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时“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有效性

2020-07-06董玉云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董玉云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组织学生适时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于孩子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多重作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创新合作学习形式,通过适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有效性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着重强调:“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们学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验和研究,课题组经过两年的认真实践和研究,在专家的引领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深刻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如下的教育功能:(1)培养合作精神;(2)培养交往能力;(3)培養创新精神;(4)培养竞争意识;(5)培养平等意识;(6)培养承受能力;(7)激励主动学习。我校参加本课题实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小组合作学习”在切实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助力学习成绩提高及培养孩子们合作、团队精神、竞争等良好品质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当然,我校参加本课题实验的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开展合作学习需要掌握其中的一个“度”,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掌控课堂教学,进而达到适时适宜的应用。在适宜的时候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按照预期的教学效果推动课堂教学,但若滥用,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会导致课堂混乱、教学效益低下的局面。下面笔者就结合我们课题组的实验情况,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一、抓住明显意见分歧开展合作学习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例如,我们学校许老师执教的“平均数”一课中,有一个教学片段对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处理得比较成功。

【课堂教学片段】

问题情境(笔者把课件情境图文转化成例题):我们学校有两个环保小组进行捡矿泉水瓶比赛。甲组小红捡了14个、小兰捡了12个、小亮捡了11个、小明捡了15个;乙组陈星捡了12个、李萍捡了14个、吴婷捡了16个。老师应该奖励哪一组?

生1:应该奖励甲组,因为这一组捡的矿泉水瓶个数多。

生2:不公平!甲组捡的个数虽然比较多,但甲组的人数也比较多;乙组捡的个数虽然比较少,但乙组的人数也比较少。还难说哪组获胜呢!

生3:假如乙组也有4个人,说不定还能赢过甲组呢。

师: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看来呀,谁也说服不了谁了。那么要评价小组的成果,到底要怎么评判呢?

师:建议你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难题,可以交流讨论,也可以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开始——

许老师在这个时候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真是恰到好处,不但可以形成极为浓厚的课堂探究学习氛围,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对难以弄懂的模糊问题就能够进行质疑互助探究,通过不同的解答问题观点碰撞帮助学生的找准解题的切入点。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十分活跃,通过思想交锋、思维碰撞,促使每个学生都发动自身思维积极能动的一面,从而以较快的速度、完整而准确的解题策略顺利解决数学问题,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抓住较为复杂的操作实验开展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许多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用看、听、问、量、画、剪、拼等操作方式来探究、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和结论。它有时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师生、生生间的互相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实施和完成。例如,叶金标老师执教的“统计”一课中,有一个片段的教学非常准确、巧妙地把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课堂教学片段】

叶老师创设让学生统计某个十字路口20分钟里(课件播放3分钟)各种车辆通行的数量。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交警叔叔统计这个十字路口20分钟里各种车辆通行的数量吗?

生:(信心十足)能!

师:那我们就试试看吧!请大家注意看大屏幕,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在记录表中。开始——

生:独立地,手忙脚乱地看着、记着……

师:(播放完)谁来汇报统计的结果?

生:学生的汇报结果多种多样,乱成一锅粥。

师:看来啊,单靠个人的力量很难统计这个十字路口在20分钟里各种车辆通行的准确数据。大家想想看,用什么办法能够统计出正确的数据呢?

叶老师在这个时候,把学生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真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啊!

三、抓住难以选择解题策略节点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生对于刚刚学习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往往处在表层,一旦遇到与所学知识差异较大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只是感觉似曾相识,却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即便再怎么深入思考探究也无法顺利解答问题。教师应抓住学生最需要帮助的这个时间节点,引导学生结合需要解答的数学问题开展合作学习。这时,孩子们应该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因此在这个节点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学校杨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一课,这一课是综合应用的范畴,问题的难度比较大,解题策略比较复杂,计算量比较多,学生个人难以完成。杨老师根据这个特点,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分两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小组合作探究解题思路,计算每条跑道长——计算相邻两条跑道长相差数——确定起跑线;由于“计算每条跑道长”的计算量很大,方法多样,单靠个人难以完成全部计算,杨老师在这个节骨眼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工计算各条跑道长,并在小组里共同审核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

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抓住“需要”这个时间的节点,学生能够自主主动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开展合作学习,而学生遇到靠自身能力无法解答的探索性、拓展性、比较性、烦琐步骤动手操作等数学问题时,教师要适合抓住各个节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总之,在需要借助“众人拾柴”的力量时,就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良好的合作互助探究,进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