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2021-06-25冯兆铭刘皓南赖燕妮蒋小燕

文教资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策略阅读教学

冯兆铭 刘皓南 赖燕妮 蒋小燕

摘   要: 语文学科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中,人文性包含人文素养,中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把培养人文素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基于培养人文素养的目标,本文从人文素养视域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相关建议,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

关键词: 人文素养   阅读教学   培养策略

当今,语文教学强调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仅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还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经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初中学生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系统,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然而,由于人文精神深奥难懂和学生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并未形成相应的人文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并把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引领学生通往绚丽多彩、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阅读中深挖人文元素,激起学生的精神共鸣,升华学生的阅读情感。通过阅读教学,初中学生既可以提高阅读综合能力,又可以汲取人文元素,提高人文素养。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一个由人文和素养构成的组合词。人文是指人文科学,如文学、法学和政治学等,素养是指个人的能力和精神。人文素养是指一种特殊的精神和气质修养,包括人格尊严、价值追求和个人审美等方面①(70)。人文素养的形成以语文阅读为载体,是学生通过阅读小说、散文、戏剧等材料,经过自身的思考或教师的指导,引起情感共鸣,吸收内化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气质素养。这种气质素养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独特影响,对人格塑造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从初中学生角度来说,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塑造完善的自我人格。语文教学与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并不是单纯传授学生知识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素养,因为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相较于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判断力、审美能力、思维逻辑等能力得到初步发展,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人格尚未成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阅读材料体现作者的价值观,承载作者的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负责讲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完善人格,受益匪浅,终身受用,并综合发展。

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文化底蕴。十九大后明确坚定文化自信,强调在传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充分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古诗词及古代散文等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繁多,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重要媒介。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民族精神,学生认真阅读并在深入挖掘和理解思考的基础上,提高人文素养,进而深厚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认同感,强化文化创新能力。

从阅读教学角度来说,培养初中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语文阅读教学以文本教学为主,强调人文性,关注学生阅读质量,为学生阅读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教师选用的语文阅读材料蕴含丰富人文元素,无论是深奥难懂的古诗文,还是通俗易懂的现代文。教师重视人文元素的讲解,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當学生阅读的人文元素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加上教师适当引导,人文素养会得到有效提升,引起思维情感的质变——思维得到发展锻炼,情操得到陶冶。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新课程改革推动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转变和发展。当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日渐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既强调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又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以下两个方面取得较大成效:第一,教师依托教材,借助多媒体或相关资料拓展人文精神。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具有丰厚的人文思想,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有些课文的人文思想过于深邃,学生理解困难,这时大多数教师会借助多媒体或相关材料向学生解释和补充人文思想。比如:在讲解《背影》课文前,学生容易产生父亲严厉形象的认知。教师讲解时播放与父亲有关的歌曲或视频,注重人文思想的熏陶,以歌曲视频的形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父亲和蔼慈祥、伟大无私和细心体贴形成清晰的认知,改变以往对父亲错误的看法②(51-52)。第二,学校阅读氛围良好,学生阅读积极性高。学校阅读基础设施完善,图书馆书籍种类多,阅读环境优越。学生个人阅读能动性高,阅读可以使学生放松自我及调整状态,也可以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动性,为教师提供浓厚的阅读教学氛围。教师在这种氛围下进行阅读教学不仅有益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更有益于减少阅读时间,增加讲解人文元素时间,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然而,目前,虽然新课改的推动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有以下一些关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亟待解决。

1.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功利性及工具性。

由于初二、初三接近中考阶段,语文学业比较紧张。一些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以讲解课文结构和分析课文习题为主,师生互动少,教学模式化。受应试思想影响,加上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时间有限,部分教师在教授课文时,选择忽略深奥难懂的人文性,一味追赶教学进度以传授学生知识技巧。除此之外,部分教师教育观念古板落后,授课时注重功利性,将学生的阅读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以上教师只注重语文特点中的“工具性”,忽略语文另一个特点“人文性”,与新课改语文目标背道而驰,拉远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学业任务繁重,学生欠缺课外阅读时间。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多,压榨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和外国文学阅读教学前,应予以学生充分时间阅读课文,提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疏通文章大意和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然而,由于语文和其他学科学业任务繁重,学生没有时间阅读文章,只能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紧跟教师步伐,快速浏览课文,做到了解文章的大意,却不能准确把握文章中蕴含的人文内涵,更不能激发情感共鸣③。

3.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薄弱。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以师生问答形式为主,学生思考时间有限,主要围绕文本中的某个句子回答,学生回答效果不显著。学生回答错误或表现较差时,部分教师没有予以学生正确引导,甚至对学生回答给予否定的态度,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会使学生降低自身课堂参与意识,还会影响教师阅读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提升人文素养,甚至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阅读兴趣可以推动学生阅读,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课堂上,教师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小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朗读环节,教师可采取朗读比赛形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学生比赛前,教师向学生明确提出带有感情朗读的要求,这样,学生在朗读时更投入,容易把握并品味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在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适当评价学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讲解人文价值环节,教师可翻转课堂,开展小组辩论小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投身课堂学习之中,在组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在小组内发表意见时,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在小组外辩论时,不同小组意见碰撞融合,可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离不开自主阅读。教师布置作业前,应考虑学生的学业情况,予以学生充足时间阅读文本及相关作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古诗文阅读和外国文学阅读是存在难度的,古诗文、外国文学是教材中常见的阅读材料,具有独特的人文元素,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材料。古诗文中存在大量生僻字,再加上创作时代久远,学生理解存在困难。部分外国文学创作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学生需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方能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获得人文素养的熏陶,如在进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阅读教学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普希金生活的黑暗时代,以及对诗人被沙皇流放仍热爱生活和追求理想有感性的认识。阅读教学时,由于学生对背景有了初步了解,可循序渐进地联系实际分享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2.开展语文阅读综合性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阅历。

教师在阅读教学基础上,可开展相关语文阅读活动,激励学生自主阅读,如读书分享会、阅读主题活动等,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灌输模式,主张生生对话,鼓励学生交流分享,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知、培养和提升蕴含的人文精神。

在读书分享会中,学生主要扮演分享者和聆听者。学生作为分享者,借助互联网等方式查阅收集书籍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再次汲取书籍中的人文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分享书籍时,对书籍中的写作手法、内容技巧和人文精神做出详细讲解,既夯实阅读知识的基础和锻炼口语表达及分析能力,又提高人文素养。学生作为聆听者时,通过倾听其他学生的分享,对书籍中的人文精神有所认知,丰富人文阅历。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立足于综合性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阅读主题活动,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体察生活,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④(23-24)。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单元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板块,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举行阅读主题活动。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主题为例,教师讲解后,可以布置一个小作业——收集国家大事。学生在收集过程中,拉近与国家的距离,了解熟悉国家政治经济等现状,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相关的人文素养。教師在开展阅读主题活动时,可采取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通过有关人文精神的主题将若干篇相关联的选文聚合在一起,学生通过阅读选文容易理解总结和把握该人文精神,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该方面的人文素养。

3.更新阅读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养。

随着教育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与时俱进。教师应及时更新阅读教学观念,通过研读教材、广泛阅读有关人文素养的书籍等方式,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以提升教师的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力,通过自身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教师更新阅读教学观念,摒弃唯分数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又增强学生综合阅读能力;打破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结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建立多元化阅读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适当放手课堂,给予学生相应时间阅读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过程中感受人文精神、在体验人文精神中完善自我。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问答是课堂中常见的互动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应优化课堂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遇到瓶颈或表现较差时,应主动引导,给予学生相关提示;当学生回答较好时,教师应予以学生充分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营造积极向上、尊重平等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初中不同年级语文阅读时,教学观念要有所变化。教学初一、初二语文阅读时,“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都要兼具,但应重视“人文性”。初一、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重视“人文性”,不仅会拉近学生与语文学科的距离,还对学生人格、价值取向等方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学初三阅读时,由于临近中考,学业紧张,任务繁重,教学可强调“工具性”,但不可疏忽“人文性”,因为“人文性”仍是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的主要途径,可增强学生语文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健全学生价值观,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因而,教师应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更新阅读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体验人文精神,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释:

①蒋玲.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读与写杂志,2018(9).

②孙颖.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策略[J].文教资料,2010(16).

③何航诗.论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新要求[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④赵文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华夏教师,2019(27).

基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0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语文时代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究”(项目编号:202012620009)。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策略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