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2020-07-06高月萍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高月萍

摘  要: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分析深度学习行为的学习表现特征基础上,以“扇形统计图”为例探讨了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策略。认为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将学生学习活动指向学生内在阶梯式发展,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浅层次向深度推进,激活学生思维张力,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主建构学习,让学生在深度学习活动中促进数学素养的自然生长。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活动设计

深度学习是对当前小学数学浅层学习的主动转变,过于追求知识性教育的浅层学习已经不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将学生学习推向深入,需要教师对深度学习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从而颠覆传统浅层学习活动设计思维 [1]。选择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策略,在深度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自然生长。

一、深度学习行为的学习表现特征分析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浅层学习而言,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的表现特征:

(1)理解性。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比,浅层学习过于浅显,注重机械性的记忆和训练;深度学习则不然,它注重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需要经历思考、质疑、批判等学习过程。

(2)系统性。浅层学习主要以知识碎片的形式进行,不同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学生缺乏自主建构的能力;深度学习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在不同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知识和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一体系随着学生深度学习的推进不断完善。

(3)主动性。在浅层学习行为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机不够明确,因此缺乏主動性,往往需要借助外在力量干预;深度学习则是学生主动性学习行为,学习成为学生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将不断收获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从而将学习内化为自我需求。

(4)思维性。深度学习最显著的特征是思维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开动脑筋,改变传统浅层学习被动接受的现象。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并主动参与学习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交互。学生在思考、质疑、批判等思维活动中,实现思维能力螺旋式上升,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指向学生深度学习的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基于上述深度学习行为表现出来的学习表现特征,教师要将学生学习活动指向学生内在阶梯式发展,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自主建构。

(一)结构设计策略

数学学习活动如何实现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推进,这就需要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运用好结构设计策略。结构设计就是抓住数学学科自身的规律性,在看似不相关知识之间建立起关联性,从而利用知识之间的客观规律,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不断地推向深入。

1. 横向架构,洞察知识内在关联

小学数学具有基础性,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浅层次教学设计思路,不注重知识的全面性,而是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脉络等。数学知识之间内在关联的勾连,需要由浅入深,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知识,引入“扇形统计图”知识。围绕这一设计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比展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课例,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概括两者的基本结构,以及两种统计图在数据统计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生发疑问:既然已经有了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为什么还要学习扇形统计图?它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又具有怎样的优势呢?

通过上述设计,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起支架,学生在复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时,统计意识被唤醒,进而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学习经验进行迁移式学习,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扇形统计图的学习。

2. 纵向架构,激活知识本源活力

知识的习得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浅层的知识往往以较为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有一些知识则不然,它“隐藏”起来,不容易被学生发现,这些隐藏起来的隐性知识往往更能够揭示数学学科的本质,它体现出数学的方法和思想,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教材解读能力,能够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加工”,从而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和方法”。

“扇形统计图”学习活动设计,可以将教学内容放大到“统计”的知识背景下,从最原始的数据统计,到统计表,再到统计图,最后进入到三种统计图。纵向架构主要采用表格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统计的几种方式开展比较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比较式学习活动,逐步地认识到统计知识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最原始的数据统计,再到统计表,最后是统计图。学生在通过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优势的分析,会发现数据统计的效果越来越显著,从粗犷式统计向精致化统计推进,从而把握统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归纳、比较、沉淀,从而激活知识本源活力。

3. 提升高度,引发学生思维跃迁

数学学习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开动思维的过程,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2],如果数学学习活动离开思维的生长,数学学习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数学结构设计时,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跃迁,学生思维跃迁能力的发展不能依靠反复地输入获得,而是需要教师基于新的知识运用场景,让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扇形统计图”学习活动设计时,基于学习活动的高度,可以围绕统计图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三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场景一:要表现男生、女生和学生总数的关系。方案:选择(    )统计图。

场景二:既能表现今年汽车生产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变化的趋势。方案:选择(   )统计图。

场景三:请你预设一个应用场景,适合运用条形统计图。

通过这个环节学习活动设计,需要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辨析、比较和归纳等,从而根据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灵活地运用统计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生从知识向思维的跃迁。

(二)整体设计策略

整体设计策略是基于對数学教材和课程的二次乃至多次开发,从而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材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从而发挥教材的载体效应。

1. 创造性使用教材,化“死”为“活”

创造性使用教材不是对教材的否定,而是更好地发挥教材载体效应,它是教师在深入解读教材基础上的创造性设计,使教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数学认知特点,更能够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3]。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僵化的“死知识”变得灵活起来,更加符合学生的“胃口”。

“扇形统计图”一课,教材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例扇形统计图,直奔教学主题,我们不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沿用扇形统计图素材,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分别用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对我国各种地形分布情况进行统计。

对教材进行如此的改变,意在从整体设计的视角,用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沉睡的知识得以唤醒,进而激活学生思维张力,让学生借助既有的统计图知识,开动思维,进行知识迁移和学习方法、思想等迁移,盘活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习活动更有深度。

2. 系统性整合课程,连点成面

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主要根据知识板块设计,各个板块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梯度,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这种以单元和章节编排的设计意图,固然能够使知识体系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是又容易造成知识之间的割裂,不利于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可以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将不同单元、不同章节、不同册的课程内容整合起来。

“扇形统计图”课程的整合,教师不妨做一做课前功夫,即利用多媒体或者直接将小学有关统计图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统计”为主题,将所有涉及“统计”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建构一个微课程,然而从已知的教材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

通过系统性整合,有关统计的知识点从分散的“点状”逐步勾连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脉络,基于统计的系统性思维也在学生心中逐步从模糊到清晰,学生思维层次也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总之,指向深度学习是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的必然趋势,它将引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浅层次向深度推进,并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知识性教育向技能性、发展性、创造性课堂转变。需要注意的是深度学习并是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拔高”,而是指向学生有意义的自主建构,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生长的自由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丽敏. 生本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2(04).

[2]  佐龙. 浅谈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数学教学通讯,2014(04).

[3]  王岚. 从形式走向实质:小学数学课程统整的应然追求[J]. 江苏教育,2018(09).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