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0-03-13张胜劲

人物画报 2020年3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小学

张胜劲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涵盖内容较广,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也包括新时期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等。通过学习,能培养起小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内容陈旧、缺乏互动、实践活动匮乏等的问题,导致小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为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情境,并积极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等,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的特点,从而逐步构建起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高效课堂; 策略;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正处于身心发展不健全的阶段,对待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力,也无法辨别身边的环境是否安全。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他们对周围的不安全事件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能在提升小学生认知的基础上,避免他们受到伤害。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以小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他们更好地感知生活、融入社会,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化发展。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并不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在甄选教学内容时,也常常是对教材进行照搬,缺乏创新,使得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较为枯燥,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小学生本性活泼好动、思维灵活,但在面对零散、枯燥、陈旧的教学内容时,他们的抵触心理较为严重,且容易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此,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负责,并将其与时代发展、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等对接起来,从而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二)缺乏互动

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仅仅体现在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严重缺乏,课堂氛围略显严肃,小学生的情感、思维等都得不到表达,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仍然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小学生迫于压力和自身害羞心理等的影响,不敢主动与教师交流,也不敢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讲述为主

受到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常常表现出三分钟热度,缺乏毅力。部分教师并没有认真分析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而是盲目采取讲述法展开教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缺乏新意,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导致小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应付的心理较为严重。因此,隨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在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促使小学生自主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他们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常常抓不住重点。这样教师就可将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将其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全面、完整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制观体系。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学习《我很诚实》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知道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并能明辨是非,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教材故事屋以《明山宾卖牛》引导小学生思考明山宾的行为是否正确,明明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他为什么还要告诉买主牛蹄子得过疾病呢?这样不仅少卖了钱,对自己也没有好处,但是明山宾却非常开心,这又是为什么呢?通过思考,小学生能初步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但由于卖牛和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他们做不到感同身受。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小学生思考自己都做过哪些诚实或者不诚实的事情呢?有的小学生表示自己曾把妈妈的衣服弄脏了,但是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直视妈妈的眼睛;有的小学生则表示曾不小心把同桌的尺子拿回家了,虽然很喜欢,但是第二天还是还给了同桌,心里感觉到很轻松……其实这都与诚实有关。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能使小学生的感触更深,有助于他们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教材内容生活化能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创设情境,增进互动

创设情境是目前部分教师普遍采取的教学手段之一,在逼真的情境下,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且有助于他们自身情感的抒发,随着情绪的起伏,可夯实小学生的基础,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了解身边的污染,并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同保护地球这个绿色的家园。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潜意识里觉得环境污染和自己的关系不大,学习的兴致不高。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创设情境,在增进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基础上,促使小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即小学生都有过超市购物的经历,结账时收银员总会问大家要不要塑料袋,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塑料袋非常方便实用,而且价格不贵。那大家回到家后都把塑料袋放哪里了呢?有的小学生表示扔进了垃圾桶,有的则表示用来装其他物品了。在具体的情境下,教师可引入塑料袋不易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等的知识,促使小学生意识到少使用塑料袋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方式,从而拉近他们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以激发出他们的潜力,夯实他们的综合素养。

创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基础性,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可纠正他们的行为与观点,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小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致,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郭小英.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52.

[2]谢志英.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更好地落实法治教育[J].考试与评价,2020(5):102-103.

[3]贺敏.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79-8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