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下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2020-10-12周杰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

周杰

【摘 要】基于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少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情况,本文以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为例,通过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研究,探寻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及价值意义。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单元教学目标;初中数学

一、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关注的是课时教学目标,很少去回顾并从宏观的角度去整体感知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笔者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前的备课活动中应该先根据课程标准了解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然后再落实每个课时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从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编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正式出版。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化。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则从另一个层面对所习得的知识进行了分类,完成了对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修订,并将两者结合形成了“知识”“认知过程”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具体来说,知识维度包含了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四类,四类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呈螺旋式上升。事实性知识即指学生学习单元知识前已经具备的一些认知。例如,学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函数的概念就是本单元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指彼此相互联系、共同建构更大知识体系的知识。例如,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在反比例函数单元就是一个概念性知识,它与其他函数的概念共同构成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函数架构体系。程序性知识是指解决某种问题所采用的公式方法。在数学中,最常用的就是解决某些题目所采用的公式、定理、技巧、方法等。例如,在反比例函数单元,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所采用的待定系数法显然就是本单元的一个程序性知识,学生需要掌握这种方法使用的前提和步骤。元认知知识则指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单元时,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和研究所采用的策略和路径的评价是本单元的元认知知识。显然,这是一个很高层次的要求。

认知过程维度按复杂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类别,每个类别还有更加具体的认知过程,如理解类包含了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等过程。根据以上两个维度的研究,笔者构建了如下二维目标框架图。

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下的“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一)“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目标的转换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目标1=B2=解释概念性知识=学生能描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目标2=A1=识别事实性知识=学生能识别一个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目标3=B2=推断概念性知识=学生能从例题中推断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3.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目标4=C1=回忆程序性知识=学生能回忆函数图像的画法

目标5=C3=执行程序性知识=学生能运用函数图像的画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目标6=C3=实施程序性知识=学生能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5.进一步理解函数的 3种表示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

目标7=A2=比较事实性知识=学生能比较反比例函数的三种类型

6.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借助图像分析解决一些反比例函数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目标8=B2=总结概念性知识=学生探索、归纳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7.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标9=C6=运用程序性知识=学生能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8.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目标10=D4=分析元认知知识=学生能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目标的二维分布

四、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反比例函数》单元为例,反比例函数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基本的函数之一,也是后续其他内容学习的基础。显然,从转换后的教学目标中不难发现,本单元要重点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素养,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数学抽象:目標1、目标2、目标8、目标9、目标10

逻辑推理:目标3

数学建模:目标4、目标5、目标6、目标8、目标9、目标10

直观想象:目标7

数学运算:目标5、目标6

数据分析:目标5、目标9

(二)有利于满足师生的需要

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目标,从而确定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基于此目标分类表,教师可以依据知识的不同类型和教授此知识过程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在课时目标设计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做到有的放矢,依据此分类表,教师能确定学生即将习得的知识类别和知识涉及的认知过程,能更加有效地制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计划,开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此分类表,教师能更加明确学生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做到教、学、评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杨裕前,董林伟.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张晓林.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目标制订研究——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J].江苏教育,2019(51).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探究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关注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探微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