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0-09-10陈雪倩

体育风尚 2020年3期
关键词:就业人才培养

陈雪倩

摘要:社会体育专业旨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并力求满足社会需求来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的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要始终把社会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作为核心,坚持专业建设面向社会、面向工作岗位,以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就业

一、引言

为满足社会体育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现实需要,诸多高职院校先后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始终是摆在专业建设面前的现实问题。所以,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来看,当前社会大众对身体素质和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对人才的需求量,为了有效规避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供给错位、目标定位不清晰、就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就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所以本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基于上述现实问题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效果,使学生可以真正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

各行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要求上,所以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定位,就需要以职业角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以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从现存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主要分为三类:

(1)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掌握社会体育领域的前沿知识,并且对社会体育专业有独到的见解和较深的造诣,因为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大多会步入研究生进行深造,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的就业问题则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从事一线的体育活动,所以教学内容更倾向于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的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人才供给端的无缝衔接。

(3)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诸多领域大显身手,因此可将其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集合。该模式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社会体育专业的必要能力,又要对各学科间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比如,社会体育+电子商务、社会体育+外语、社会体育+企业管理等,所以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以及技术集成等要求给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以职业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对大多数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在毕业后都会直接参与工作中,所以在人才培养中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既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又可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因此,高职要充分分析相关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然后构建与之对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如,为满足健身指导咨询岗位的需求,高职可在传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设置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职业发展方向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修,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有效衔接。另外,高职还应该把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中,比如可将其作为学分,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了解社会体育专业的用人需求,让学生可以更快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三)以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为有效弥补实习实训基地资源的不足,高职可与用人单位建立起合作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校企间的信息对接,来准确掌握社会体育的行业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可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待其通过考核后,可直接进入到用人单位的相关岗位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具体而言,体育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健身会馆、体育俱乐部等都是校企合作的对象,高职要积极寻求社会上的合作伙伴,必要时可聘请用人单位的专业人才到校任教或指導,在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的同时,促进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老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培养效果。为响应国家提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诸多高职院校开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更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要求,因此高职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了其中的关键。一方面要注重对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专业老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参与到相关岗位的一线工作中,以增加专业老师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为后续的专业教学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全方位的人才,以满足社会体育领域对人才质和量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根据自身专业建设的特点,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强调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通过优化师资力量和丰富实践工作来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率,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提高,最终达到学校和学生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关北光.基于职业角色的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 (21):128-129.

[2]张遥.基于职业角色下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 (30):248+250.

[3]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 (7):38-41.

猜你喜欢

就业人才培养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