的前瞻性自然也会调动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焕然一新。数学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成绩,搞“一刀切”的模式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学生也就更容易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因此,数学教师要重新审视“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培养问题,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都可以知其然,更懂其所以然,学生可以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熟练的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两车相遇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和“快速口算问题”等等,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将这些问题一件一件的有序解决,就会体会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继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数学求学之路,达到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的学习效果,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摒除传统教学思想。

2.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让策略与时俱进

(1)合理设计生活教学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悟

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对学生思维引导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学起于思”,就是这个道理。但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兴趣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讲究技巧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开门见山式”,比如,“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关于‘分数……”这样的提问方式虽然目的性很强,但理论分析性和抽象性也很强,不太符合小学生的思考和认知特点。而如果教师可以变换一下提问的方法或者是内容,将生活中的情形、现象作为导线,就更加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从而在生活化的问题探究中,实现多思多悟,让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

比如,在教学指导人教版数学“位置和方向”的部分知识时,教师在开课前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地图,标明小明家A点和小亮家B点,然后再给出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由此对学生进行问题启发,“同学们,相信在暑假、周六日,你们一定去过好朋友的家里作客或者做作业,今天呢,也是一个休息日,小明同学(手指向小明家A点的位置)要去小亮家(手指向B点)做客,他们约定好了一起做一个手工活动,那么,大家能不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这些信息说一说小明家在小亮家的什么位置?以及小明要怎样走才能去小亮家呢?”由此,通过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生活问题,有效地导入了教材中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问题探究的情境,学生们在经历过紧张的思考和探讨,以及教师的指点之后,就会知晓如何利用“北偏东”、“南偏西”、“正东”、“正南”以及测量得到的距离来表示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个地点的方向和位置,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就不会迷路,同类型的生活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更加轻松。

又如,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实施教学提问的时候,插入一些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比如,在遇到某个知识点的问题探究时,教师可以动用自己的食指在太阳穴的地方做旋转的动作,然后面部表情为一脸困惑,由此来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生成合作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問题的解答方法。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讲解“分数”的知识时,为了引申出“等分”和“几分之几”的概念,教师还可以徒手在黑板上画圆圈,将其比作是月饼,然后通过手势横切、纵切的比划,来了为学生解释什么叫做“等分”,以及如何表示“几分之一”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之后解题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2)结合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思维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恰当利用这些应用题,对学生实施思维启发和引导,带领学生探索多样的解题思路,因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是会比较复杂的,考虑的角度需要全面一些,因此,多探索一些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时,总不是一件坏事。另外,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更有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那么,解题的思路有哪些呢?笔者大致归纳起来,一般为分析法、综合法、假设法、列表法、倒推法、转化法、方程法和绘图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视不同的问题情况而辩证采用,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一则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更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全局意识。

比如,“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说是应用题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而很多学生看到此类问题时,恨不得将所有的鸡和兔子全都用魔法变消失,因为他们对这些问题一看到就头痛。其实鸡兔同笼的问题早在古籍《孙子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并且也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比如,其中一种解题方法就是假设法,当然这样的方法适用于在探究的数量不是很大的基础上,假设的方法就是假设全部为鸡或者是全部是兔子的时候,用现有的认识鸡和兔的脚的数量做乘法,然后将得到的数值和题目中给出的脚的数量做对比,然后在多与少的基础上分析出实际的鸡、兔数量,其二,就是列表的方法,由于原题目中给出了鸡兔的总共数量,因此,我们可以按照某个数量的起始点,然后逐次做出假设,比如假设兔子是1只时,鸡的个数就是总数量减去1只,然后看他们的脚数是否符合原题意,由此分别以表格的方式,列出所有的假设,以达到求解的目的。其三,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抬腿法”的思维,这里就是紧紧围绕剩余的腿的数量而展开的分析,众所周知,鸡是两条腿,兔是四条,所以我们用总共的腿数减去总头数对应的两只脚,也就是相当于将所有的鸡抛弃了,剩余的就是所有的兔子的腿数,之后再用剩余的腿数除以2就是还有几只两条腿站立的兔子的个数,也许在学生看来让兔子两只脚站在地上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样的思考方法,确实可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而在生活中,只要可以达到解题的目的即可。

(3)利用部分生活实物,构建生活探究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触手可及的实际物体,对学生实施数学教学启发,构建生活探究的教学情境。我们都知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上的每一分,每一秒进行问题探究,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题的答案,继而获得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一问题就值得我们深度思考。而通过观察和对学生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可以知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往往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在吸引学生课堂探究兴趣的前提下,导入数学新知识也就更加容易的多。

比如,在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时,我们就可以从生活中找来一些包装盒,如火柴盒、蛋糕盒、月饼盒等,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结合立体图形的效果让学生认识棱长、顶点和面的抽象概念,接下来,为了让学生理解“对应面”、“对应棱”和“对角”,以及本课的重点“表面积”,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将盒子剪一剪,使其回归平面视角,就此让学生明白三维视角和二维视角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知识后,生活中遇到立体几何的表面积问题,如墙体贴瓷砖、地面贴地砖或者是粉刷墙面等问题时,就会表现的游刃有余,让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又如,在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数学概率事件知识时,则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游戏道具,如“大富翁”中的骰子、抛硬币游戏中的硬币以及幸运抽奖环节中的纸箱和彩色小球等,来构建游戏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可以明白生活中哪些事件是“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可能性事件”,如此,学生在处理生活中的各类随机事件时,就会多一些冷静和沉着,而不至于沉迷其中。

(4)给定某个生活区域,倡导学生与数学知识关联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生活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数学教师还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何谓“反其道而行之”?简而言之,就是给定学生一个探究的生活范围,然后让学生动用自己所有的数学知识,想一想在该生活范围之内,都可以应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这样也可以在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我们就可以把教室作为探讨的区域,询问学生,“大家想一想,我们每天上课的教室里都有哪些数学知识呢?”,对此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不一会儿又激烈探讨,有的学生说,“我们如果想要测量课桌的长度,那么需要运用到数学长度单独的知识”,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可以知道一个课桌的价格,那么我就可以计算出全班所有的课桌价格”,更有学生说,“如果我想要知道全班身高比较高的有多少人,中等身高有多少人,以及个头比较低一点的有多少人,那么我就需要列一个表格,然后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如此,通过这样的“反问法”,让学生自己去谈论某个区域包含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到达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问题实际解决能力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体现在冰冷的卷面上,而是为了熟练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指导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也为了培养出更加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新时代人才,本文探讨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纪律、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数学探究,实现数学问题有效解决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其他同仁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