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2020-08-13吴小玲朱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吴小玲 朱瑛

[摘 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围绕语文要素——“写清楚一件事”,安排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系列,其教学顺序不可改变。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的实践中,学习、体验、巩固、运用表达方法,形成表达能力,养成表达习惯。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材分析;教学策略;精读课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01-03

一、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由单元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原则上可以分成四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精读课文”,核心目标指向表达;第二板块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旨在梳理从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在新情境中尝试运用;第三板块为“习作例文”,目的是让学生模仿习作;第四板块是“习作”,是对本单元习作方法的运用。四个板块六个部分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以习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系列,其教学顺序不可改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点:“一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二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两点,都指向表达。第一点指向阅读中的表达,通过读文章,体会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事情一步一步写清楚的;第二点指向习作中的表达,运用在本单元中学习到的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来写一件事。对于写事,四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学会写日记》,就是为学生后续的写事搭建了素材积累的平台;后面几个单元也让学生留心观察,试着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写清楚”而言,统编教材的安排也是螺旋上升的。三年级的“写清楚”是有明确对象的,让学生写植物、写图画、写实验;而四年级把一件事写清楚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意在让学生自主选材。

就本单元而言,围绕语文要素,从安排的六个组成部分可以看出,它们都聚焦“把一件事写清楚”这个点,从习作方法到习作实践,从片段练习到整篇习作,从个体练习到集体交流、分享、修改、提升,这样使学生在渐进地学习中不断获得学习体验,习得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二、单元教学策略

那教学这个习作单元,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一)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要有别于一般的精读课文,生字教学、语言理解与感悟可以不做过多要求,主要聚焦在表达方法上;要取舍有度,用略读课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落实常规目标,而把火力集中在单元的重点目标上。《麻雀》《爬天都峰》这两篇课文的后面分别有两道思考练习题,我们可以以这两道思考练习题(表一)为轴心和目标展开教学。

细读两课练习题,我们发现它们在指向上有共性,也有个性。它们共性是“了解并学习怎样按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它们的个性体现在重点的不同上。《麻雀》的重点在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在描写“经过”的时候,作者又是如何把“老麻雀的无畏”和“猎狗的攻击和退缩”写清楚的。《爬天都峰》的侧重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按照先后顺序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请看《麻雀》教学片段:

师: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最想突出哪个角色?突出它的什么?

生:作者最想突出的是老麻雀,我觉得是突出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师:老师把故事里写老麻雀的段落找出来了,请你大声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有没有突出老麻雀的无畏。

(学生从“像石头似的”“落”“挓挲”“绝望地尖叫”“浑身发抖”“嘶哑的声音”等词谈了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抓住“挓挲”一词引导学生体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通过读这两段文字,我们都感受到老麻雀的无畏了。那作者屠格涅夫又是怎样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呢?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吗?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发现和思考,老师将这两段文字做了重新排列。出示研学单(表二):

师:我们先来竖着默读这三栏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栏写的是老麻雀的动作,中间这一栏写的是“我”听到的声音,最后一栏是“我”想到的内容。

师:请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个字写在表格的开头。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竖着读发现的写作奥妙。横着读呢?

生:横着读第1、3、4、5行,我发现都写了作者“想到的”,要么是由“看到的+想到的”组成的,要么是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组成的。

师: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样的规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告诉我们“想到的”是有根据的,写自己的所想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凭空瞎想。

师:是的,屠格涅夫就是这样,通过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了。

通过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么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时分了两步安排教学。第一步,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抓住“像石头似的”“尖叫”“挓挲”“浑身发抖,发出嘶啞的声音”等词语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重点抓“挓挲”这个词,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个弱小的生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的无畏精神。第二步,作者是怎么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呢?通过“研学单”上句子的特殊排列,引导学生先竖着读,感受到作者在描写的时候写出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再横着读,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读着读着,学生发现作者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杂糅在一起的,这样边看边想、边听边想,就把画面描写出来了,老麻雀的无畏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要写清楚一件事,要突出一件事的过程,就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这样画面就生动清晰了。

(二)“交流平台”,巩固表达方法

习作单元和普通单元的“交流平台”的不同,在于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和要求进行梳理和归纳。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详细回顾两篇精读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将事情一步一步写清楚的。通过回顾,总结出将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一是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二是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三是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能活灵活现地展现情形。为了深入巩固学习,我们可以联系其他单元的写事类课文来印证并强化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这些课文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得特别清楚。

“交流平台”中除了这三点要复习巩固以外,还提出了新的方法,要把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这个方法在习作例文中可以讓学生借鉴。

(三)“初试身手”,尝试表达方法

在进入“初试身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三项内容:“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这时候,需要来一个小型的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习作知识、习作方法有一个简单的尝试运用。“初试身手”提供了静态的图画和动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和写话。看图说话环节,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你听到了什么?说说人物的语言及画面中的其他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图片中的人物会想些什么。这些交流,让静态的图画“活”起来,使学生把画面说清楚、说生动。

观察家人劳动,这是动态的场景。我们要引导学生聚焦动作,并通过拍摄视频或笔记等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借助《爬天都峰》这一课的方法,让学生借助之前做的记录把家人的劳动场景写清楚。

(四)“习作例文”,体验表达方法

本单元有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对习作例文,我们既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来教,也不能当作略读课文来教,而要用它们来指导学生写作。它们的教学功能直接指向习作表达,主要是供学生写作时借鉴和模仿。这两篇例文从内容上看,都比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同时,两篇例文都利用旁批的形式,具体指导写清楚的方法。但是,它们也各有侧重。《我家的杏熟了》一文在引导学生搞清楚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奶奶的动作描写,把“分杏”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的。《小木船》一文要带领学生重点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重要内容把事情写清楚的。

教学《我家的杏熟了》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师:默读课文7~8自然段,用“△△”画出人物的动作,用“——”画出人物的语言。想一想,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画了“拿、走、打、捡、分、吃、露”这些动词,还画了奶奶说的话。

生2:我还要补充,还有“颤颤巍巍”,这个也是奶奶的动作。

师:很好。老师把你们找到的动作词变红了,谁来读一读?(出示)

(指名读)

师:你觉得老师写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没有书上那句写得好。老师写的句子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没有细节描写;书上写的就像一个摄像头所拍到的一样,非常详细。

师:你说话也像放电影一样,讲得特别清楚。她刚才说这一段就像一个摄像头把画面拍下来了。现在谁愿意把这个画面带到教室,把这句话读一读,演一演。(一名学生读,一名学生演)

师:这一读一演,画面更活了。谁还有补充吗?

生:一连串的动作很有画面感,特别生动有趣,一读就能想象出来。第二段写得很笼统。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解决“如何写清楚奶奶‘打杏”这个问题的时候,先让学生圈画表示奶奶动作的词,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这样,使学生感受到这些动词带给大家的画面感。同时,通过两段描写的对比,学生发现加上动作以后的不同,感受到加上动作以后画面感更强了,奶奶打杏的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五)习作指导,运用表达方法

习作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是习作,要求“写一件印象深的事情,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这是习作单元的重头戏,是学生习作成果的呈现和检阅。本次习作要突破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选材,二是写清楚。选材方面,生活是万花筒,从中选择一件印象深的事情作为习作素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写清楚方面,选好一件印象深的事,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的经过写清楚,这又是一个挑战。为了解决这两个难点,从内容安排看,教材安排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选材,第二部分怎样写清楚,第三部分是写后评价及修改。第一部分,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指导。

教师先分别出示一个学生包饺子的照片和一个学生接力赛的照片,让学生猜猜看:“为什么它们让这两位同学印象深刻呢?”然后,教师引导说:“生活中像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些同学把这样的事写成作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作文题目,猜一猜题目中藏有怎样的有趣事情呢?”接着,课件出示教材提供的题目《一件烦心事》《家庭风波》《照片里的温暖》《教室里的掌声》等。在学生表达他们的看法后,教师总结:“是啊,生活中像这样让人难以忘记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如果选择一件把它写出来与小伙伴分享,一定很有意思。你想到了哪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呢?”最后,出示学习单,让学生填写。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为了解决选材的问题,教师先是分享学生的生活照片,然后出示教材提供的作文题目,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有趣的事情。通过猜测,学生相互启发,于不知不觉中打开了思路,拓宽了素材搜集的宽度。在学生兴味盎然时,教师顺势提出:“你准备和我们分享一件怎样的事情呢?”这样自然地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第二部分,教材以图表的形式解决“写清楚”这个问题。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我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写作。

教师先引导学生说说上一节课学习“习作例文”时的收获;再请学生默读表格(两篇例文写清楚事情经过的方法),并仿照两篇例文的写作顺序,思考自己该如何安排顺序,填写在表格的空白处;最后,学生在四人学习小组中交流。

这样,教师有效地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表格,让学生仿照例子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明确指出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为了学生能真正写清楚过程,教师还安排了练说环节,同桌互相说、指名学生说,边说边指导。学生说得溜了,笔下就自然顺畅了。

第三部分,作文的评价与修改。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规的评改方式都是学生写完交给教师批改,这样的评改方式缺少生生间的互动。要让学生在评改中动起来,形成愿意与同伴分享的读者意识,就必须让学生参与评改。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评——“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并设定三个评价指标:一是习作有顺序,二是事情写清楚,三是重要内容写具体;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同伴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