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多维互动对话活动的组织

2021-04-28祁玺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祁玺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多维互动对话活动的组织方法,具体介绍数学操作活动、数学合作活动、数学网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认为教师要在对话设计和组织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交流互动环境进行优化处理,对交互对话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对话的主动性,为高中数学学科学习注入活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多维互动对话 活动组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6-0074-02

多维对话是学科教学最为常见的学习方法应用,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对学习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教师与教材对话,都属于学科教学方法范畴。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教师推出更多互动对话活动,能够对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教师要精心筛选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这样才能形成更强的学习启动力,提高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主动性。建立对话情境、组织对话活动、延伸对话维度,都是比较明智的设计方法,学生对这些对话活动有更强的认同感,教师要进行科学组织和监管,确保对话活动顺利推进。

一、通过数学操作活动建立多维对话情境

数学活动众多,创设对话情境,确保数学活动顺利启动,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数学实验设计、数学操作组织均能形成对话契机,其情境调动作用更为显著,教师要做好活动组织和发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

(一)数学实验设计

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建立对话意识,借助更多活动渗透对话内容,让学生在广泛对话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提升学习品质,增强学习效果。如进行数学实验设计时,教师不妨利用问题做启动,引导学生针对实验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明确实验的操作程序,分析实验的可行性,研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以此促使学生完成学科认知的顺利内化。

数学实验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教师在精选实验内容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研究,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契合性。例如,教学《集合的含义和表示》的内容,教师可先解读集合的含义以及集合的表示方式,然后要求学生对生活案例做实验研究:集合包含许多元素,深入生活之中,对这些元素进行筛选,设计不同集合,说说这些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关系和联系。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任务进行深度思考,整理一些数学案例,推出数学实验研究路线。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生活观察和数据整合,对接集合和元素,给学生提供实验探索的机会。学生在集合列举和对比分析时,其实验特征更为鲜明。教师将数学实验作为调动手段,能够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促进学习的动力。

(二)数学操作活动

数学学科活动形式有很多,在设计实践操作性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深入生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建立数学学科认知。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学生对数学应用比较感兴趣,教师从这个角度进行设计和组织教学,精选一些生活操作活动,设置更多合作对话任务,能够启发学生的对话思维,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从而成功启动活动程序。

教师借助操作互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对数学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其激发效果会更为突出。例如,在教学《集合的包含关系》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实物做集合对比分析,推出集合的包含关系。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活动有浓厚的操作兴趣,虽然操作过程和小学数学的操作過程很相像,但其助学效果不容忽视,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直观展示,将集合学习推向高潮。教师借助一些操作活动推进教学,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更易接受,其学习激发效果更为突出。学生对直观操作活动感兴趣,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进行设计和组织,其助学效果更佳,学生的学习认知更深刻。

二、通过数学合作活动提升多维对话品质

数学对话活动启动后,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对话环节,在深度思考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数学讨论活动、数学研读活动、数学实验活动等均带有合作属性,教师要做好对接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对话思考的契机。

(一)数学讨论交流

学生对学科讨论活动最为熟悉,教师在讨论任务设计和投放时,要对学生学习思维基础进行客观评估,设计更多适合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在组织互动交流时,教师不能忽视小组讨论组织形式,不妨让学生自行组建讨论小组,这样可以提升讨论的交流效果。学生自行成立学习小组,能够提升讨论的和谐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自然启动互动交流程序,学生会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对话活动,在专业探究中建立学科认知。例如,《从图象看函数的性质》的内容适合进行数形结合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函数图象,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归结函数的性质。学生观察相关图象信息,主动开展互动交流学习,课堂对话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交流,促使学生达成学习共识。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是最常见的学法应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组织相关活动,推动对话程序的自然启动,引导对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数学研学活动

在进行数学研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解析,对活动程序进行合理设计,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所谓研学活动,是指研究性学习,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具体规划,设计清晰的学习路线,投放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小课题形式进行展示,要求学生通过广泛交流对话,形成研学共识,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内驱动力,促使学生内化学习认知。研究性学习本身带有合作性质,教师可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在进行数学研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操作条件和学习能力实际,设置团队研学任务,成立研究团队,形成对应调度。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内容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然后设计专项学习课题: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属于新概念、新理论,学生自行成立学习团队,围绕这些内容开展小课题研究,对定义域和值域概念进行深度解析,找出更多适合的案例信息并进行分析,对二者关系做推演处理,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结论,准备参与班级集体讨论活动。任务设定后,学生开始成立研究团队,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度解析和讨论,找到研究的路线,并在深度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设计小课题任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更多对话契机,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

三、通过数学网络活动延伸多维对话训练

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主动性很高,在设计对话训练时,教师要做延伸处理,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结合都能够带来更多对话契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产生更多的对话机会,学生进入对话环节后,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以提升对话品质。

(一)数学信息共享

研学活动形式亟待创新,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对应设计,让学生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开展信息搜集和共享,这能够带来更多的对话契机。网络的覆盖面广泛,学生应用网络交互平台早已成为生活常态,教师进行延伸设计,组织学生在网络上开展对话交流学习,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助学效果更佳。数学学科学习与网络进行对接,其适合性高,调动作用更为显著,教师适时进行设计和组织,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成长点。

学生对网络信息共享和交流活动比较有期待,教师适时进行布设和组织,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教学《指数函数》的内容时,教师对指数函数概念进行解读,设计课例进行演示操作,为学生规划清晰的解题路线。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设置网络学习任务:指数函数是学生刚认识的数学概念,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对指数函数进行深入解读,并准备进行互动交流发言,谈谈指数函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布设进行对应操作,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处理,逐渐厘清指数函数的应用范畴。教师设计网络信息搜集任务,为互动交流做信息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对网络信息搜集任务比较感兴趣,自然会积极响应,在主动搜集和深度思考中建立概念认知。教师设置网络交互活动任务,这是学生期待的事情。因为网络交互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更为便利,他们积极响应,在互动对话中达成学习共识。

(二)数学远程活动

远程教学组织形式很多,翻转课堂、微课投放、网络讨论、网络展示、网络评价等都属于远程教学和学习活动范畴,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对应组织,借助网络展开远程教学,对学生形成多点冲击,促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活动之中。因为学习活动带有分散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入交流对话环节,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科认知的内化。学生能随时展开对话,这是学科教学追求的目标,教师利用一些辅助手段进行引导和调动,能够形成新的教学启迪力量。

在远程教育课程中,教师不妨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呈现。教师投放微课视频到网络交互平台,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对应解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例如,教学《幂函数的概念》的内容,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对幂函数的概念进行重点解读,通过比较的方式,以多种函数作为课例,对幂函数进行展示和比较,要求学生针对视频进行分析研究,自行展开对话交流。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开展互动交流,对幂函数概念进行深度解析。为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还可将微课视频上传到微信群之中,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观看和研究,在自由探索中建立学习认知。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远程教育活动自然开展。学生进入微信群观看视频,不受其他时空条件的制约,这无疑是比较理想的学习。在远程教育呈现形式上,教师要从学生学习需要角度出发,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促使学生在深度研究学习中建立学科认知。

总之,进行数学学科教学程序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利用对话推进教程,对学生形成多点启迪,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深度学习环节,在研学中掌握学科核心技能。对话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做好综合评估,对对话条件和时机进行综合把握,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对话契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核心,在深度研讨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明春.高中数学精准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集合”为例[J].数学教學通讯,2021(27).

[2]徐涛.高中数学拓展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18).

[3]路江江,王亚妮.高中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王尚志教授访谈录[J].数学教育学报,2021(2).

【作者简介】祁 玺(1979— ),男,汉族,甘肃通渭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