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十五年来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及启示

2021-04-28周天凯庾露黄少芬彭梦晓罗国玮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水循环课程标准区域

周天凯 庾露 黄少芬 彭梦晓 罗国玮

【摘 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和200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地球上的水》一章为例,从新旧课标的异同及新旧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等方面分析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材分析 核心素养 地球上的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6-0014-0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3年版)》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提出了情境教学、主题式和大单元等新的教学理念以指导地理教学实践。但由于新教材教学内容变化大、使用时间不长等原因,目前地理教师对新教材的研究仍有不足。本文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和2004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地球上的水》一章为例,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从新旧课标的异同及新旧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等方面,分析十五年来我国地理教材变化的原因,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新教材注重基础,面向素养

(一)课标表述更为严谨,内容编排更为科学

从课程标准来看(如表1所示),2003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和2017年版地理课程标准有共同点,都强调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地理意义,都注重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地理核心素养。其不同点体现在行为动词表述发生了变化,如2017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对水循环的过程,由原来的“说出”改为“说明”,表述更加科学、明确。2017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对2003年版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补充升华,其地理意义包含的地理要素更加宽广,语言表述更加严谨。2003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对洋流的学习要求表述为“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2017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对洋流的学习要求表述为“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首先,从知识结构上来看,2017年版地理课程标准相对2003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发生了改变,从“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改为“海水性质和运动”,且知识的难度也有所降低,2017年版地理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与初中地理的衔接,并对2003年版地理课程标准进行了优化补充。

其次,从具体要求来看,2003年版地理课程标准侧重于运用计算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说明水循环要素的变化,主要侧重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对素养要求较为单一;而2017年版地理课程标准侧重于运用地理信息工具以及其他工具,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说明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地理素养的要求更为综合、层次要求更高,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基于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视角,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二)教材内容选用更为综合,核心素养目标更易达成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教材难度有所降低,知识更加注重基础(如表2所示)。2019年版地理教材编写遵循了宽而浅的原则,注重基础,为选择性必修1打基础,知识量相比2004年版地理教材有所偏少,难度上有所降低,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留出了空间。

第二,完善学科体系,注重要素综合。2019年版地理教材中,加入了海洋的相关知识,实现了地理教材自然五大要素的覆盖,在知识的编排中,注重要素的综合,比如水循环介绍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体现了地理空间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04年版地理教材中,重点说明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侧重于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地理意义,虽然体现了地理要素综合性,但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第三,问题聚焦国内,强化区域认知。比如2019版地理教材水循环一节的问题研究参照了2015年高考试题,设计了“运用现代淡化海冰技术能否解决环渤海地区缺乏淡水”的问题,将视角引向国内,让学生以新的地理理念,从区域综合的视角调用知识,针对解决渤海淡水短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强化学生国内区域认知的能力。2004年版地理教材借助探讨能否搬运南极冰川的海冰来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少淡水问题,将视野引向了国际,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国内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

二、立足区域,精心配置案例

由于受课程、师资、硬件、中考科目设置等原因的影响,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2019年版地理教材注重初中地理课程的衔接,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初中地理知识点,其中区域知识和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在案例选择中(如表3所示)融入了中国元素,注重中外结合。在一些自然地理的解释说明中,以中国区域作为案例选择,另一方面也从全球视角选择经典区域和案例用于举例说明。2004年版地理教材的案例选择以国外经典案例为主,受当时全球化思潮的影响,教材適应了当时的时代发展。比如,2004年版地理教材选用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咸海等案例均是全球经典区域,但学生阅读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层次要求较高。2019年版地理教材加入了学生熟悉的钱塘江大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与初中区域知识的衔接,而且钱塘江大潮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2019年版地理教材选用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弱的案例,能够对课本里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做进一步的说明、印证和诠释,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综合呈现,体现人地协调

(一)图文并茂,升华情境

2019年版地理教材中,使用了最新的、更为清晰的图片,更利于直观感知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水循环》一节中2019年版地理教材选用《宋书·天文志》“百川……入海”历史故事典籍作为情境导入,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019年版地理教材选用国外典型的历史事件(“长尾鲨”号核潜艇遭遇海中断崖、诺曼底战役登陆日)创设问题情境,为地理情境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如,在《海水的性质》一节中,通过对全球图(2幅)、海域图(2幅)、温度盐度密度差异图(1幅)的展示,为学生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十五年来我国地理教材图像对比可以看出(如图1所示),2019年版地理教材的图片数量有显著的提升,景观图和统计图的数量也有所增多。图片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二)栏目类型多样,注重人地协调

2019年地理教材和2004年地理教材都注重栏目的多元化设计(如下页图2、图3所示),但2019年地理教材栏目更加多样,通过“问题思考”“自学窗”“活动”“案例研究”“本章要点”等丰富学生所学,帮助学生快速抓住教材要点,对优化地理学习、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自学窗”《塞纳河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通过所学了解科学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观。通过活动研究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渔业生产和盐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学习探究,学生增长了知识,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树立了人地协调观意识。通过“自学窗”展示了人地和谐发展的典型案例,即新加坡如何把海湾变成储蓄雨水的水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理念。

四、新旧地理教材变化对一线教师的启示

(一)坚持人地协调观为主线创设真实情境

情境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而传统教学往往采用的是剥离真实情境的教学方式,教师仅仅是将脱离真实世界的抽象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人地协调观是自然和发展观的体现,其贯穿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也是2019年版地理教材的主线思想。例如,在“能否淡化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的单元活动中,探讨了如何利用淡化海冰以获得淡水资源,从而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人地关系,在面对人地关系矛盾的问题时秉持正确的观念。

(二)建构知识体系,注重综合思维

地理学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建构知识体系时要注重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采用综合思维建构知识体系。比如在《地球上的水》一章中要对地理要素“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海洋水”进行分类学习,首先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后能够说明其地理意义,其次学习“海洋水”后能够说出海水的性质以及海水的运动规律,最后运用综合思维解释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及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三)中外结合,强化区域认知

按照地理学区域的特征,可以将人类生存的环境按照不同的尺度、类型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区域认知是人们认识地理复杂性的基本方法。比如在《地球上的水》一章中,通过活动探究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强化学生对红海和波罗的海区域的认识。在水循环一节中通过对宁夏砂田景观进行活动探究,学生了解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提高了区域认知能力。

(四)注重实践,提高地理实践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比如,学习“海水的性质”的内容时,引用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让学生调查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情况,再结合所学的海水性质的知识,了解海滨浴场哪些月份适宜游泳,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论述哪个海域适合人们游泳,叙述时间上的差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艾瑞堂.高中政治课的情境创设[J].新教育,2014(1).

[3]杨东美,林慧,张胜前.区域认知素养下高三地理学困生的转化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6).

[4]杨东美,张胜前.30年來我国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及启示:以人教版“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为例[J].地理教学,2018(18).

注: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WebGIS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地理信息科学一流本科专业阶段性研究”(编号:602030389162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天凯(1997— ),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南宁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在读研究生;庾 露(1984— ),通讯作者,男,汉族,广西灵川人,博士,工程师,现就职于南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黄少芬(1997— ),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南宁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在读研究生;彭梦晓(1999— ),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南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罗国玮(1979— ),男,汉族,广西平乐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南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水循环课程标准区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分割区域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擦桌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区域发展篇
青铜峡灌区水循环主要因子及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