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9-09-10姜超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模式人才培养

姜超

【摘要】:国内关于心理学的相关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涉及到的内容与国际上相对比显得较为薄弱,可以看出国内对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仍是初步阶段,所以现今工作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更加优质的本专业人才,完善教学机制,从而完成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构建应用心理学 人才培养 模式

现今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国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方面让社会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另一方面也让现今社会大众的心理状态发生一定的改变,很多群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而增大了对于心理领域就业的需求量。然而国内这一领域工作的群体之内,大部分都是基于理论从而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而从事实践工作的人员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是因为国内现今对此这一学科领域的了解较浅,所以应用型心理学于国内实行起来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磨合。除此以外,国内有关组织以及学术界对于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时完善出一套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综合来说,国内若需提升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效率,都应该对健全培养模式基于足够的关注度。

一、现阶段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设计单一

现今国内在培养机制建设过程中,大部分都有侧重面较窄的现象。这是由于国内关于心理学的研究进程仍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此领域的了解并不完全,让这一学科以及相关行业可运营面较窄。关于这一学科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也没有过多的完善导致针对性不足,并不足以满足现今社会上对于这一领域的相关科研以及岗位需求。从师范院校角度来分析,这一学科仍旧是与教育学相结合,基本上是处于一个辅助学科的地位。在其他院校,这一学科在设立之后,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愿意进入这一学科,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学科实践缺少的情况。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

因为國内大部分院校在制定这一学科涉及的培养目标时不具备针对性,从而让心理学机制和相关的学科培养方案缺少科学性。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现今这一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只侧重于书面知识教学。

(三)教学手段与仪器落后

现今国内心理学研究尚未发展成熟,同时社会群众对于这一学科的了解较浅,从而让国内这一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工作也得不到很好的进行,除此以外在相关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让教学活动不能与形势相契合,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落后,这一点与国际相关心理学培养进程相对比可以看出国内的漏洞所在。我国高等院校对于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且高校面向教育部相关考核,更加重视理论上的相关研究,致使这一学科能够得到的实践教学以及科研支持有限,不足以为学科教学提供较为前列科学的相关实验设备,从而加重了被培育者实际操作水平缺乏的情况,教育工作者一般也只是将书面上的相关理论知识教授给被培育者,对于其知识掌握情况也没有较多的关注,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导致了培育效率的低下。这一现象也间接与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学学科重视程度不够相契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四)内容陈旧缺乏整合

与国际上的相关学科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做对比,可以看出国内相关科研进程较为落后。所以在涉及到心理学教学的相关知识设定时,一般都是基于国际上的较为先进的研究成果来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科课程制定内容编辑不能在短时内完成,所以国内的相关教学传授知识内容较为缺乏,也让被培育者很难做出创新性的时间。

二、相关应用心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一)加强理论素质培养

为了使我国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在培养力度上逐步加强,在研究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阶段决不能忽视理论知识讲解的作用。虽然对于进行应用心理学研究的人才而言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掌握实践能力必须依靠理论知识的支持,也就是说应用心理学人才只有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高效准确地处理突发事件。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阶段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进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有利于日后实践的开展,因此学校以及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定期购买最新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书籍。学校对于学生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具体情况也要展开细致全面的考察,同时根据理论知识的考核情况来判断学生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二)改变教学观念与方式

想要培养出具备一定能力同时可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心理学人才,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并且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教师不能被长期以来形成的填鸭式授课模式所束缚,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教师在教学阶段可以将实践有效地引入授课环节,预先设置相应的课堂主题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学们可以将自己收集到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学习中所处的位置,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原有基础之上大大提升,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学生学习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

(三)加强应用技能训练

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阶段一定要将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并高效的完成相关任务,运用自身的知识为存在心理问题的群体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和难题。因此,心理学专业应该在原有的应用技能训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相关培训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来提升他们的自身能力,也就是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并拥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可以准确高效的进行处理。其次,在培养人才阶段也应适当加强专业仪器的使用训练以及开展具有高度真实性的工作模拟训练,最好可以让学生们到一线岗位接触真正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三、具体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协同育人模式对我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意义

德国学者Haken于1971年首次提出了“协同”的概念,指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存在着诸多相互协调且紧密配合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通常同步开展工作并产生一定的联合效果。而协同育人这一培养人才的有效方式指的是多个教学主体共同参与到学生培养环节之中并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进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原有基础之上显著提升,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细致调研是否有必要开展协同育人这一教学模式过程中,有研究者指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开展的本科教育应格外重视对人才进行综合性的培养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可以在各行业一线岗位中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人才。

(二)协同育人模式与高素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契合

立足于当下国内对于应用心理学人才所开展的相关培训工作可以从中发现,应用心理学在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培养出可以在中小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中为人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工作基本处于高校独自承担的尴尬局面,而可以对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进行有效評价的中小学以及相关单位几乎很少参与到心理学人才的培养环节之中,他们仅仅是在心理学人才进行实践阶段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实践岗位,未能真正认识到这些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让中小学以及相关单位参与到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阶段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推行协同育人这一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将优势资源充分整合在一起,这也将是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原有基础之上显著提升。

(三)高素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协同育人这一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深度的剖析可以知悉,该模式中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高校、中小学校以及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相关机构。以现实情况为切入点展开细致的分析,高校、中小学校等主体在专业资源建设方面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容忽视的劣势,从高校内部来看,目前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大多将自身的重心放在理论研究以及课堂教学环节,而真正深入到教学实践并开展实践研究的师资十分稀少,这也导致高校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存在擅长理论教学,但是在实践教学阶段却不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而中小学校以及为人们提供心理咨询的相关机构目前所处的情况与高校截然不同,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个体心理咨询经历同时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心理健康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的优势之处则是实际操作技能更为高超,但是二者所具有的共同劣势在于从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因此,高校应该与中小学校以及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以协同育人模式与依托进而有效整合多方主体所具有的优势资源。

四、结语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为了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都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专业,但是这些高校的实际教学水平却存在较大的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没能做到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实际操作阶段无法高校准确地完成。当下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无法满足社会中的现实需求,因此,对于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阶段潜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同时对于心理学这一重要学科的关注程度也要不断提升,将有关心理学专业的相关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原有基础之上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董泽松,黎琼锋,韦祖庆,兰兴妞,李静.高素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8,5(21):14-15.

【2】 张信勇.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5):88-89.

猜你喜欢

模式人才培养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