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

2020-10-21刘林会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7期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

刘林会

【摘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内容,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历史课堂更要注重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  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992-7711(2020)17-010-01

0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具有重要引导意义,因此要加强学生对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具体含义表现为:

历史时空观是指由于历史事件的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时空环境,历史事件的发展与进程都可以通过时间空间两大维度表现出来。同时历史事件也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条件下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史料实证是指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来描述并展现历史事件,历史资料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文学著作、回忆录等,是我们正确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而历史解释就是指在客观、准确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理解、去感受过去的历史事件。唯物史观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均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能够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家国情怀是指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迫于考试压力,教师并没有针对历史核心素养角度来进行历史授课;教师只是根据自身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传授历史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成为听课的机器;教学过程中只针对考试知识点的讲授,对于拓展课外历史知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影响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历史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分数是历史教学效果的主要评价方式,这也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都偏向于考试这一终极评价,而学生也成为考试的机器,课堂上学习、课下做题,全部的学习目标只为了考试的分数,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积极性。现阶段历史教学核心素养不断推进,“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教学评价的需要,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历史核心素养对于教学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综合发展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迎接未来各类挑战的能力,为学生的不断进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历史课堂都是围绕考试开展,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到脑袋里,考试时写到试卷上拿到分数,教育才算实现,并没有从根本上展现出历史的功能与作用。因此,从核心素养角度来改革历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全方面地分析历史事实,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将核心素养融入历史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通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时空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某一事件从特定的时间、空间角度进行认识把握。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知道哪一年发生了哪些事,还要让学生掌握将不同的事件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编写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我国朝代的更替,形成一个朝代时间轴,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朝代的内容进行填充,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脉络;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时间轴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整合起来,掌握不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历史课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前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会产生想要好好学习探个究竟。比如在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三国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先有个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评价三国时期最喜欢、最敬佩的人物,提醒学生在评价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由此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必备的精神品质,而历史学科则集中体现了家国情怀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围绕着抗日时间轴,并结合书本知识,将不同时间内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填充进来,形成抗日战争知识框架图,然后将不同历史事件,或者具有相同历史属性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归纳出我们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不易,千千万万共产党人、抗日战士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才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爱国精神,意识到当今的和平繁荣来之不易,将来也要投身到建设祖国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

基于历史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客观正确对待历史事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将历史的核心素养引入课堂,由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姜仁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5).

[2]李小芬.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2017(11).

[3]余建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7(4).

[4]周永红.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17(8).

[5]刘文婷.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好家长,2018(14).

猜你喜欢

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借力微课,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构建历史认同感,筑基核心素养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谈高中教学过程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