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2020-05-13张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问题意识数学教学

张超

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已有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兴趣;创新精神;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给了我很好的启示。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对疑难问题通过小组活动,兵教兵等完成,教师除了时时点播引导以外讲的很少,但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我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教师的高明之处。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不可或缺的动力

什么样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同学数学又学得好?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讨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表现,在课后他们能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那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肯定。如何在平常的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存呢?

1、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在实际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表现自我,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工作,勇于探索,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因势利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上完‘统计课,留给学生一个问题:请同学了解本班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是乘车,步行,还是骑车?通过调查,他们再绘制出统计图进行交流,得出结论。他们脸上也有着掩饰不住的成就感。

2、要求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的学习技能,这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比较完整和扎实的数学知识,必然直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3、从低年级开始就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学生。

二、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谈创新。创新是教学教育活动中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1、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条件,机会,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结合一些难度不大前后紧密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

2、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學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比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为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的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要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追根问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加以肯定和鼓励,可以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学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1、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在教学中要营造宽松的自由的数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的见解。

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感到的确有问题要问。

3、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4、适时作出评价,使学生善问,渗透学生问就比不问强的观念。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

四、多联系实际多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得到提高

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巩固和归宿。

1、改革教材,融入实践,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情况出发大胆改革教材,将一些不符合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改为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而减轻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平面直角体系》中,点的坐标与有序实数对的关系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电影院的座位几排几号改成学生的座位或学生的宿舍的编号。

2、改进作业,进行实践。适当加强课题学习,结合学习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如学习《概率》时让学生进行体育彩票中奖率的研究。通过研究学生对概率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巩固了概率的求法。

3、通过观察、分析、结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究过程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如创造问题情景,利用教材中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了时代气息等特点,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并伴随相关的情绪体验,发展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读、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

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的、愉悦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构建良好的操作平台。许多教师忽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教师不教会学生阅读,他明天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目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提倡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面对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围绕“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宗旨,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李榕: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优化与素质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8期。

[2]  林运蓉:探究性学习中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问题意识数学教学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