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方向、目标特征与路径

2020-08-31王军黄玲青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王军 黄玲青

[摘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提供了政策导向。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本科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更高层次。类型教育定位下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是: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素质能力为核心,注重全面发展;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化实训教学,提升实践技能水平;遵循职业本位,加快凸显类型教育定位的课程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严把人才毕业考核关。

[关键词]类型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德技并修;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王军(1986- ),男,湖北广水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員,硕士;黄玲青(1967- ),女,湖南郴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广东  东莞  5238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东莞创新型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GWQNCX005,项目主持人:王军)、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8GXJK295)和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高职院校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8GWQNCX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6-0020-07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肯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样重要的教育类型,明确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并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2019年5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从此,我国高中毕业生填报本科志愿又多了一个选择——“职业大学”。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布局。本科职业院校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后,本科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如何培养人才,值得深思。

一、类型教育定位下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然方向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是要让职业教育回归本位,按照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特征和要求开展办学和育人工作,成为与普通教育有明确区别、有差异化定位的教育类型。本科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基于类型定位,笔者认为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坚持三个方向。

1.坚守实用导向。实用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属性。所谓实用性,指职业教育既不是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学术性教育,它不以发现客观规律和新自然现象为目标,而是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专注于解决产业、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明确本科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要牢牢坚持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征,培养学生强调技术性,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素质提升,使学生能够满足高技术岗位工作的要求。

具体来看,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用导向,突出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层面。第一,教学与生产紧密衔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实施方案》指出的职业教育办学要求。专业、课程、教学过程都是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构成要素,本科职业教育彰显实用性特征,要在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和构成要素体现产业发展需要、岗位工作要求、职业教育对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和一致性。第二,以实践教学为重点。本科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性很强的教育,直接指向岗位(岗位群)职业技术,因此,实践教学是本科职业教育实用性特征的根本支撑。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一直受普通教育影响,实践教学能力建设不足,导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形象和定位模糊不清。《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一半以上,就是要使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重归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本位。第三,以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的准绳。本科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突出表现为面向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企事业单位是社会生产建设的主体,是教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方、使用方。本科职业教育办学和育人成效如何,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学校说了算,而应是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说了算。

2.突出特色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不仅是本科职业教育明确类型教育定位的内在要求、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本科职业教育本质特性的外在表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原理、规律是恒定的,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现象无穷无尽。普通教育传播理论和知识,关乎的是客观世界不变的一面;职业教育教授技术技能,针对的是具体时空情境的生产实践现象,关乎的是客观实践变化的一面,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突出特色。

明确本科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应从职业教育本身的特性出发,突出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特色。第一,突出地方特色。职业教育与产业生产紧密联系,生产本身就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同的地方往往拥有不同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区域性是本科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逻辑”。本科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用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过去很多职业院校没有认清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忽视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盲目上马热门专业、时髦专业,造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同质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这是新时期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突出专业特色。专业对接产业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本科职业教育专业特色来源于地方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地域的社情民情、资源禀赋、区位特征不同,决定同一种产业在不同的地区也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因此,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从教材选择、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实习实训,也存在不同,由此便形成本科职业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根据类型教育定位,本科职业院校要面向地方特色产业培养人才,为其“量身定制”打造特色专业。

3.强化德技并修。职业性、技术性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注重职业素养培育和技术技能训练,是本科职业教育明确类型教育定位的应有之义,理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德”,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民道德,而是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具有与职业者从业要求相一致的独特内涵。一是体现为劳动光荣、崇尚技能之德。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是人类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实践活动,认识到技术技能是人之安身立命之本,防范学生头脑中出现轻视体力劳动的不良思想倾向,树立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意识。二是体现为精益求精、极致追求之德。技术性劳动不同于一般的体力劳动,它需要长期的磨炼和钻研,才能让技术在生产劳动中焕发耀眼夺目的光彩,生产出近乎艺术品般的独特产品。“技术性”应是本科职业教育的最核心要素。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对于技术技能的卓越追求,以适应现代化生产,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三是体现为吃苦耐劳、奋斗拼搏之德。本科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掌握扎实岗位关键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工作繁重、高强度的技术攻关压力是其经常面对的情况。对此,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特别注重吃苦耐劳和奋斗拼搏精神的培养,以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除了德育之外,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是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主要特征。不论何时,本科职业教育都应把技术技能教育摆在与德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围绕技术技能教育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进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每个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学有所成、学有所长,获得高质量就业的真本领。这是本科职业教育明确类型教育定位的根本支点,也是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必由之路。

二、类型教育定位下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征

本科职业教育不是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杂糅,而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比高职高专教育更高一个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体现出人才规格的高层次性、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的复合性以及人才成长的可持续性等目标特征。

1.人才规格的高层次性。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相比,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高层次性,具体来讲:第一,本科职业教育人才掌握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密不可分,在现代生产体系中,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是生产技术的基石,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掌握有深度的、全面的专业知识。唯有如此,本科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理解和运用复杂精密的现代生产工具,适应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生产环境,充分发挥自身掌握的技术技能优势,推动甚至引领社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进步。第二,本科职业教育人才拥有更强的职业通用能力。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相对,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指职业者在工作环境中所应具备的基准能力,如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判断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现代生产环境高度复杂且非常强调团队合作,区分中端人才与高端人才的关键不是看专业能力的强弱,而是看其是否具备优秀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等。本科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未来要成长为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成长为行业企业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师级人才,因此,必然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第三,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具备关键技术的应用突破及转化能力。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其专业能力培养定位是掌握已有的生产技术,熟练运用已有的生产工具。本科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需具备关键技术的应用突破及转化能力,即不仅要能熟练运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工具,还应有能力突破现有技术,发明新工具、新技术。

2.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的复合性。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表现出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群体突破的新特征,客观上要求新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掌握复合的技术技能。

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重视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的复合性。第一,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贯通融合。人文素养培育能丰富人的内心、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增强人的感知能力,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过去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育存在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一味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导致大量中低级技术技能人才视野和知识面狭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欠佳,职业成长缺乏后劲。新时期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既帮助学生“成才”,也帮助学生“成人”,使学生拥有健全的能力素质结构。第二,注重本专业与关联专业的渗透融合。当今社会,现代生产工具和生产过程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往往一个生产工具就聚合多学科、多技術领域的知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新时代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岗位上的能力素质要求。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在加强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教育的同时,注重关联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培养信息时代通用的技术能力,如信息检索能力、基础编程能力、常规软件运用能力等。

3.人才成长的可持续性。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适应时代发展,就需关注人才成长的可持续性。第一,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中低端人才,这类人才也可以被视为适应型人才,即人才规格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岗位工作要求为主。本科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人才,这类人才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型和引领型人才,人才规格不仅要适应产业发展和岗位工作要求,更要引领产业、行业发展,推动职业、岗位内涵变革和升级。本科职业教育承担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要不断深化对产业发展动态的认知,科学研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趋势,适度超前布局专业,面向未来打造教育内容,构建更具现代性的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当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元、变化迅速,要使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保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先进思想切实转化成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的共识和行为实践上的遵循,从而成为思想健康、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优秀人才。

三、类型教育定位下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比,本科职业教育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职业学历教育,其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既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应体现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个性。

1.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以素质能力为核心,注重全面发展。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是我国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顶层设计、制度机制、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和要素。建设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在明确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的搭建。

第一,本科职业院校要树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本科职业院校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和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中心任务。本科职业教育要树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体系,打破专业学科壁垒,紧密围绕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进行专业建设,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成效,使专业能力成为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稳固基石。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本科职业院校还要做好职业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的职业纪律、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让爱岗、敬业、执着、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成为每位大学生终身坚守的职业信念。

第二,本科职业院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越是高级、复杂的实践活动,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就越高。本科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师”级人才,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都是社会生产领域中的技术难题和科研难关。对此,本科职业院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按照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的复合性、人才成长的可持续性两方面目标要求,构建起比高职高专教育更加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手段促进大学生思想认识、身体心理、文化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

2.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化实训教学,提升实践技能水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表现。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政策精神,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化实训教育教学。

第一,本科职业院校要构建开放化、包容性的育人体系。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具有天然的异质性,本科职业院校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培养人才,构建开放化、包容性的育人体系。一方面,本科职业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纳入更多企业要素和市场元素,如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企业生产安排,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本科职业院校要联合企业共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个层面都合理吸收企业文化元素,让职业素养培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始终。

第二,本科职业院校要联合企业共同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以素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得以有效落实,离不开强大的实践教学资源作为支撑。本科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最好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这样既可以满足学校的实践教学要求,又能够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有利于吸引企业参与。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本科职业院校还要加强配套性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如教材、教具、耗材、原料等,使之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相匹配。

第三,本科职业院校要联合企业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离不开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本科职业院校要创新人事聘任和管理制度,鼓励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促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与此同时,还要强化教师在职培训,为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深造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3.遵循职业本位,加快凸显类型教育定位的课程建设。以类型教育定位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尺度,集中体现在课程建设层面。与高职专科课程相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要与产业、职业实现更高层次的衔接;与普通本科课程相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要与产业、职业实现更宽领域和层面的融合。为突出类型教育定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要牢牢遵循职业本位的理念,以能力为本,课程内容设置以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为逻辑起点,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紧密结合。

第一,本科职业院校要走出过去“学科知识本位”的课程组建逻辑误区,树立以职业本位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群建设,不仅要关注层次要求,还要重视类型要求,反映出职业能力标准。从德国、英国两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经验看,都坚守了职业本位的建设逻辑。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经历了由依托职业标准的行动领域到依托教育与资格标准的学习领域再到基于教学与培训计划的学习领域的建设过程;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经历了由国家职业标准到职业资格框架开发再到教育标准开发的过程。

第二,围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开发依托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技术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和研发能力,可以说职业性和高层次性都是這类人才的典型特征。然而从重要性的划分看,职业性为主,高层次性为辅,即这类人才对高层次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职业技术应用服务。对此,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上,应遵循职业本位逻辑,强化校企合作,开发依托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情境融入课程设计,形成与具体职业岗位能力相契合的课程模块,据此构成全面体现职业和工作任务等特点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教学体系。当今产业发展变革,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经济社会的面貌,引发了产业领域的深刻变革,也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本科职业院校面向未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应与时俱进,积极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教学体系。

第一,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科职业教育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覆性以及功能的完备性,开发适用于网络平台的教学内容,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科职业院校,首先,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购置足量的、功能完备的硬件设施,为网络化教学提供支持;其次,建设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和渠道;最后,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建立一批适合碎片化学习的、“小而精”的教学资料,促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第二,运用新兴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为教育方法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新兴教学方法风靡于大中小学校园。这些新兴教学方法大多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形成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特别适合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本科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这些新兴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第三,转变教学观念,构建生态课堂。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习,在传播标准化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兼顾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将教与学、人与物的各个要素充分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成长的高度统一,构建起生动、活泼、有趣、高效的生态课堂。

5.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严把人才毕业考核关。人才评价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定性和导向的作用,必须慎重对待。构建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体现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彰显出企业的育人主体地位。

第一,本科职业教育应构建多元化评估体系。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和育人,政府、学校、行业组织、企业都是核心主体,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因此都应拥有评价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效的权利。构建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要打破一直以来都以行政性评价为主的传统格局,构建方式多元、维度多元、主体多元的新型评估机制,建立融合政府评价、学校评价、行业评价、企业评价、师生评价为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化评估体系,全面反映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

第二,本科职业教育应科学设置评价指标。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新型人才,既是高端人才,又是应用型人才。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可以适度借鉴高职高专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人才评价指标,但更重要的是体现出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在具体实践层面,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指标设置应包括综合素质要求、专业知识要求、专业能力要求三个模块,涵盖思想道德评价、职业素养评价、人文素养评价、公共基础知识評价、专业知识评价、通用能力评价、专业技术技能评价七类素质能力。

第三,严把人才毕业考核关。一方面,本科职业院校要设计全面反映人才培养要求、重点考查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方法和手段,让考核分数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本科职业院校要联合企业,共同开展学生毕业考核,尤其是要高标准实施学生毕业实践考核,督促每个学生刻苦用功、努力学习。

四、结语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使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并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渴望十分强烈。同时,我国高职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教育资源,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初步具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可以说,培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具有坚实的外部需求和内在基础。在当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必须彰显类型教育特质和价值,把握好实用导向、特色发展以及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方向。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这既是基于教育学原理对职业教育价值观的新认知,也是基于多元人力资源开发原理对人力资源开发观的新探索。

[参考文献]

[1]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现实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9(34):6-11.

[2]涂向辉.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内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15-20.

[3]魏中林.面向2035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J].高教探索,2019(11):5-8.

[4]汪亚明,王珏.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现状、困境和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3):91-94.

[5]阙明坤,武婧,李东泽.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的兴起背景、国际经验及人才培养机理[J].教育与职业,2019(20):43-48.

[6]罗静.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未来着力点在哪[N].中国青年报,2019-06-24(6).

[7]韩玮,张宇华.TQM视角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9(3):32-38.

[8]谭绍华.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欠东风”[J].江苏教育,2020(12):1.

[9]宋连喜,綦颖.从职教体系构建视角看职业教育本科发展[J].辽宁高职学报,2019(5):11-14+90.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