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让语文阅读教学激活学生认知

2021-04-06郭婷

课外语文·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认知直观情境

【摘要】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在发展阶段,语文教学中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知识呈现方式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因此,教师要努力地创设出适应儿童认知方式的教学情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直观;认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9-0074-02

【本文著录格式】郭婷.创设情境,让语文阅读教学激活学生认知[J].课外语文,2021,20(09):74-75.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运算阶段的儿童语言符号意识已经形成,并且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顺应了儿童的认知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认知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直观的知识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优化认知。所以,创设情境教学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化。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知道,儿童的认知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了语文课堂。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情境创设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从而有力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内化。通过创设直观的知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活动的情感的体验,让教学效果明显地提升。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因为小学生几乎没有游览黄山的经历,更不知道奇石是什么样子的,要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显然是有难度的。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把从网络中搜集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播放,学生们看到了黄山的美景,更看到了不同形状的“奇石”,学生们被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震撼了,因而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觉得这些石头神奇吗?能打一个比方吗?”这样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语文课堂中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巴甫洛夫说:“问题是发现的开始,探究的动力,创新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从而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把问题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少年闰土在海边瓜地刺猹。接着,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图片中的那个少年在干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少年的闰土?”“你们看了这幅图片有什么感想?”通过连续发问与追问,促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之中。这样,就会让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深刻。

三、创设表演情境,加深学生课文理解

儿童有喜爱表演的天性,语文课本中有故事情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的。随着学生理解程度的加深,小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已不满足朗读了,而是希望自己能够以文中角色的形式存在。因此,教學中教师不妨创设表演情境。在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可以开展角色表演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这样的表演情境也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理解之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角色朗读活动,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就是给这篇课文编一篇课本剧,等到节日时在班级演出。为了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们开展了相互之间的合作:有的同学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拓展,有的主动要求表演其中的主要角色,并且自己动手做一些道具……这样,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后来,在节日的情景剧表演中,学生们入情入境的表演在全校获奖,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儿童的认知特点来创设情境。

四、创设生活情境,感受语文实用价值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语文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工具性十分明显。新课改要求中也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要能够选择那些典型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作为情境,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而让其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因为本文涉及道德抉择的话题,所以在教学中就把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河边钓鱼的情景)创设成教学情境,进而提出问题:“请大家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这几幅图片(各种各样大小不一样的鱼),如果你们去钓鱼,希望钓到哪一条?”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会深深地陷入思考中。此时,教师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同学们,你们看到的鱼很多,但其中一条鱼就是本课主人公钓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钓起来鱼后又做了什么呢?”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课文。这节课结束,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获得了思想的启示。

五、创设想象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地创设想象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想象情境的方法很多,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画面、视频等,都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因为中国的小学生不了解德国风景与民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紧扣“花团锦簇”与“姹紫嫣红”这两个词语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景色的奇丽。接着,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课件中的视频朗读。让学生在一边听朗读中一边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学生们就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想象中的德国风光。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就为后面讲述这篇课文的主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奠定了基础。这样的主旨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是进行了一场精神文明的教育,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综合上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好情境教学的特点,大胆地探索与实践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化,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磊.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

[2]张敏.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8(1).

[3]武鹏霄.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作者简介: 郭婷,女,1989年生,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认知直观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