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之路

2021-05-27程时雄谢楚杰王鹏

科教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程时雄 谢楚杰 王鹏

摘 要 本文在阐述了高校进行思政改革背景基础上,以湖北大学商学院为例,讨论了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改革课程形式、改革教学团队、建立思政课程考核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五个方面的思政改革,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全方面融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3.064

The Exploration Roa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CHENG Shixiong, XIE Chujie, WANG Peng

(Business School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the curriculum form, reform the teaching team, establis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 and take the Business School of Hube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Reform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in fiv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ntegrating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ourses with all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nd training new talents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自此全国高校纷纷开始探索课程思政。[1]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课程中,将其相关理论、价值观等渗透进专业课程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的价值觀念,进而影响学生的实践行为,兼顾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局面。[2]

现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相关从业人员也就更加频繁和密切的接触国外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坚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以避免被国外的思想和价值观侵蚀。[3] 这就需要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教师引导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多关注国际时事政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湖北大学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应当走在教育改革前端,为其他高校的思政改革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育人。湖北大学商学院从2017年开始提倡课程思政改革,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是首要的改革目标。在课程团队成员的积极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在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并凸显其价值引领功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4] 本文将凝练教学团队的实践经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提升团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素质能力,加强师德建设,从五个方面来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新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国际贸易新型人才,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输入兼具科研创新能力和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1 思政改革措施

1.1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平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品德。下文通过举几个例子来示范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路。

在讲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候,植入该战略实施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在经济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比较落后,比如中东、东南亚等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能帮助中国企业进行产业转移,通过对外承包基建工程,将我国优势行业如钢铁建材业、煤炭业等的过剩产能转移到这些国家,同时提振我国的制造业和建筑业等,有利于中国的经济转型。[5]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还会改善沿线国家这个大区域的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资源有效配置,[6]加强国际市场的融合发展,推进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政治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地缘政治,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能够遏制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滋生。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能打击美国重回亚太地区、遏制中国崛起的野心,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在文化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多样、宗教问题复杂,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帮助中华文化更好地去融入新时期的文化碰撞,中华文化的传播会使得沿线国家对中国萌生好感,[7]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有利于中国人民树立文化自信。

在讲解中美贸易战的时候,让学生深入思考贸易战背后的政治原因,分析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目的何在,预测今后中美博弈走向及中国的选择等问题,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励学生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在讲解国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们理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当今国际分工逐渐明确,各国之间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存度不断提升,一国出现危机,将会通过全球化机制波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8] 经济贸易问题会沿着全球价值链传递,产生的连锁反应会对国际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通过对这些事实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国际社会上的各个国家已经演变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只有各国之间互帮互助、共克时艰、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一起渡过难关,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出经济危机,克服可能发生的各种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合作、发展和共赢才应该是全球发展的主基调。

在讲解“进口配额”“出口配额”等非关税壁垒时,可以讲解配额会带来的权力寻租问题,即相关政府机构如果对被赋予的权使用不恰当,可能会将配额商品化,在市场上参与竞争和商品交换,以谋求一定的利益。相关政府机构将配额作为筹码来获取利益,会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成为社会腐败和动荡的来源,给国家利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9] 教师可以用相关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权力寻租带来的腐败问题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影响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腐败的坚定意识,与党和国家站在反腐败的统一战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团队教师要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讲授中注重向学生传递贸易术语和规则背后的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支撑整个贸易流程的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前提,也是确保整个贸易流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共赢的重要保障。团队教师要求学生尊重商业诚信精神,按规矩办事,确保整个贸易流程能顺利开展。在实训环节,鼓励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精神和负责的工作态度,通过实践操作、规章约束来养成职业素养等。

总之,课程团队需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确把脉国际经贸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全球化格局,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学术优势,积极引导学生站在正确的立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建设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课程内容散发出浓浓的“思政”味。[10]

1.2 改革课程形式

改革原有的45分钟课程的形式,创新使用“课前5分钟”形式,利用正式课程开始前的5分钟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国际经贸领域的时事热点问题、行业新闻、研究前沿、数据资料等内容分组进行汇报,并探索其中的思政元素,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双语、播报、曲艺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示自我,最后由课程教师点评修订。“课前5分钟”不仅是课程平时考查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课程考试的重要内容。三年下来,累计近300名学生登上讲台展示自我,师生共分析案例近100个,较好的平衡了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以国际贸易系列课程建设为抓手,结合国际经贸领域中的时事热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学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

1.3 改革教学团队

要发挥团队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必须要提升团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引领学生价值观的能力。首先要加强党对团队的领导,发挥商学院党委的政治功能,做好在团队教师里大力发展党员对象的工作,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对党员教师的监督管理,发挥基层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同时为团队吸纳新血液、新力量,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海外归国教师中开展党员工作,将其纳入本团队,扩充本团队的师资力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成员中思政教师、思政工作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拥有的丰富思政资源为课程教师提供思政培训,实现团队教师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还可以积极邀请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行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等思政大院的思政名师和专家学者以及校外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等对团队成员进行“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建立课程与思政的长效互动学习机制来提升提升团队教师的思政素养,培养团队教师自觉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团队教师平时还需自主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优良思想道德,将思政元素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深入了解各个国际贸易环节,挖掘其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并且根据这些元素制定合理的阶段性教学目标。最后要加强团队教师思政学习制度建设,以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11]定期组织团队教师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发展历史、改革的重难点问题、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的新策略等。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如聘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开展座谈会让团队教师交流分享彼此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组织团队教师观看相关主题的教育电影、假期组织团队教师一起去红色旅游景点学习等。为保证党团教师的学习制度有效落实,还需要建立考核制度,对团队教师的集体学习的出勤率和交流分享的次数进行记录和考核,并定期对团队教师的自学笔记进行检查。

1.4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线下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学生互动,且教学模式单一,对学生吸引力不足,且缺乏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改善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质量,创新了教学方法,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割裂或牵强附会。鉴于此,本教学团队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通过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组讨论、课堂演示、企业参观、双师课堂、双创比赛、校友联谊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课堂“活”起来。[12]

本教学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熟练使用超星学习通移动教学客户端、雨课堂移动教学客户端、腾讯会议等软件,提前将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时事政治案例上传到这些软件,方便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堂上在线发布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与讨论,还能使用这些软件及时看到学生上课时即时的疑惑、以及在线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针对21世纪第2个十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线上贸易发展迅猛,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本教学团队还在省属高校中創新增设了跨境电子商务实训的实验教学内容,并增加了Python语言、数据库结构、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Web网页设计等6门先导信息技术类课程为之服务,加上传统的线下贸易实训实习,实践教学学分扩大到总学分的1/3。

此外,团队成员将自己的QQ空间打造为课程思政的教学育人空间,近三年来,累计发布课程相关的教学、科研、育人等信息1000余条,学生浏览人数达到12147人,平均每条信息的浏览次数达到260人次,已经成为专业学生的“打卡”之地,被学生誉为传播正能量的集散地。

1.5 建立思政课程考核体系

建立思政考核体系,更多的聚焦于过程性评价,在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中引入适当部分的思政考核,在“课前5分钟”环节,不光要对学生的国际经贸认知打分,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打分,对国际贸易与思政主题融合的论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高一点的平时分。同时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试题中,引入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考察,设置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思想、政治、道德案例,检验本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同时还要建立考核体系,对教师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度进行考察,制定一系列的合理的考评机制,通过引入学生网络匿名评分教师的思政课程教学成果、计算学生总体思政得分的加权分、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比例等措施,衡量团队教师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度,对融合效果较好的教师予以肯定,对融合度不足的教师予以鼓励和督促,发挥考评机制的激励作用,促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在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记录各位教师的出勤率以及进行交流分享的次数,定期检查各位教师的自学笔记等,将这些也作为评估团队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考核的指标。

2 结语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专业相关从业人员与国外交流愈加紧密的时候,就更需要思政政治素养高,同时专业知识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思政与国际贸易系列课程“三基内容”的全覆盖,深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安全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在教学手段上,要实现信息技术对课程思政的全应用,新平台,综合利用线上、线下、自媒体、新媒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音视频形式,方便快捷的APP手段实现潜移默化地思政教学和育人;在人才培养上,要实现“学生本位”和“先红后专”,从“教师指导——学生接受”的传统模式转向“学生主导——教师支持”的OBE模式,确保思政的引领作用,培养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和三观,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富于进取,具有团队意识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教师培养上,要实现“先德后才”和“信师亲言”。重视教师德育功能和德育能力的培养,团队教师在立德树人上发挥标杆和模范作用,从而在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中潜移默化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知识过硬、同时思想政治素养高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亦晴,许春冬.“大思政”视野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45):136-139.

[2] 黄慧霞.《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32):43-45+52.

[3] 张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元素开发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4):270-271.

[4] 毛静,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探索——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7):78-84.

[5] 王述芬,韩东,陆冬梅,等.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探索[J].教育观察,2020,9(41):19-21.

[6] 王敏.国际贸易课程思政教学分析[J].商业文化,2020(29):102-103.

[7] 郝凯,尚会英.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探索[J].对外经贸,2020(11):140-143.

[8] 畅童娜,杨萌,赵程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39-40.

[9] 崔蕾,徐颖.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轻工科技,2019,35(11):174-175.

[10] 毛薇兰.课程思政融入《国际贸易理论》课的教学探索[J].北方经贸,2020(07):151-152.

[11] 谭琼,钟芸香.课程思政视域下国际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9):66-68.

[12] 付娟,邓野,张蓝心.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内容及措施——以“国际贸易学”课程为例[J].辽宁经济,2020(05):94-96.

[13] 郑军锐,李敏华,任铁争.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财富时代,2019(11):153.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