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能力”的理解及培养

2019-09-12吴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吴瑕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要理解“关键能力”的内涵。理论与实践表明,关键能力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兴未艾,而核心素养最引发人们关注的就是其中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在不同的视角下解读的结果可能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对关键能力的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梳理有关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笔者所理解的关键能力有如下几个内涵:

一、数学阅读的能力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认为阅读是文科学习的事。但是如果走出文理分科的窠臼,就会发现实际上包括数学在内的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因为数学视角下的阅读,除了文本的阅读之外,还包括表格、图形等多种形式,只有读懂这些,数学学习才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将数学阅读的能力理解为关键能力,是恰当的。而将目光回转到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的内涵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落实到数学学科中,怎么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认为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很显然,从数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就是在培养学生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

在“加法”教学中,我们注意到有这样的题目形式:算一算,两种体育用品各有多少?

像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读表能力,这也是一种数学阅读能力,这一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阅读表头,理解其中的一班、二班、一共、篮球、跳绳的含义;二是阅读表格,实际上也就是阅读上表中8个、5个、6根、7根等含义,这也是第一行与第一列组合起来之后的含义,等到学生看到图中的“8个”,就能读懂其是指“一班有八个篮球”的含义,就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表格,也就说明学生的阅读表格能力得到了培养。

如上所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的阅读能力,除了表格之外,还有文字、图形等,结合传统的教学认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只有在面向具体的阅读对象进行阅读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能得到培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是新的知识的学习,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遇到有阅读能力培养的机会,一定不能错过。而所谓的错过,就是只顾让学生记住数学概念、解答数学习题,而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习题的解读过程不加重视。

二、数学思考的能力

有同行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发展中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核心知识为基础,以数学学科本质为核心,以数学思维发展为目标,以数学表达与交流为途径,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

对于这样的结论,笔者以为需要抓住其中最核心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近年来数学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将其视作核心素养下的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不会引起什么争议。而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如何得到培养?

对此问题,笔者所做出的回答是: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有思考的空间以及时间,其次需要有适合小学生思考的数学对象,最后还要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之后有一个反思总结的过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加法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操场上原来有6个同学在跳绳,后来又来了4个同学,那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跳绳?

在传统的认识里,这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加法题。但是只有学生对题目中的“原来有”“后来又来了”“一共”等关键词的阅读与准确理解,才能让他们判断出本题的解决需要用加法;而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因为在学了加法知识之后遇到这个问题,所以必须用加法。显然,前者才是真正的数学思考,也只有有了这样的数学思考作为基础,后面的数据运用与计算才有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让他们通过个人自主的阅读,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去认识到这些关键词的重要性,然后再选择加法这个工具去解决问题。其后还要让学生去反思:我是怎样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的?通过反思,确认关键词的重要性,进一步确认加法工具选择的正确性。而如果将数学思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在学生面对此类问题的时候,需要回答三个问题:题目中有哪些信息?为什么应当选择加法(或其他方法)?根据这些信息还能否解决其他问题?教学经验表明,基于类似的三个问题的提出,往往可以让学生在加法知识学习中,更快地形成思维模式,从而服务于一类问题的解决。当然,积极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某类问题的思维模式不能过于僵化,一旦落入模式化的窠臼,反而是弊大于利。

三、数学表达的能力

从宏观的角度讲,表达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与他人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显然是一种关键能力。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讲,表达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将自己内化了的数学知识传递给他人的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谓是无处不在,无论是学生说出解题过程,还是说出解题的思路,都是一种数学表达。而我们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抓手在哪里呢?笔者以为最合适的抓手就是,当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或者数学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但却只能用自己的语言,而不能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语言向数学语言过渡。

比如说学习加法,好多学生形成的认识就是两个数相加就是加法,而没有认识到,在更为具体的、更为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加法及其运用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比如笔者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小明到超市买了一支5角钱的铅笔和一块3角钱的橡皮,那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如果他想买三支同样的铅笔,又需要多少钱呢?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通过加法去解决问题。而在笔者追问,为什么用加法的时候,不少学生的回答是:买一样东西就要给一样东西的钱,买两样东西就要给两样东西的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表达,而在向数学语言过渡的时候,老师要抓住的是其中的“一共”这个关键词……如此,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即有可能得到培养。至于后一个问题,实际上是想让学生在意识到可以用加法解決的同时,也可以为后面的乘法学习埋下伏笔,此不赘述。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