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机交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5-10邸臻炜谭洁霞黄筱佟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6期

邸臻炜 谭洁霞 黄筱佟

摘  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学纳入专业课程内容,是高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本文以《人机交互设计》为例,对思政元素加以深度发掘,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建构“一目标、两融合、稳拓展”的教学路径,探究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具体实施流程与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人机交互设计;

“课程思政”是中国近年高教课程改革中的热门词,思政课程是中国高校专门设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则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中国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课堂中,是中国高教系统在推进教育课程变革中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进中国高教系统各类课堂中的新举措。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如何落地成为高校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人机交互设计》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交叉课程,其教育过程强技能、专设计,和思政教学过程似乎截然不同。如何在课中将课程思政“隐性融合”,完成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递、价值引领与思想政治教学有机融合,为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必要性

《人机交互设计》重点讲述了人机交互的基础设计概念、理论,让学习者了解人机交互界面的产品设计过程,并理解从人机交互设计角度提高产品设计过程的可用性和用户感受。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各种全新的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如大屏终端、VR虚拟设备等,使人机交互设计课程有更大的发展和探索的空间。

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相关内容的授课教师主要是思政专业背景,结合交互设计实际问题开展教育深度不够,导致学生不予重視,缺乏工程伦理意识。第二,人机交互设计教学带有多专业交叉属性,包括计算机技术、社会心理学、艺术学等诸多专业范畴。但工科课程着重在培养运用基础理论和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多数工科学生在解题时都比较理性,具有较强逻辑性,但也因缺少人文科学素质,而忽略了对问题的分析。第三,用户界面设计需要中国风格、表现文化自信,但传统课程缺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以上问题,都必须挖掘课程所具有的思政元素并渗透到具体教学环节,以达到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科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实践

课程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依据本专业“工程技能与德艺兼备”的培养要求,构建了“一目标、两融合、稳拓展”的教学路径,将立德引领与技能传授相契合,为课程思政“树魂、塑形、注能量”,实现了《人机交互设计》课程思政的常态化。

1.“一目标”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为课程的思政建设树魂。确立价值塑造、技能培养、能力拓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对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以了深度发掘,确立《人机交互设计》课程中思政内容的顶层设计、立德目标。

(1)爱国主义情怀。引领学生认识全球信息行业的先进发展水平和人机交互的前沿发展趋势,认识信息技术在未来我国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从而激发爱国情和报国行。

(2)专业伦理意识、职业道德教育。传统课程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对于掌握网络技术的学生、岗位工作者而言,隐私保护、计算机犯罪问题、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等,必须有一道清晰坚定的道德线。

(3)人文素养教育。传统教学实质上基于自然认知的普遍性,因此主要注重技能的实际运用,而忽略对人文素养的深层挖掘。将课程内容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升人文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

2.“两融合”在课程视角下进行思政规划与设计,为课程的思政建设塑形。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思政元素的隐性融合。将爱国主义情怀、专业伦理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四大部分立德目标融合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实践实训全过程。促进专业思政建设的常态化与模式化。

(1)从教学顶层设计入手,研究了教学大纲,重新整合了课程知识点和教学思政元素之间的契合点,并采用隐性教学思政与德育的融合方法,线上线下预混式课程设计,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科教育协调同步,发挥课程教学教书育人的整体作用。

(2)在与现有课程教育平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更新思政元素教学资源,完成了教学项目案例库、重点案例教学视频、综合实训题的更新,并持续迭代。

3.“稳拓展”,从实践创新角度为课程的思政建设注入能量。通过“以赛代考”的形式让学生组队参加专业比赛,对学员的期末综合实际能力做出评估。团队在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项目研究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正确的胜负观。项目选题的过程是吸收中国文化、社会发展正能量的过程;收集素材的过程是强化版权意识教育的契机。全面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为课程的思政建设注入新能量。

三、课程评价与实施成效

1.建立多维度、多类型的课程评价方案

结合课程特点打破“终结性”考核,建立多维度、多类型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线上维度结合的网上教研平台完成了网上练习、课后学习复习、思政资料延伸阅读的考核;线下维度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实训、团队项目成果。在总评价添加团队协作、版权规范、人文素养等思政因素评价。

2.课程思政见成效,教学评价高

根据学校教务系统“教学质量评价”及期末教学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人机交互设计》课程评价等级均为“优秀”,学生认可度高;45.4%学生认为进行了有效的职业道德、版权意识的教育;35.5%学生认为课程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起到积极宣传作用。

3.期末考核作品质量显著提高,学科竞赛成绩斐然

课程思政改革以来,《百越之西,不忘初心》、《我的信仰不平凡》、《清朝文房八宝》等人机交互类作品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广西计算机应用大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23项,涉及学生76人次。

课程思政改革是项长期工作,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资源案例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进步迭代更新,“课程思政”更需要长期积累、润物细无声的研磨,不断深化内涵持续改进。本文通过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目标、两融合、稳拓展”的教学路径,以期能够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落实及推广提供理论及实践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邸臻炜(1980-),女(汉族),山东商河人,硕士,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处理、信息可视化。

通讯作者:黄筱佟(1981-),女(汉族),广西梧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处理、三维可视化等。

基金: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NO.2021JGB360)

梧州学院2018-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NO.Wyjg2019A094)

梧州学院2018-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NO.Wyjg2019B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