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及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9-06-11车定新王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经验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

车定新 王亮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同时,中高职衔接势在必行。阐述行业调研分析结果,中高职衔接实践的动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及指导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以期为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高职衔接;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20-02

一、研究目标

发挥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内中职学校的共同发展,形成中高职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格局,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衔接及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互补、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保障。

二、中高职有机衔接研究的实践动因

(一)区域职教体系良性发展的需要

佛山计划到2020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成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高水平学习型城市和人力资源强市,成为珠江西岸区域教育中心和改革先锋、创新示范、引领发展的广东教育高地。中高职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2:1,中职毕业生升高职升学率提高到50%以上。近几年南海职教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商、物流等专业,满足南海产业发展需求,中高职衔接为南海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中高职衔接和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佛山正积极研究“工业4.0”计划,结合本地实际,推动佛山制造智能化转型,坚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力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在全省前列,谋求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添动力增活力。“工匠精神”带动南海从“制造”走向“智造”。

(三)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企业精准对接

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开展专业建设;合作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

三、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一)“3+2”模式

“3+2”模式是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所签订的基本办学协议。基本流程是中职院校招生,完成三年的教学任务,各项考核合格,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可参加高职学段的转段选拔考核。学生经过高职学段学习,掌握相关专业高技能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

(二)“自主招生”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自主招生考试实行“文化基础(含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职业技能”的综合评价形式择优录取,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区内各中职学校应、往届毕业生。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的学徒制合作。校企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學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

我校计划与北汽福田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校企双方、当地政府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生源地为湛江,此项目为佛山市人民政府、湛江市人民政府对口扶贫项目。此项目为培养技能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北汽福田的智力扶贫项目添砖加瓦。

四、中高职有机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

人才需求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第一步。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标准的制定需要重视市场需求。佛山是三大世界级制造业基地和九大国家级制造业基地,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正加大产业转型力度,结构调整,拥有一汽大众、福田汽车、南车制造基地等项目落地,长城华冠新能源汽车、陆地方舟新能源汽车、风发科技智能电机生产基地等项目。佛山还是全国氢能产业重要基地,三大重要氢能产业园。百亿级项目广东长江汽车整车生产及氢动力研发中心2018年落户南海,并将在2019年建成投产,预计年产新能源汽车6万辆,南海已经成为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重要基地。

(二)人才需求的工作领域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佛山本地一汽大众汽车、福田汽车等大型整车制造与装配企业,得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就业的相关企业主要工作领域包括零配件制造、装配(调)工、质检员以及整车试验,对应的职业能力有以下几点。

1.零配件制造

机电及机械(含汽车)产品零部件设计;加工工艺编制;熟练CAD制图;熟悉三维软件绘图及数控编程加工;熟悉汽车常用材料性能及结构;熟悉机床结构与原理。从业人员中高职学生需求量均较大,要求能吃苦耐劳。

2.装配(调)工

熟悉汽车构造汽车车身、底盘装配工艺;掌握汽车装调基本技能;生产线内外饰、附件的装配;5s管理意识与素养。从业员中高职学生需求量均较大,技能要求不高,但此类员工流动性大。3.质检员

熟悉汽车发动机、底盘质量检查规定和要求;利用检测仪器和设备对汽车部件进行性能检测和装配质量分析;从业人员需求量较少,一般为高职学生,是员工上升的渠道之一,也是少数女生的就业首选。

4.整车试验工

能利用检测仪器和设备对汽车整车进行性能检测;能对质检不合格的车辆和部件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试制报告。从业人员需求量较少,多需求能力强的高职学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衔接

中、高职院校联合开展专业调研工作,按照“整体设计、分段培养”的要求,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阶段面向装备制造业培养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阶段面向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及汽车销售及服务企业等培养从事汽车零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与整车装配作业及过程检验、调试、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课程体系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是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课程体系构建着眼于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整体课程结构体系。使专业与职业岗位接轨,针对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相匹配的课程。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学生发展和企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构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综合技能课“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

(五)课程内容衔接

课程开发以职业岗位工作规范为基础,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工作任务要求、职业能力范围、工作性质等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项目。

中高职校的专业教师应多与企业技术人才沟通,共同探讨企业生产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结构,明确中高职各阶段职业岗位定位,制订三年中职+两年高职的“3+2”课程体系。

(六)职业资格证书衔接

在中高职技能培养中,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重点培养基本的符合一线初、中级操作岗位技能所需,进行单一工种中级技能的培养,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模具工、汽车维修工。高职打造综合技能,符合一线高端操控及中级技术岗位的技能所需,如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汽车装调工,高职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五、中高职衔接实践的成效

(一)发挥高职引领作用,提升中職学校内涵建设

发挥高职教育在其区域职业教育领域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促进区域职教发展。高职学校承担各专业指导委员职责,指导中职重点专业建设发展及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组织行业、企业和学校技术人员组成抽检专家组,及时向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反馈相关抽检水平情况,提出技能教学改善方向及方法,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技能教学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参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专家主动参与涉及中职学校教育理念、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工作,为规范办学奠定了基础,帮助中职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校企联合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节约校企资源,校企合作开展科研课题,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年轻的专业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学校为企业节约了培训费用,提升企业员工技能的整体,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六、体会与展望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需要项层设计与推动,整体协同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整体协调,组建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联盟,整合全区校企合作资源,整体推进中高职教育工作机制。

完善顶层设计,推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共赢发展。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开展技能竞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和校企合作组织有效、实体化运作。

(二)加强第三方评价和教学诊改,精准对接产业精准育人工业4.0背景下,对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新技术、新知识、新素养”要求,必须根据人才的新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企业的组织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随之而来已有的职业标准需要进行及时修订,没有的职业标准也应及时拟订。

第三方考核标准的引入,开发行业企业和社会公认专业模块技能评价标准和职业能力评价标准。以此为依据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检测和毕业生职业能力等级评价,促进职业院校全面改革,精准对接产业精准育人。

参考文献:

[1]陈静.汽修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课题研究,2018(1).

[2]杨思.现代学徒制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8(6).

[3]孟鑫沛.机械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专业与课程,2016(29).

[4]朱明松.“3+3”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江苏教育,2014(11).

猜你喜欢

实践经验中高职衔接高职教育
百年党史视域下共青团工作的实践经验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进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