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9-05-31白婉琼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白婉琼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他们可以借助自身原有的知识基础,根据所出示的课题准确自主定标,通过互学互助、采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自主探究出相关知识,从而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按照自然规律,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灵活并交互的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主动去探索、实践与交流,数学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学习时必须拥有充足的时间去经历观察、分析、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取自主学习势在必行,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更加真实的自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得到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自主学习,一般指由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并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整个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建立自主学习课堂就是把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合适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有效培育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意识,并成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全方位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重点探讨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一、课前提问,自主定标

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中指出,教师的工作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来激发他们研究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彻底扭转原来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提问,被动去思考问题的做法,逐步转变为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并提出问题。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喜欢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或口述的方式,来引出教学目标,并提示学生们按要求去做。这样的课堂使得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总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学习,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课程改革中,怎样才能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牵引学习为自主学习呢?在这类课堂中,笔者设置了自主提问环节,主要是在揭示课题的部分,让学生根据出示的课题预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如在教《和与积的奇偶性》这节课时,笔者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后就问学生:“单凭观察这个标题,你会想到下面是什么知识呢?”学生们思路全開,踊跃发言,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角度非常丰富:关于和与积的奇偶性,我们会学习什么内容?我们会用什么数学方法来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加法和乘法的得数是不是存在什么规律,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和与积的奇偶性?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是不是能找到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和与积奇偶性的规律?等等。接着,笔者及时点明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换句话说这就是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学啥、咋学、用啥方法等问题,学生发现自己成了学习的管理者,内在潜力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他们主动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并主动研究起来。

  二、互帮互学,自主探究

由于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一定差异的,他们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对知识的敏感程度也完全不一样,如何才能达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遵照互助、互补原则,将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碰到问题时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从1号开始轮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补充并评价。

如在教学“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按要求在百数表上圈出2和5的倍数后,笔者要求他们进行小组合作:(1)想一想。独立思考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说一说。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当接收到这个任务后,其中有个小组的组员进行了以下交流:

1号:我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是2、4、6、8、0。

2号: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再来说说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5。

3号:我同意你们俩的看法,我要在你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我发现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1号你没有讲明是哪位数的特征,如果不是个位是其他数位有这个特征,那这个数不一定是2的倍数,如25,它的十位上是2,但它却不是2的倍数。

4号:我觉得3号说得很完整,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我还发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这个环节其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操作工,即“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并归纳出来”,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提下解决的,这样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也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此外在这个活动中,小组里的每个组员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思考后学生都有展示、交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无论成绩优劣,他们都能得到自我发展,都能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互助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一些平时成绩靠后的学生进一步树立了自信,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充分彰显了新课程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以问导学,让学习发生

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在提倡自主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和学应该是和谐的共同体,是思想交融、情感共鸣的交响乐。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课前深入研习教材,根据学情精心设计一些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引导性问题,用这种方法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展他们的探究思路。

比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当一生借助实物展台展示自己如何在统计图中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人的每一个数据变成一样的过程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老师提三个问题,检验一下大家是否真看明白了。一是怎么移的?二是为什么要移?三是移之后的数代表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移多补少”这种方法,使得这种方法得以内化和提升,同时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和与积的奇偶性》接近尾声时,笔者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和与积奇偶性的规律,关于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或疑问?一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判断几个数相加或相乘后得数的奇偶性,我还想知道几个数相减或相除的结果也有这样的规律吗?笔者的问题扣动学生思维的心弦,学生已经开始内化所学知识并即将发生知识的迁移。

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将此道理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自我提升。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