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思维导图促进聋生小学高年级段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2020-07-09赵倩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
关键词:聋生自主思维导图

赵倩

【摘要】随着特殊教育发展要求的提升,本文从聋校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能更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直观、严谨的知识体系。同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聋生 思维导图 自主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4-131-02

思維导图能遵循小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尤其是对于聋生来说,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聋生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从学生的学情、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材使用情况等方面分析,我们确实需要引进“思维导图”来帮助聋生提高学习效率,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学生学情:聋生由于其自身缺陷,语言及思维发展均滞后于同龄健全人。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模仿,难以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及算理,另外根据聋生记忆特点及遗忘规律,他们往往对于形象记忆较为深刻,抽象记忆难以理解并很快被遗忘,特别是对于概念,公式,定理,光靠机械记忆很难长久,因此,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对学习数学逐渐失去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

小学高年级段聋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能够通过学习运用思维导图优化所学的知识结构,形成便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现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考试分析发现,聋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成绩呈下降趋势,部分学生到了初中甚至连最简单的加减运算正确率都很低,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小学低年级段教材主要是学习正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而且学习时间较为充足,而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容量不断迅速增加,如学习小数,分数、小数和分数的互化,这些对于健全学生很容易掌握的算理,但对于聋生来说真正理解和消化却十分困难,甚至会打乱他们对原来所掌握知识的认识。如已经对正整数乘除法运算很熟练的同学,学习了小数之后,计算小数乘除法就会出现计算错误,学习分数除法时也会出现混乱现象。到了初中阶段,学习数的扩充知识后,聋生就会忘记小学所学习的知识,原因在于聋生的大脑意识中没有对所学知识形成清晰地网络结构,也就是说,他们只是模仿记忆近段时间的一种算法或一个知识点,没有对一个单元甚至一本教材整体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久而久之,边学边忘,最后连最基本的算理也忘记了。

(三)教材使用情况:由于普校教材的灵活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解、归纳和概括能力。然而这几方面又正是聋生所欠缺的,再加上教材中大部分内容没有直接给出相关概念,需要通过实践归纳总结出来,课后练习题中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对于聋生而言,这无疑是难上加难,除了计算类题型,通过反复练习,他们基本能掌握以外,对于类型丰富,灵活多变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及应用题都是他们学习的难点。

二、巧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作为“教”的策略

在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知识的理解,将教学重点通过思维导图表达出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幅幅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识,突出各知识点的联系;在板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归纳所学的知识,一边阐述各知识之间的思维关系。

1思维导图有利于优化为教学设计。在思维导图的设计过程中强调“数形结合”的观点,在思维导图中有关概念、公式旁边配以相关例题,帮助聋生逐渐建立文字与数学语言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加工和整理数学概念,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让聋生对概念能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再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清晰地呈现出来。

2.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聋生视觉代偿的功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等知识通过图像、色彩等手段,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梳理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也能够在学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熟记所学的知识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坚持以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课堂主体最大化地交还给学生。如在复习阶段,通过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修正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以便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统筹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二)思维导图作为“学”的策略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习思维导图自行理顺知识结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

1.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效。新课标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能够梳理所学知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从而构成知识体系。目前,大部分聋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存在片面性、分散性和断裂性,无法将一个单元中的各个知识点有序联系,更不用说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下来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帮助聋生直观地揭示各知识点间的纵向与横向关系,从而有效引导他们把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大脑里建立知识网络,促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更清晰地认识,最终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2.思维导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是目前思维导图的运用较少,加上聋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引入思维导图能够引起聋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二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通过其特殊的符号语言,可以更好地展示数学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达知识框架,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如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传统的复习方式下,教师通常都会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学生进行复习知识,即通过一套又一套的习题让学生去做;或者在复习时只是把知识从头到尾,按照新授课一样过一遍,没有加工,一直炒冷饭。而现在借助思维导图作为桥梁,学生将根据自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绘制出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类、综合、整理,将各个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摒弃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3.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能力。在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绘制某一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并通过交流分享,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再分析创造的过程。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大量的思考、尝试,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出个性化的思维导图,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以层级的方式来表述各概念间的关系,同时每一个概念都形成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一个发散的中心,从而更好、更全面解决新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式和开放式的思维结构。

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者要通过数学的教与学双边活动,提升聋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之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而思维导图恰巧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和引导学生掌握认知方法的学习工具,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概念之间的层级联系以促进学习和记忆的工具,还能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张艳.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上旬),2014(12).

[2]王月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4(20).

[3]李莉.解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7年31期

[4]冉红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才智.2017年27期.

[5]王洪凤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方文学.2018年02期

猜你喜欢

聋生自主思维导图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美术,让聋生就业多一些可能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