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促开放语文学习变研究

2020-10-12叶剑雯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变策略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

叶剑雯

【摘 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开放式的学习情境下,借不同的语文专题获取知识。本文从联系生活选题、综合实践融入、常态开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以此突破传统教学的钳制,打破语文固化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壁垒,落实语文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转变策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由此可见,教师要走出原有语文教学重“知识体系建构”的误区,就要开展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此,笔者提出将语文与综合实践等多课程整合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一、立足实践,从“学习”到“研究”

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改变原有固化的师“教”生“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转变为一种研究行为,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研究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

(一)打破应试促成的“学习”模式

应试教育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有着较深的烙印,而让学生从学习转变为研究的过程,就是打破应试教学促成的学习模式的过程。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中,传统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模式是教师安排学生按照“生字掌握、课文背诵”等考点来进行“识记写生字、背诵默写课文”等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想打破这种“困于课堂、固守课本”的模式,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歌曲、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在对课文内容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去理解字、词、句、段、篇,并提升收集资料能力、课文阅读理解能力等核心素养。

(二)构建课程标准下的“研究”体系

围绕课程标准对语文实践的需求,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立足生活实践、学习实践,去发现问题并进行实践研究,构建课程标准下语文研究性学习体系。例如,在统编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识字、解文、复述”等教学目标出发,围绕学生的兴趣需求设置了解恐龙、研究生字特点、手工制作实践等研究性任务,以多种任务构建出研究性学习的框架和体系,让学生在不同的研究活动中掌握恐龙相关知识,在完成知识性目标的同时更获得实践性、研究性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课程整合,由“单一”到“多元”

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还要从课程整合的视角去改变原有“单一封闭式”教学的禁锢,使语文课堂更加“多元开放”,以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多元化应用实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有提升。教师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设定不同的研究任务,落实课程整合,实现由单一至多元的开放式研究学习。

(一)从兴趣入手,借综合实践实现课堂开放

兴趣是学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源动力。基于兴趣来设定研究任务,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学习积累等多个角度去研究、发现,进而在完成综合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构建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统编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迎合学生对传统玩具的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安排收集制作知识、设计制作说明书、自主制作竹节人等综合实践任务,让学生带着对竹节人的强烈兴趣,投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如此便能有效实现语文的开放式学习,把研究学习的过程从“教室小课堂”转移到生活大课堂、网络大课堂,借综合实践活动实现课堂的开放。

(二)从能力出发,借综合实践促进课程整合

要想实现综合实践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学生需要完成不同的综合实践任务。这些任务如果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将使他们因无能为力而产生挫败感。如果对能力要求太低,则会使学生因缺乏挑战性而不能集中精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能力安排综合实践任务。例如,在统编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文教学过程中,围绕六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发展、注意力迅速提升的特点,教师可以安排与成长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以“又长了一岁”为引,研究春节的不同习俗,完成帮家长做腊八粥、包水饺等研究性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体验春节、感受快乐,从中得到对课文知识的更深理解。这一过程,还能帮助学生实现对已有生活经验的迁移,迎合他们成长的需求,促进其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实现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

(三)基于教学目标,借综合实践贯彻研究学习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为了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所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基于语文教学目标,注重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安排与落实。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一课教学过程中,围绕感知课文内容、分段概括大意等教学目标,教师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的风、雨、雷、电引出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借助网络查询相关资料、明确不同现象的成因。教师还可以设置制作风筝、避雷针的综合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现象发明避雷针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讲述、分享自己实践过程的同时,还能对课文的写作顺序、总体结构等有全面的了解。在这一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安排了研究性学习任务,也使得开放式研究学习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三、常态开展,由“固化”到“灵活”

借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不只是为了某课的学习,更是为了普及一种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式。所以,教师让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常态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持续的研究学习中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而这种常态开展也能帮助学生从“固化”的学习转变为“灵活”的研究。

(一)在语文学习计划中融入综合实践

在制订全册语文学习计划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做好学期研究计划,以此将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例如,在五年级语文学期教学计划中,教师要在结合《草原》《丝绸之路》等课文内容,计划好字词积累、学习方法、习惯培养等方面的课程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从家校合力、生活经验等方面入手,设定研究报告、出游等综合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发现并研究不同的问题、落实语文研究性学习。

(二)语文教学灵活设定研究内容

根据不同的课程主题,在原有计划框架下,教师可以灵活设定研究任务,以此真正打破原有“束缚”,实现灵活式研究性学习。例如,同样在统编五年级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计划中结合课程内容设定了实践行动,结合当时《信息改变生活》的即时学习任务,给学生安排信息技术应用与调查,制作简单的PPT等符合五年级学生兴趣、能力以及课程目标的研究任务。如此,学生便能带着对信息技术的强烈兴趣,投入研究行动,制作出研究报告。

四、结语

综合实践促开放,语文学习变研究。教师要充分把握并解读课程标准,把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安排与学生的兴趣、能力相结合,围绕课程目标巧妙设定任务,从而使语文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得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生菊.略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

[3]牛倩云.打破课堂教学模式 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浅谈综合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

[4]刘云哲.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17(23).

[5]崔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渗入策略探讨[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02).

[6]龚联明.小學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探讨[J].赤子,2019(26).

[7]陈晓霞.浅析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J].人间,2015(22).

猜你喜欢

转变策略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
分析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探究学困生转变的策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有关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策略研究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