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劳动教育观融入初中语文教学

2021-06-25胡健贞张莉莉申丽华

文教资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劳动教育

胡健贞 张莉莉 申丽华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凸显,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工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内容丰富,在不同场合的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探讨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性,借助初中语文教材展现蕴含其中的劳动教育观,审视劳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   劳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   劳动价值观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首次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深入貫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意见》指出,“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逐渐形成世界观的时期,语文教学在其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任务。习近平同志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好学校劳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深挖初中语文文本资源中蕴含的劳动意识

语文学科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工具之一。著名语言学家兼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强调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说:如果说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么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说”,“五育”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特别是初中阶段,这个时期正是价值观逐步成型的阶段,可塑性极强,需要抓住契机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初中每一门课程教学都有着这个教学责任,语文教学在其中承担尤其重要的任务。因为学生们具备的基础知识,就是母语的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为例,指出“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之一的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初中语文课本以多种文学形式展现古今中外纷繁的社会面貌,给学生以知识和教育,含有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这些文章通过语言文字间蕴含的情感,给学生以思考,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劳动价值观。具体劳动教育在课文中的呈现可分为四类:

(一)尊重劳动

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是时代永不改变的主旋律,通过歌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劳动品质,让学生感悟劳动的伟大,奠定学生热爱劳动并投身职业劳动的情感基础。《一件小事》将“我”的自私想法与车夫极具责任感的行为对比,以间接而含蓄的笔墨塑造朴实无华的车夫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里的大量生活细节构成一幅幅真实的画面,深情描绘了“大堰河”这个善良勤劳又贫苦的农村劳动妇女;罗中立油画《父亲》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被称为“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朱德的记叙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这位平凡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这些人物身上无不闪烁着劳动的光辉。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可贵的,劳动者是值得尊敬的。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的观念,任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是劳动教育的基础。

(二)热爱劳动

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劳动恢宏的场面描绘、劳动的意趣感悟,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生动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有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前两句描绘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将“照”“乱”二字炼字入诗,使冶炼场面卓然生辉;后两句以粗犷的线条酣畅淋漓地勾勒出雄伟健壮的工人形象,全诗饱含着诗人对劳动工人的歌颂与赞美之情。还有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安塞腰鼓》,以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展现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充分表达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与激情,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又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语文教学通过课文引导学生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学生只有热爱劳动才会有从事劳动的意愿。这是劳动教育的重点。

(三)辛勤劳动

我们需要记住劳动的优良传统,牢记劳动的价值,珍惜劳动的可贵。“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一着惊海天》),青藏铁路的建立、辽宁舰歼-15舰载机着舰,每一个改变历史的时刻,都凝聚着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经年累月的奉献和坚守,他们以辛勤劳动呈现给世界不一样的中国。在语文教材的众多篇目中展现新中国劳动者的风貌,如《暴风骤雨》中大公无私的青年农民郭全海带领农民斗垮地主,随后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新征程;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勤勤恳恳帮助兰考县走出困境,成为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将生命献给我国气象科学研究的卓越科学家竺可桢等。这些内容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劳动精神,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劳动教育的关键。

(四)幸福劳动

劳动创造幸福,“从锭上取下穗子,也像从果树上摘下果实,劳动以后收获的愉快,那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延安纺车抒怀》)通过学习,以“大生产运动”为背景,用美的笔触赋予看似机械的劳动一种特殊的情感,使学生们明白只有劳动才能真正享受幸福,实现最终的价值。《幸福在哪里》童话故事中的三个牧童通过劳动为人们做好事体味到幸福的真正意义,揭示“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习近平同志认为获取幸福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够在劳动中创造和收获幸福。

二、作文写作中升华劳动体验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有效载体,主要价值体现为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认清劳动的本质、理解劳动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培养学生优质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劳动教育碎片化导致热闹的背后失去“劳动之魂”、应试教育的教学惯性下出现“劳教分离”的现象、保持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劳动的感悟能力弱、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被忽视致使学生劳动素质低下等。为了防止此类问题逐增,做好劳动教育的落实工作刻不容缓。

劳动教育,不仅是“显性”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培养,更是一种“隐性”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劳动价值观培育,劳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对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大作用。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话中表達了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寄予了深厚的希望,阐述了劳动与教育结合的迫切性,深刻阐明了劳动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关系和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将爱劳动与勤读书放在同等的位置,突出强调教育工作者们应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劳动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作文是不可缺失的一环。作文题材内容丰富、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容易贯彻劳动教育。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写人要抓住特点”,针对这个主题,倘若老师布置写你身边的劳动者的作文,学生肯定在动笔前观察自己的写作对象,如小区的保安叔叔、保洁阿姨、街上的环卫工人、超市售货员等生活中常见的劳动者,在写人时抓住他们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提炼出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果实的主题,无疑对学生来说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设置为民风民俗,通过让学生了解民俗,尊重民间文化,包括鲁迅的《社戏》、林语堂的《庆祝旧历元旦》、琦君的《春酒》和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作文主题可让学生写写熟知的民俗文化,探讨在民俗活动中劳动人民劳作的经历和经验,充分体会民俗的文化魅力。通过学生的观察甚至劳动实践写出真情实感,将劳动精神内化成优美文字,离不开学生的切身感悟,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劳动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不是教授具体的劳动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悟、感知劳动,领会劳动过程中的精神、树立辛勤劳动的理念、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正如学者所说,语言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劳动来源于生活,一切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可以说语文的学习文本、学习资源及思想情感皆来源于劳动,学生的日常劳动生活体验对于丰富、深化他们对文本的认识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恰恰体现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规范。就核心而言,应该符合主流社会发展趋势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劳动教育的理论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中“人文观念”的培养。比如在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时,除了正确归纳文章思想内容之外,还要正确解读文本中的人文因素。劳动教育观念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深刻的情感理解力、独特的思想归纳能力等,有助于词句分析、情感推理、主旨归纳等教学环节的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课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谓“素质教育”。一个人的劳动素养在成长和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像一个人的书卷气无法掩饰,一个人的劳动素养甚至可以一目了然。在综合教育体系的要求下,劳动教育的加入能够丰富语文课程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更好地帮助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青年。

劳动教育应该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性充分作用于语文教学初中生掌握语言“工具性”能力的培养。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根据,“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特别提出语文教学应该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提倡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所以,语文课程学习除了课堂上的知识讲授之外,还应该体验真实的情境。

首先,劳动教育拓展了语文教学空间,增强了传统理论教学的体验感。从书本概念到实际行为,从规范课堂到具体生活,从单一授课方式到多途径教学,劳动已经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语文教学。立足于人的整体性,劳动教育融合多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利用劳动教育观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锻炼,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语文教学进一步开展。

四、结语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以劳动为中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幸福劳动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劳动在育人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价值。从学生发展需求上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拥有充实而美满的人生;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有利于修正社会对“劳动”的认识,消灭劳动尊卑论等不当的认识;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来看,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美好梦想”的道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在劳动中奉献、创造,铸牢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初中生们,不仅要有充实的学识,还要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语文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工具,在初中时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关注初中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对培养初中生良好劳动价值观的重视,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习近平同志重提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年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社会劳动价值风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也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孙延乔.关于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文献综述[J].新西方,2019(15).

[3]陈凌颖.初中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J].黄冈师专学报,1988(01).

[4]靳津.习近平幸福观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5]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4-29(1).

[6]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N].人民日报,2014-5-01.

[7]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9-11.

[8]习近平.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5-4-29.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习近平劳动教育观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研究”(项目编号:S202010548011);2020年怀化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20022)。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劳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