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块教学的高中体育课程建设路径

2021-04-28陈振学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模块教学课程建设高中体育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训练内容匮乏、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提出体能训练模块教学、态度培养模块教学、技能培养模块教学、心理健康模块教学等课程建设路径,通过传授运动方法技巧、升级运动训练形式、优化教学指导、实施过程发展评价、推行成长档案评价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建立模块教学品牌。

【关键词】高中体育 模块教学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6-0151-02

所谓模块教学,是指将系统性内容和程序做分解设计,形成系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单元教学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法应用。体育学科模块划分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来设定的,学生每学年要修习4个模块共72课时,具体包括体能模块、健康教育模块、运动技能模块、体育态度培养等。在高中体育学科教学中引入模块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理性选择模块教学内容、优化模块教学条件、设计模块教学程序、创新模块教学活动、延伸模块教学维度,以满足更多学生学习训练的诉求。

一、体能培养模块教学

体能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运动中的综合反映。身体形态和技能是体能的物质基础,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它是体能的核心,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灵敏等。由于部分学生的体能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体能练习相对比较枯燥,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导致部分学生对体能训练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为模块教学方案设计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对教学内容做优化处理,确保体能培养模块教学设计顺利展开。

(一)精选模块内容

模块教学方案设计包含诸多内容,目标设计要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标准》对模块组成有特别设定:每个运动技能系列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如足球、跳远、健身健美操、蛙泳、防身术、花样跳绳等,以便让学生对所选模块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练。模块有大小之分,如足球或者篮球训练项目,也包括诸多小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内容和要求,教师要精选这些模块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顺利参与训练创造条件。一个模块不仅要有鲜明的主题,还要做好课时规划,而且要兼顾单元设计和课时设计,教学环节要明确,训练目标、学练形式、重点突破、过程效果检测等,都属于训练环节和步骤内容,教师要做好整合处理,确保模块教学程序顺利打开。

(二)优化体能教程

学生对运动和训练存在不同认知,教师要做好模块教学规划,这样可以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参与到训练中。如耐力跑训练,这是体能训练模块内容,学生大多对这项运动持排斥态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出合理安排:让学生每天选择一个距离坚持长跑,可以是1000米,也可以是5000米,并写出跑步日记,看谁坚持的时间更长,然后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为确保运动正常开展,我们针对长跑锻炼设定网络直播栏目,让学生在长跑时将视频或图片传输到这个平台上,大家展开互动交流。任务设定后,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其中,直播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直播互动中展开调度和评价,对学生的长跑给予方法指导,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确保直播平台始终处于热闹的氛围之中。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方式比较感兴趣,其训练效果自然呈现出来。可见,模块教学未必都在课内完成,教师要适时做出延伸设计,让学生借助更多辅助手段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效果才会更加理想。

二、态度培养模块教学

相关调查显示,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学业负担重,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总体态度都不够积极,尤其不喜欢耐力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了纠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教师要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教学质量。

(一)激发运动热情

模块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同时对教学情境展开创新设计,增加训练的运动吸引力,让更多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训练。如在纠正体育态度模块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信息、亲自做示范操作,或者让学生亲自参与示范操作,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进而纠正学生的体育态度。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直观信息,能够对学生感官带来一定的冲击,如果能够做出更多示范操作,就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跳高训练时,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操作要领,特别是女生,更是害怕跳高运动训练。为此,教师可以先做出一些示范操作展示,对跳高动作进行分解处理,然后挑选一些运动骨干进行现场表演,以带动更多学生主动展开训练。但不少女生还是存在运动恐惧,不敢做动作,跳高表现不尽如人意。此时,教师再组织这部分学自行设计训练环节,让学生自由模仿训练,感受跳高运动体验。通过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训练内容,包括横杆高度、起跳动作、助跑方向等,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权,进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二)推动模块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设计运动项目,组织学生主动开展体育训练等,这些都属于主体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师以矫正学生运动态度为教学主题展开设计和组织,体现模块教学属性特点。高中生面临高考壓力,对文化课更为重视,往往忽视体育课训练,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做出积极应对。第一,做好运动宣传。“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教师针对体育锻炼的正面作用展开宣传,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灵冲击。第二,推出适合的运动项目。学生对运动训练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自然能够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第三,组织娱乐性、竞赛性体育运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这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第四,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利用多种运动条件,展开生活化运动和训练,进而矫正其运动态度。

三、技能培养模块教学

技能模块教学凸显训练的系统性、渐进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师要做好运动组织,精选运动内容,创新运动形式,积极传授一些运动技法,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运动环节。

(一)传授运动方法

技能模块教学程序启动后,教师不仅要做好程序梳理和衔接,还要关注运动方法和运动技巧的传授,让学生自然进入训练环节,进而在主动运动中形成学科核心能力。学生对运动有选择性,教师对此要展开针对性设计,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才能够提升运动的实效性。模块教学应贴近学生主体展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情进行调度。如在篮球运动训练中,教师先对学生的篮球运动基础和知识储备展开调查,推出了多种训练形式,如运球、投篮、传接球,教师在这些训练中,分别做出方法指导,并多次示范操作,对动作要领做分解介绍,甚至调出职业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训练和学习。为激发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主动性,教师还推出一些游戏内容,以提高篮球训练效果。如定点投篮比赛小游戏,学生都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篮球素质。

(二)升级训练形式

技能模块教学要落实诸多教学目标,自然需要多种训练形式的支持。学生有运动偏好,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这是普遍现象。教师可以在训练形式上开展多样化设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只要能达成運动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训练形式并不重要。此外,教师还要关注运动团队的建设,鼓励学生自由组建运动团队,借助集体的力量提高训练品质。教师推出模块教学模式,需要系统性设计和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仅仅让学生顺利进入运动环节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对运动组织、运动技能培养、运动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关注,让运动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如徒手操训练,教师先开展学情调查,对徒手操开展情况、学生掌握程度等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然后设计系统性训练计划:第一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徒手操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接着跟进介绍一些运动要领;第二步,学生模仿学习,教师跟进指导,对学生运动表现做矫正;第三步,师生互动交流,推出一些集体展示环节,让学生主动做运动展示;第四步,教师对学生徒手操训练情况做检测,对其运动表现赋分评价。

四、心理培养模块教学

心理健康模块教学呈现体系性,教师要对运动内容进行筛选、对训练要求做好规划、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教学评价的改进,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

(一)创新运动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开展动态性观察,搜集更多评价信息,借助观察、测试、调查等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学科表现做出客观评定,为学生主动参与训练提供精神支撑。开放性评价有鲜明的特征,教师要做好必要规划,让学生关注运动评价活动:一是评价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调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微观应用要注重细节;二是评价内容包括课内课外、训练表现和运动基础等多个方面,运动态度、运动成长、运动方法应用等,都是关注的方向;三是评价体现多元化特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等,都需要多元化支持;四是评价原则追求开放式,教师和学生都属于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应公开透明,体现公平公正。学生大多关注自己的运动表现,对训练评价也颇为关注,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训练心理展开评价操作,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运动激励,确保运动训练的顺利展开。

(二)推行成长档案

心理健康模块教学可以引入成长档案内容,这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个核心目标的落实,建立学生运动成长档案。成长档案要与模块教学高度匹配。学生运动基础、训练习惯、运动悟性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唯有运动成长档案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最合理的评价。学生运动成长档案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单凭学科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教师可以组成专门的运动档案管理小组,吸收部分运动骨干学生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教师应做出政策规划,让学生参与数据搜集、整合、处理等工作,及时处理每一名学生的运动基础、运动成绩、训练表现等基础数据,让运动档案呈现动态化管理。如果能够借助网络做管理操作,让学生随时可以查看档案内容,不仅能够体现档案管理的透明化,还能够形成更多运动激励,让学生产生运动紧迫感和责任感。

体育学科教学渗透模块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价值,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教学内容、推出教学活动、创新教学评价,确保模块教学程序的顺利执行,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学生对模块教学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结合学生训练现实,推出更多训练任务,让学生在系统性训练中树立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模块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权翠,闫岩.“新高考”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21(2).

[2]连仁都,陈庆灿.优质学科建设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模块建设实践与思考[J].体育教学,2020(3).

[3]赵旭.简析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J].青少年体育,2018(9).

【作者简介】陈振学(1968— ),男,广东广州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就职于广州市白云中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体育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模块教学课程建设高中体育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职体操模块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开展的现状分析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