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理念下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2021-06-25孙昕妍

文教资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发展方向现状

孙昕妍

摘   要: 实施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蕴含着丰富的通识教育思想,可以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在理念、内容、管理模式上,仍存在不足。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彰显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目标理念,构建多元覆盖、育人导向、促进学习的服务内容,形成专业管理、灵活自治的工作模式,应当成为学生事务工作的新追求。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学生事务   现状   发展方向

自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作为提高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实施通识教育越发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美国全国学者协会(NAS)指出,“通识教育的目标和学生事务实践的目标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1](2)。“通识教育是解放性的,视野开阔、知识广度、思想力量及在问题解决中产生的智力信心是最终的成果”,这与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学生事务工作起源于美国,从最初的替代父母制,到以服务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核心,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愈发关键的作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著作,归纳蕴含的通识教育思想,能够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的通识教育思想

二战后,面对不断增强的社会复杂性、教育系统的扩张与专业化引发的“知识爆炸”,美国教育界对教育问题与改革方向展开了激烈辩论。1943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组织该校12名专家教授,以通识教育的目的为主题,针对美国社会变革与多元化背景,高校、中学与社会的通识教育,以及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计划进行了深刻而理性的思考,形成了《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以下简称《红皮书》)。该书关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论述,受到国际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同。

(一)通识教育的性质与目的

明确通识教育的内涵,就要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及自由教育三者的关系进行辨析。《红皮书》指出,广义的教育可以被分成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和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两个部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应,是培养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教育,专业教育则指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的教育[2](33),二者共同构成学生整个教育,不能完全分离。而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可以看做通识教育的早期阶段,目标具有一致性,即“适于或有助于造就自由人”,但程度有所差别。通识教育可同时实施于高中和学院,是为更大数量的学生设计的;自由教育,如《耶鲁报告》所言,是面向高校精英的教育。

《红皮书》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成人”(manhood),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to do),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做人”(to be)[2](2)。通识教育是从广义上“人”的“完整性”探讨教育如何为人生做准备,目的在于培养“全人”(Whole Man),即培养出“好”人(Good Man)、善良正直的公民(Good Citizen)和有用的人(Useful Man)[2](3)。既包含追求個体的内在完整性,又包含价值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不断调适。

(二)通识教育的内容

通识教育是关于世界、人类社会生活、想象王国与理想王国的教育,既追求知识的本质,更重视培养人的心智的特质和品性。从知识领域来看,《红皮书》将学问领域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但三者之间并非分离,“更像一个由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以不同的程度组合而成的‘光谱”[2](36)。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传播信息,而是有选择性地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成果及科学的局限性。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教学来讲,问题不在于教多少内容,如果学生对正在使用的方法有所了解,对他的假设有批判性的认识,就能超越自己的专业领域并自由地审视自我。

从心智品质来看,培养“人在社会中美好的品性”正是通识教育的目标,《红皮书》将这些品性概括为: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在实践中,它们是不可分的。一,有效思考能力包括三个阶段,即在实际生活中处处用到的逻辑思考能力、可以跨越各领域的“情境思维”(thinking in a context),以及对于理解与人有关的问题最有价值的想象力,大体与上述三个学问领域分别对应。二,交流能力是表达自己并被他人理解的能力,可分为听、说、读、写等四种相互关联的技能。三,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涉及的是学生将全部思想运用于实际事务中的能力,不是从理论教学中发展出来的,而是来自实例、实践和习惯。在通识教育过程中,学生们能认识到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差距,从而学会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四,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有关价值的知识,还要致力于价值本身,将价值真正内化于学生的行为、感情和思想,包括学术诚信、道德价值和品格等[2](38-42)。

(三)通识教育的实践

通识教育不应该被认为是一套具体的必读书目,或者规定好的一系列课程[2](45),既能采取许多不同的形式,又能在所有形式中反映出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共同的知识与价值观[2](35)。《红皮书》总结了五种解决通识教育问题的主要办法,即分布必修课、综合导论课程、功能性课程、名著课程和个别指导。2007年,哈佛大学又发布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方案》(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2007,简称“2007方案”),提出“学生在通识教育课程上有更多的选择自由”“人文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更多的科学”[3](105)等建议。而“如果仅仅学习一些课程,其功效是令人怀疑的”,整个学校生活都要融入通识教育的目标。除了正式教学外,学校还通过其他媒介对学生施加影响。一,课外活动提供了一种手段,能将课堂上传授的抽象技巧与具体的选择和行动结合起来。二,学生自治在某种程度上对公民素质的培养很有价值。管理一个学生组织(社团)和在团队活动中处理遇到的问题,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决断力、主动性和合作精神[2](53)。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现状

据国家统计,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突破4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51.6%,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一方面,学生背景的多元化和内在差异性越发突出。另一方面,社会变革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在理念、内容、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事务工作理念

我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校人才培养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4],因此学生事务工作的目标、理念都是以服务社会发展为本的。同时,“在我们具有流动性的社会结构中,专业主义仍是实现阶层提升的重要手段”[2](33)。社会对专业、职业训练需求的强劲势头,导致学生事务工作存在实用性与发展性目标的失衡。这种追求“狭隘的自我”的理念导向不仅有碍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反而容易培养出“世俗,老到”的“精致利己主义者”[5]。

(二)学生事务工作内容

从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演变可以看出,学生事务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阵地,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工作内容的主导。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强调“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学生事务工作作为直接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领域,思想价值引导应处在重要位置。学生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的维护,以及社会参与能力、自治能力培养等多样化成长内容,亦不可或缺。此外,伴随大学开放性的增加,国际学生与特殊需要学生成为高校内部不可忽视的群体。与同为亚洲国家的新加坡、日本等国相比,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内容缺乏对特殊需要学生的侧重,在无障碍环境营造、配套设置与辅助技术资源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

(三)学生事务工作模式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模式从最初的行政管理工作,发展到现在的“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阶段,是“与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的”[6](11-13)。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主体向多以教师为主,学生自治体现不足;二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在服务方面,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比较明显。

三、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内涵与发展方向

如《红皮书》所言,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单纯依靠正规教学部分无法实现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在课程之外,包含寄宿方式和第二课堂活动在内的学生事务管理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另一支柱[7](13)。面对上述学生事务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学生服务、促进学生发展成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发展与转型新方向。

(一)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内涵

概括《红皮书》中的通識教育理念可知,通识教育是所有学生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具有美好品性的人和国家公民,包括知识与方法、心智特质等方面的教育。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在性质上,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相对应,关注所有高校学生课外发展的各个领域;在目的上,学生事务以“服务”和“发展”为重点,旨在“为提供增强大学生教育体验的服务”[8](192-206)“培养学生智力、社会心理和情感的全面发展”[9](86);在内容上,学生事务的实施以“第二、三课堂”为主要平台,涵盖学生行为管理,学生思想动态与价值观引导,住宿、经济资助、国际学生与特殊需要学生支持等生活服务,心理健康与学业咨询、就业指导等咨询指导,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各类文体活动等发展活动,呈现多样化、全面性特点。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1.学生事务工作理念方面

(1)以生为本

从整个高等教育体系来看,无论是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还是着眼于学生事务的管理,学生都是教育和管理的直接对象。学生事务工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使命,应充分认识“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改变传统学生工作以社会和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体系服务每位学生发展[10](163)。

(2)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好”人,归根到底源于某种完满的人生哲学。学生事务工作不仅是高校内部的行政事务,更是高校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必须回归到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学识、理性的智慧,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生活的价值[11](98)。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高校学生工作应从完成事务性工作,上升到关注学生事务对学生本身智慧、情感、品性等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变“问题式”管理为“发展式”管理。

2.学生事务工作内容方面

(1)多元覆盖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内涵要求必须覆盖所有学生的校内学习、生活服务,乃至于助力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学生对象来看,除普通学生外,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应受到重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国际学生的比例持续上升,帮助他们适应当地文化以提升教育体验和成效是学生事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服务内容来看,要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从传统的思想管理和简单的事务管理扩展为心理咨询、职业规划、学业指导[12](88)、体育与艺术情操的陶冶等多层次内容。

(2)育人导向

如上文所言,学生事务工作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以“育人”为导向应贯穿始末,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学生事务“育人”导向可包括:公民教育、能力教育及素养教育。

第一,公民教育。通识教育关注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国家公民。作为一个多元文化、民族的国家,我国面临着实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现实问题。学生事务工作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而课外资源,成为连接课堂、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一是通过思政教育、通识课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寻求一种超越专业知识之外的用以传递普遍价值的共同经验和知识[13];二是通过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实践项目、志愿者服务项目等,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的机会,引导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能力教育。通识教育十分强调对学生心智与能力的锻炼,同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对世界教育的考察,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及学会生存。对于学生事务工作而言,要在内容领域融入能力培养,通过多样的课堂教育、社团组织与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天赋特长,提升理性思考、批判思维、团队协作、有效交往、分析表达等能力的平台。

第三,素养教育。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道德福祉[14](5-10)。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对人理智、德性和审美修养[15](110)的重视,到《红皮书》提出的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理念,它们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道德与精神境界这一方面保持了高度一致。学生事务工作中的素质教育导向,一是要在“第二、第三课堂”中融入通识教育的文化理念,注重养成学生积极的精神风貌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是通过校园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建设的“隐性课堂”,在学生公寓园区、食堂、图书馆、教室营造文明育人的风气与氛围。

(3)促进学习

回归高校的教育属性,促进学生学习必然是学生工作理念的主要内容[16](80)。美国大学协会(AACU)指出,通识教育的基本学习成果是对人类文化及自然世界的了解[17](92-95)。学生事务的“学习”内容应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审美能力等养成。对此,学生事务工作应该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与从事学术事务的教师合作,把非学术性的活动、项目适当融入学术因素,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服务学生学业规划与咨询,并支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3.学生事务工作模式方面

(1)专业管理

在学生事务领域,推动学生作为发展者的发展,首先必须加强管理者作为建设者的建设[18](66)。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学生事务工作主张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和引导,做到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对相关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学生事务工作者要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既包括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各知识结构,又包括危机处理与灵活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与道德素质等。其次,研究型学生工作是一种新型的学生工作业态[19](112),学生事务工作不能仅限于“日常琐事”管理,而要深入研究学生工作存在的客观规律,建立专业而科学的学生工作体系。同时,《红皮书》倡议建立专业的组织“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以负责通识教育的实施与管理,学生事务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应设立专门专业的机构组织统筹各类学生服务与发展活动。

(2)灵活自治

《红皮书》指出,教育要帮助学生“拥有独特的、个性化的生活”。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事务工作方式的转换,一是符合学生成长不同时期的变化和特点[20](149),在尊重群体规律和管理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因生而异、因阶段而异的工作模式。二是“以生为本”的学生事务管理强调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学生服务与管理过程中,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通过各类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独立自主策划、独立开展活动;在心理咨询、就业与学业指导服务中心,帮助学生增强自律与自控意识。

四、结语

通识教育关于“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整体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心智训练、思维启发、能力培养[21](46)。学生事务工作广泛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各方面,是高校实践“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事务工作中融入通识教育元素,改变传统的事务性、管理性工作方式,彰显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目标理念,构建多元覆盖、育人导向、促进学习的服务内容,形成专业管理、灵活自治的工作模式,应当成为学生事务工作的更高追求。

参考文献:

[1]Michael D Coomes, Maureen E Wilson. The Contributions of Student Affairs to a Liberal Education: Three Imperative Questions[J]. Journal of College & Character. 2011, 10(5).

[2]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李曼丽.哈佛大学新制通识教育方案及其实施效果辨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16(02):1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2017-02-27.

[5]中國青年报.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EB/OL].http://zqb.cyol.com/html/2012-05/03/nw.D110000zgqnb_ 20120503_2-03.htm,2012-05-03..

[6]潘世墨.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务”的辩证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7]陆一.建构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主体性[A].素质教育与一流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六届大学素质教育高层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2017.

[8]彭湃.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发展脉络——文本分析的视角[A].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大学生发展与学生事务专业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9]Nuss,Elizabeth M.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ffairs[M]. Jossey-Bass Inc, 1996.

[10]郭月兰.世界一流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及其现实借镜——以哈佛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

[11]岳辉,陈宏胜,于洋.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路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12]邓卓明,张波.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应当注重五个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13]张宝予.美国高校通识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14]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深化:理念、策略与方法[J].交通高教研究,2004(3).

[15]马凤岐.“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2).

[16]李小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反思与重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11).

[17]张凤娟.“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课程设置中的发展历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3(9).

[18]冯培.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转型的若干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9).

[19]刘海存.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七大超越[J].江苏高教,2009(01).

[20]高飞.“通识教育”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经营与管理,2016(03).

[21]陈乐.“多样”与“同一”:世界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9(04).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发展方向现状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