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成长陪伴”

2020-07-06徐超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校

徐超

摘要:学生工作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认真借鉴社会工作领域尤其是家庭教育在陪伴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将“成长陪伴”这一理念引入到具体工作中。在全员育人和注重分类指导的思政工作理念指导下,把握不同学生的成长成材规律,通过平台建设、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 构建成长陪伴计划,服务学生能力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成长陪伴;高校;学生工作新体系

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掌握信息手段比较丰富、有鲜明的个性且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更加的多元化。这就需要高校的学生工作更加的精细化、全程化、体系化,需要我们开展有温度的学生工作,开展大学生“成长陪伴计划”。

一、开展“成长陪伴计划”的意义

(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教学体系、学科体系、管理体系、教材体系都要围绕这个方向来设计。[1]

(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

根据我们的调研: 工科学生的课程多,难度大; 部分学生是调剂到本专业,专业归属感低;学习的目标也不明确,学习能力不足;优秀学生却不仅希望学到知识而且想更多地提升技能和创新能力,所以现有的年级会和班会这样的“一对多”的指导早已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培养需要。

(三)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带来的挑战

很多家长没有深远地去考虑如何让学生有意义地去度过大学生活。部分家长在学生有了心理等问题时或者收到学校学院反馈的其他问题时,自己本身还是很茫然且不能做到与教师的教育同步管理。

二、实施“成长陪伴计划”的目标

在围绕“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学生工作”需要认真借鉴家庭教育在陪伴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 将有温度的学生工作和大学生“成长陪伴计划”细化到平时。

(一)结合家长与学生提出的需求,通过家校联动,让家长和学生清楚了解自身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他们的沟通和共同协商下构建与完成自身的成长目标。

(二)依托学校、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帮助每位同学树立目标,并且根据大学生活和课程学习的深入,及时调整学生的成长计划,达到联系实际培养个性化人才的目的。[2]

(三)致力于大学生丰富的成长旅途体验。我们希望当代大学生能有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且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三、构建“成长陪伴计划”,服务学生能力提升与自身发展

在全员育人和注重分类指导的思政工作理念指导下,把握不同学生的成长成材规律,通过平台建设、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员保障, 构建成长陪伴计划,服务学生能力发展与提升。

(一)平台建设:包括“成长计划”手册、“辅导员就业工作坊”、社团活动平台、志愿服务平台、網络平台。这里着重讲成长计划手册和就业工作坊。

“成长计划”手册:学院会在每学年开始阶段,制定符合本院大学生的“成长手册”,按月份和教学计划列出了学生一年内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成长手册”除了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还会留白,让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量身制订学习和生活计划。“成长手册”还能给大学生家长一个明晰的指导方向,了解学生在成长中的不同阶段任务和努力方向,同时手册里还列出家长需关注的学生特殊成长阶段,如英语等级考试、假期安排、期中、期末考试、考研日志等让家长、学生、教师都能参与进来。

辅导员就业工作坊:辅导员可以把即将毕业的学生主要分为考公务员类型、考研究生类型、海外留学类型、就业创业等不同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成功走入社会,并且可以阶段性地实现自我的目标。

(二)组织保障:学生工作主要依托五大团队,既照顾到个体的不同,让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源的全面整合,确保大学生在成长成材的关键时期有强大的支撑力量,充分发挥高校全员育人的思政作用。[3]

“辅导员护航在线团队”以本学院辅导员为载体,根据不同辅导员擅长的领域,能够为学生在学习成长、职业发展规划、心理困惑答疑咨询、大学生党建团建等方向提供指导,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和成长成材保驾护航。

“学生小讲师”采取遴选高年级拿过奖学金的同学、保研考研成功的同学或者海外留学申请通过的同学来担任“学生小讲师”,每个班级聘用1年。通过“学生小讲师”在学业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贴心指导,实现其在大学生中树立朋辈示范作用,帮助低年级同学尽快明确学习和发展方向。而“学生小讲师”团队成员在教导学弟学妹的同时,自己也可以获得难得的“讲师”体验和成就感。

“教师教学发展联盟”主要通过任课教师、教学督导、班主任等联系到一起,每月征集学生意见、共同联席会、集体备课等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行“全员导师制”等全员育人的新举措,让优秀的本科生都有了自己四年一贯制的学业导师或科研导师,并提前进入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和参加学科竞赛,实现师生之间的“师生从游,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海外交流团队”定期组织有海外研修经历的老师、研究生、本科生进行经验交流。

“心理健康团队”通过各班级的心理保健委员,班级骨干,及时发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依托学校心理中心,顺利开展后序的援助工作。

(三)制度保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成长成材的教育管理工作意见》, 其中包含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度、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制度、学风建设考核与激励制度、首问负责制等相关制度, 以制度促管理。推行辅导员“六深入”工作机制(深入宿舍、深入课堂、深入餐厅、深入学生活动、深入社团、深入比赛),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便于创建学生成长档案。

(四)人员保障:对学生的“成长陪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家庭、朋辈甚至是社会力量多方合力才能发挥发作用。发挥好,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秋玉. 以立德树人践行高校教师本分[J]. 人民论坛, 2018, 610(29):120-121.

[2]钱晔. 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2, 028(006):84-86,91.

[3]张静, 梁润雅. "大学生成长计划"——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成才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 改革与开放, 2017, 000(016):104-105,108.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